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的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247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绳张紧装置包括具有一壳体和一滑动件,壳体具有一对前后板,与其互连的相对横向壁和限定其一端的小开口和其另一端的大开口的向前收敛的内表面;滑动件滑设在壳体内和具有一绳压紧部分。绳张紧装置设有一个滑动槽和一个用于插进滑动槽的滑动突起配合件。滑动槽有一个用于阻止滑动突起滑脱滑动槽的调节部分并形成有用于引导将滑动突起插进滑动槽的一个倾斜部分。采用上述结构的绳张紧装置可绝对可靠地长期保持夹紧绳的能力。(*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合成树脂制成的、用于张紧配装在防水衣、背包、救生衣、购物袋等上的绳,从而达到张紧它们目的绳的张紧装置。作为这样一种绳张紧装置,它包括一个棱柱形空心体和一个设在空心体内的可移动臂装置,所述的空心体是由相互平行地分开的一个顶壁和一个底壁以及相对的横侧壁构成,而所述的移动臂装置设有四个富有弹性的夹紧件,它们设置成与空心体的横侧壁相对,以便允许在夹紧件和横侧壁间插进成回形弯曲的一根绳并把它压抵体的横侧壁上,由此将绳张紧,并且这种绳张紧装置还包括一镶装的释放装置,它能够被手工操作以释放夹紧件对绳施加的工作压紧力。(参见公开号SHO57-42,552的日本专利)。作为所讨论的这类绳张紧装置的另一种型式,在公开号HEI2-46,731的日本技术和于1988年8月23日公布的相应的美国专利4,765,034(Kasai的)中揭示了一种绳张紧装置,它包括一个平面视图通常呈梯形的空心体和一个滑块,该空心体在其相对的两端部上设有一个小宽度开口和一个大宽度开口,并在其前板上设有一个滑动孔,而滑块带有一个张紧件和一个操作件,用以将一段绳索压靠在体的横侧壁上,而操作件与张紧件做成整体并从该空心体表面突出并通过开设在前板上的滑动孔。在这种绳张紧装置中,滑块设置一个大于该操作部分外周的孔,该操作部分弹性地悬支于张紧部分,而通常压在所述孔之上。该前板设在体的大宽度开口侧的后表面上并带有导向槽,用以引导滑块的操作部分沿空心体上的滑孔方向滑动。此外,在公开号HEI-4-44,575的日本技术中揭示了一种环带扣环,它包括一个空心的体和一个滑动块,该空心体一般在平面视图上呈梯形,在体的相对两端设有一个开口,其形状可使环带穿过,该滑动块设置在该空心体内以便与空心体的横侧壁配合咬夹住环带的相应两半,该空心体还具有一个与体外周形状相似的在体的前板内形成的导向孔以及一个止动件,该止动件适合阻止带的环部进入空心体并设在体的前后板间的体的一个端上的大宽度开口中心上,而所述的滑块带有一个从其中突伸出的操纵部分和适合插进该导向孔中以便从前表面伸出穿过导向孔以实现从空心体的前表面操作滑块。在已知的上面所引用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一个实例中,由于空心体或壳体的相对的两横侧壁是平行地或对称地成弓形,用于咬夹绳的可移动臂的夹紧部分与该壳体配合在其两个点上咬住同一根绳,而由在该壳体内的夹紧部分产生的夹紧作用力被施加在互相相对的方向上。为释放夹紧部分咬住绳的工作,释放装置是设在每一个侧面的两个点上,以便在总共四个点上实现其功能。可移动臂装置和释放装置分开地形成或取代以形成两个可移动的装置以及一个弹簧设在它们之间。这样,它们就大大地增加了整个绳张紧装置的结构复杂性。此外,由于夹紧部分的作用是由产生相反动作的弹簧引起的,用于释放绳的操作并不总是顺畅地进行以绝对可靠地实现绳的释放。然而,在第三和第三例的情况中,由于设有用于控制滑块动作以便与空心体配合咬合绳或环带的操作部分,以使它能从该空心体的前表面伸出,该操作部分就能接触某些别的物体,因而容易使绳松弛和使该绳张紧装置丧失其张紧的作用。还有,从空心体的前表面伸出的该操作部分的突出,从设计观点来看,它构成一个有害因附图说明图18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三种变型例中,金属轴与树脂回转体的剖视分解侧视图;图19为图18中的金属轴与树脂回转体组合并用冲头铆接的主要部分剖视侧视图;图20为树脂回转体固定在图18中金属轴上的主要部分的剖视侧视图。以下,以图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图1至图3是第一实施例,它图示了作为树脂回转体的树脂齿轮。图1为金属轴与树脂齿轮的剖视分解侧视图;图2为金属轴与树脂齿轮组合并用冲头铆接的主要部分的剖视侧视图;图3为树脂齿轮固定在金属轴上的主要部分的剖视侧视图。带金属轴的树脂齿轮,在由金属轴1下侧的小直径部形成的压入部1′的外周面上,加工有滚花部1a。在滚花部1a的下侧形成轴承支部1b,在滚花部1a的上侧形成大直径部1c。大直径部1c的下侧加工成肩部1d。树脂回转体2的中央加工有压入孔2a,并在压入孔2a下端的边缘处,加工有由倾斜面2b形成的倒角部2′。在压入孔2a的上侧形成大直径部2c。在大直径部2c中加工有一比压入孔2a的孔径大的凹状孔2d。在压入孔2a和2d之间形成阶梯部2e。在固定金属轴1和树脂回转体2时,将金属轴1的压入部1′的滚花部1a从上侧压入树脂回转体2的压入孔2a,靠滚花部1a相互结合,以使金属轴1的肩部1d抵住树脂回转体2的阶梯部2e。然后,将冲头3抵于压入部1′的下端部,进行铆接加工。铆接加工也可以不在压入部1′的下端部的整个圆周上进行。通过上述铆接加工,将压入部1′的下端部的塑性变形部1e向外侧挤压出来,与由倾斜面2b构成的倒角部2′相嵌合。当带金属轴的树脂齿轮如上述那样构成时,由于将金属轴1的压入部1′压入树脂回转体2的压入孔2a并靠滚花部1a相结合,压入部1′的下端部的塑性变形部1e嵌合在由倾斜面2b形成的倒角部2′上,压入孔2a的孔径没有因塑性变形部1e而扩大,因此,可以对金属轴1的压入部1′的下端部进行铆接。此外,由于压入孔2a的孔径没有因塑性变形部1e而扩大,因此,树脂回转体2不会开裂。还有,由于是用金属轴1的肩部1d和塑性变形部1e夹住树脂回转体2上,因此金属轴1不会从树脂回转体2中脱落。因此,由于不使压入强度下降地进行金属轴1的铆接,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使用这种带金属轴的树脂回转体。此外,树脂回转体2可做得薄型化。图4、图5是第二实施例,图4是金属轴和作为树脂回转体的树脂齿轮的剖视分解侧视图,图5是金属轴和树脂回转体组合并用冲头铆接后的主要部分的剖视侧视图。第二实施例的带金属轴的树脂齿轮在金属轴1的下侧设有凸缘部1f,在由凸缘部1f的上侧的小直径部形成的压入部1′上加工有滚花部1a。在凸缘部1f的下侧形成轴支承部1b。在压入部1′的上侧形成小直径部1g。在树脂回转体2的中央形成压入孔2a,并在压入孔2a的上端的边缘处加工成由倾斜面2b形成的倒角部2′。在压入孔2a的上侧形成一比压入孔2a的孔径大的凹状孔2d。在压入孔2a的下侧形成阶梯部2f。在固定金属轴1和作为树脂回转体的树脂齿轮2时,将金属轴1的压入部1′的上端部从下侧压入树脂回转体2的压入孔2a,并靠滚花部1a相结合,使金属轴1的凸缘部1f与树脂回转体2的阶梯部2f相抵接。然后,将冲头3抵住压入部1′的上端部进行铆接加工。部分剖示平面图;图4是图1的绳张紧装置在其各部件装配之前的一个纵剖侧视图;图5是图1的绳张紧装置在其各部件装配后的一个纵剖侧视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部分剖示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图6的绳张紧装置以张紧状态夹持住一根绳时的部分剖示平面图;图8是图6的绳张紧装置在其各部件装配后的纵剖面侧视图;图9是用在本专利技术的绳张紧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滑动件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采用图9所示滑动件并以张紧状态夹持绳时的该绳张紧装置的一个横向剖切的平面视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绳张紧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部分剖示的透视图;图12是示出图11的绳张紧装置(使绳保持张紧状态时的)部分剖示平面图;图13是图11的绳张紧装置在其各部件装配后的纵剖侧视图;图1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绳张紧装置,包括有: (a)一具有一对前后板和一对互连该前后板的相对横向壁的壳体,所述前后板的内表面用作滑动的表面,而所述的相对横向壁具有限定在壳体一端上的小宽度开口和在其另一端上的大宽度开口的向前收敛的内表面;以及 (b)一个滑动件,它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内部和具有在其相对横向表面上形成的压紧部分以及用作滑动表面的上、下表面,所述压紧部分适合于将绳压抵在所述壳体的相对横向壁上; 所述的绳张紧装置在作为一组的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的任一个的至少一个滑动表面上设有一滑动槽,以及在该组的保持件的至少一滑动表面上设有一个用于插进所述滑动槽的滑动突起配合件,滑动槽具有调节部分以防所述的滑动突起从滑动槽中脱出所述滑动突起和面对另一件的所述调节部分中任一个的一个横向表面是倾斜的以形成一个用于引导所述滑动突起插进所述滑动槽的倾斜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田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吉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