带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8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带扣(10)包括一个插入件(11)和一个插座件(12),彼此可扣住,可脱开;插入件(11)有一个圆盘状夹头定位装置(28),还有一个止动装置(33),用于当定位装置被转动而在插入件(11)的主体中定位后,使定位装置(28)保持固定;定位装置(28),用一个螺旋弹簧(32)向上顶起,该定位装置(28)对于插入件(11)相对于插座件(12)的相互转动,起着一个轴的作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带扣,特别是一种由一个插入件和一个包容件组成的带扣,该元件之间彼此可相对转动。一种典型的带扣,其先有技术公布在日本技术出版物第63-20334号中,它是用一个有回弹力的连接舌状物作成的插入件和一个有一圆形孔其尺寸适合放入舌状物的插座件所组成。当要扣住此两元件时,推动舌状物绕一由舌状物与插入元件主体相连接的部分所限定的轴线向下挠曲,然后舌状物向上回弹到其原始位置而进入到圆孔内。当要打开此两元件时,下压舌状物降到圆孔平面之下,这样就可把插入件从插座件中拉出来。在扣住和打开插入件和插座件的过程中,舌状物重复挠曲的动作在超过一段时间之后会导致回弹力减小,甚至使舌状物和插入元件主体之间的连接部分断裂。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增加舌状物连接部分的厚度,即加固这一部分来解决,然而,这又使得舌状物因加厚而使回弹力减弱,即柔韧性变小,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插入件相对于插座件熟练地使用变得困难。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个改进的带扣,它将消除或缓和前面提到的先有技术的不足,包括一个插入件和一个插座件,此两元件制成保证能彼此极易扣住或打开,并且当组合在一起时,彼此间相互可以转动。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并结合附图,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上述的,以及其它目的和特性,附图通过最佳实施例来加以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带扣,包括一个插入件和一个插座件,可扣住,可打开;插入件有一个圆形孔,并包括一个用弹性支承的定位装置,它可以通过圆形孔,相对于带扣所在平面作垂直方向运动;还有一个止动装置用来固定定位装置到位,以防止转动;插座元件有一个腔,其尺寸为可放进插入元件,和一个圆形孔,其尺寸为可动地容纳定位装置在其内,插入件和插座件装配成彼此可绕着定位装置在平行于带扣所在平面的平面内相对转动。附图说明图1是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扣的部件分解透视图;图2是插入件的平面图,构成为带扣的插入部分;图3是沿图2中沿Ⅲ-Ⅲ线所取的纵向剖面图;图4是定位装置的平面图;图5是沿图4中Ⅴ-Ⅴ截取的剖面图;图6是止动装置的平面图;图7是沿图6中Ⅶ-Ⅶ线所取的剖面图;图8是插座元件的平面图,构成为带扣的包容部分;图9是图8中沿Ⅸ-Ⅸ线所取的纵向剖面图;图10是显示装在定位装置和止动装置后的插入元件的平面图;图11是沿图10中沿Ⅺ-Ⅺ线所取的剖面图;图12是插入件和插座件装在一起后,带扣的平面图;和图13是图12中沿ⅩⅢ-ⅩⅢ线所取的剖面图。现参看附图,图1所示的带扣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制成的,带扣10主要是由可扣住和可分开的一个插入元件11和一个插座12组成。插入元件11的主体13的一端是一个带夹持装置14,以公知的技术来定位带或类似物B的自由端、插入件主体13有一个扣接舌状物15,通常呈圆盘状,由一个上片16和一个下片17组成,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腔18。一个圆形孔19开在上片16的中心,与腔18相通,并由圆孔周边20所限定圆孔周边上有若干(图示为四个)等距离开的扣接槽口21a-21d上。一个弧形入口孔22开在远离带夹持装置14的园弧形端板23上,沿着径向与皮带夹持装置14相对,并与腔18相通,端板23将扣接舌状物15的上,下片16和17连接在一起。有一个细长导向槽24a开在上片16的下表面,位于弧形入孔22的中心,并有一个锁定孔24b形成于下片17的上表面上,与导向槽24a对准。插入件13的主体有一对翼缘25,25其一端与带的夹持装置14连成为一整体,每一个翼缘从其两侧减小厚度,以便与上,下片16,17的上、下表面齐平,从而在扣接舌状物15的各面上,邻近带夹持装置14处形成一个弧形凸座26,从图2和图3中可清楚地看出。翼缘25,25在各自相应端头处形成端凸台27,27设置在大体上穿过插入件11的圆形孔19的园心直径处,从图2中可很好看出。标号28表示一个定位装置,呈圆盘状夹头,穿过孔19安装,以固定插入元件11,其相对于插座元件12可转动,在下文中还将提到。沿着定位装置即圆盘状夹头28的周边设有若干等距离开扣接凸脊29a-29d,它们与圆形孔19的扣接槽口21a-21d相配对。夹头28还至少要有一个,最好有4个等距离开的扣接凹槽30a-30d,并邻近扣接凸脊29a-29d位置,从图4中很易看到,用来与下文要讲到的一个止动装置接合。夹头28的底部,还设有一个中心空穴31,其尺寸要适合于当弹簧32座落在插入元件11的腔18中时,可放入并支承螺旋弹簧32,如图5中所示。夹头28的上表面最好经过修整,以使得插座元件12可以平滑地从上滑入。标号33表示一个止动装置,最好从图6和图7看,它是一个新月形的挡板,从挡板的直线边向上伸出一个第一锁定凸块33a,将以下文所提到的方式与定位装置28的扣接凹槽30a-30d中的一个相扣合,还有一个第二锁定凸块33b,从挡板的下表面向下伸出,用来与插入元件11的下片17上的锁定孔24b咬合。插座件12有一个带夹持装置34,在其一端即后端,以公知的技术夹住带或类似物B的自由端。插座件12一般取与插入件11的扣接舌状部分15互补的形状,由一个上片35和一个下片36,用一个侧缘37连接在一起,在其间限定了一个腔38,其尺寸要适于放入插入件11的扣接舌状物15。上、下片35和36,各自有其前端39处呈圆弧状,实质上与扣接舌状物15的弧形凸座26相符合。侧缘37去掉了一部分,形成为两个相对的端面37′,37′,它们之间,确定了一个由上,下片35和36的弧形前端部39所限定的弧形开口40,与腔38相通,正好与插入件11的扣接舌状物15相扣合。在上片35上有一个圆形孔41,与腔38相通,圆孔41的直径基本上相等于或稍大于定位装置28的直径。以这样的结构,带扣按下述方式组装用螺旋弹簧32支承在定位装置28的空穴31内,穿过孔19插入到插入件11的腔18中,在此情况下,定位装置28的扣接凸脊29a-29d与圆孔19周边上的扣接槽口21a-21d相配对,然后压紧定位装置28下的弹簧32,直到凸脊29a-29d落到槽口21a-21d之下,随着按任一方向转动定位装置28,使其中一个连接凹槽30a-30d与导向槽24a,在扣接舌状物15的入口22处对准,如图10所示。止动装置33现被安装在入口孔22处,以其第一锁定凸块33a由导向槽24a引导进入其中一个与导向槽24a对准的连接凹槽30a-30d,而第二个锁定凸块33b,被放到舌状物15的锁定孔24b中,如图11所示。随之将插入件11与插座件12连接,在此情况下,扣接舌状物15是通过弧形开口40,完全被插进到腔18中,直到定位装置(夹头)28放入到插座件12的孔口41中,如图12,图13所示。插入件11和插座件12连接后,插座件的侧缘37的端头37′,37′与插入件11的翼缘25的端凸台27之间,留有间隙,以允许此两元件11和12彼此可绕定位装置28在平行于带扣10所在平面的平面内相对转动。这一距离可按意愿选择,按所希望的插入件11和插座件12之间相对转动的程度来确定。要把插入件11从插座件12中脱出,只需简单地紧压定位装置28,使之下降到腔18中,且低于圆孔41所在平面而顶住弹簧32的张力,就可把插入件11从插座件12中拉出来。显而易见,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扣(10)有一个插入件(11)和一个插座件(12),可以扣住,可以分开,所述插入件(11)有一个圆形孔(19),一个弹性支承的定位装置(28),定位装置可以穿过园孔(19)相对于带扣(10)所在的平面沿垂直方向运动;和一个止动装置(33),用于把上述定位装置(28)保持在应有的位置上,以防止它转动;而上述插座件(12)有一个腔(38),其尺寸适于放入所述插入件(11)中,和一个圆形孔(41),其尺寸适于放入上述定位装置(28)中并可在其内运动;已装配的上述插入件(11)和上述插座件(12)彼此间相互可绕上述定位装置(28)在平行于带扣(10)所在平面的平面内相对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田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吉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