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环形上油油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983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丝环形上油油嘴,包括油嘴柄3和油嘴头1,油嘴头1和油嘴柄3是一个连接体,油道4在油嘴柄3中间,出油孔5位于油嘴头1和油嘴柄3的连接处,油嘴头1为留有进丝口2的环形结构,油嘴头1内侧设有若干道含油槽6,含油槽6与出油孔5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纺丝上油不均匀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摩擦力大且不均匀而导致丝束局部过热、拉伸不均匀、溅油以及跳丝的不足。(*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丝环形上油油嘴
技术介绍
上油单元是化纤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化纤油剂或乳化液 均匀地涂敷于丝条,使之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光滑性,减少单丝之间和丝条与 导丝元件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毛丝和静电的产生。但是一直以来,纺丝的上油率和上油的均匀性是整个化纤纺丝工业面临的难题。尤其在预取向丝(POY) 和加工成变形纱(DTY)高速纺丝的工艺中,上油的均匀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 丝的质量,这也说明上油的装置结构也决定了丝束上油的质量,所以对上油 装置结构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上油的装置结构通常有油轮上油和油嘴上油。目前,在化纤纺丝机上使 用的上油轮,如专利号95240129.0提到的一种上油油轮,为陶瓷或玻璃的圆 柱体。圆柱体的中心有一通孔,通孔穿在并粘结在金属回转支承轴上,在圆 柱体下方放置一油盘。使用时上油轮在油盘中旋转,化纤丝条与上油轮接触 时,油剂附在丝条上,由于油轮上没有微孔,上油量少,不能满足高速纺丝 的要求。油轮上油在纺短丝时常用,因为短纤纺丝速度低,纺程上张力也相 应低,油轮上油引起的张力增加不会造成太大问题,但应用在长丝就会有张 力过大,出现断丝现象,这也是油轮上油的缺点。目前化纤工业纺丝大多数 采用油嘴上油。如专利号01217464.5提到的一种上油油嘴,油嘴上油器的过 丝弯道均采用圆弧槽结构,圆弧槽的上半部分槽的槽底设有喷油口,使化纤 丝与圆弧最高点接触上油,又不损伤化纤丝。这种上油方式虽然减少和杜绝了化纤丝的静电现象,但这样的设置使圆弧点接触面积过小,上油并不均匀。在化纤纺丝工艺中,当单丝纤度dpf小于1.5,且纺丝巻绕速度为3000米/分 5000米/分的高速纺丝过程中,为了降低纺丝张力,均采用油嘴上油。但是, 一般采用的油嘴是吉玛公司生产的汤浅油嘴,这种油嘴是V型结构,从单侧 面上油,容易堵塞,造成丝束上油不均匀或失油、导致丝束局部过热、拉伸不 均匀等从而断头频繁。如专利号为200620165383.9技术专利提到了一种 V型狭缝式油嘴,可以克服上油不均匀、摩擦力大等问题,但所提到的油嘴 在纺丝系统出现故障时容易切换失败,产生跳丝现象,造成无油丝,降低优 等品率,造成损失。虽然还设计出双油嘴克服了跳丝的弊端,但如果安装两 个油嘴,成本高且不利于增加效益。而且这些上油装置油嘴柄光滑,长时间 使用时由于丝条张力会出现油嘴歪斜现象,也导致上油不均。现有的上油普 遍都存在周向出油不均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上油只有一路供油。因油剂泵 的出口压力较大(0.2MPa—0.6MPa),流量达2000ml/min,这样就造成进油口 处油剂量大,背油口出的油剂量小。由于未考虑上油的均匀分配,造成原丝 上油不均匀。现在普遍釆用吉玛公司的汤浅油嘴对于单丝根数多的丝束、纤 维的表面积大等可能会有上油不良、上油率低、上油不均匀等问题,最终造 成丝束后道加弹张力波动性,并且在加工方面,丝束还容易跳出来。严重影 响原丝的质量,而且还很容易溅油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环形上油油嘴。环形上油油嘴是将原来单侧 面的V型上油装置改成环形上油装置,分上下两层环形上油,拥有上下两层 含油槽,当丝束从进丝口中进入,可调节使丝束刚好从上油区通过,这样可 以与上下两层的含油槽充分的接触,经过四面的环形上油,从而满足了原丝'上油不均匀性的问题,也避免了上油率低、溅油和漏油等问题,提高了原丝的质量,为大容量的纺丝装置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的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丝环形上油油嘴,本技术解决了纺 丝上油不均匀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丝束与油嘴摩擦力大且不均匀而导致 丝束局部过热、拉伸不均匀、溅油以及跳丝的不足。本技术是一种纺丝环形上油油嘴,包括油嘴柄3和油嘴头1,油嘴头 1和油嘴柄3是一个连接体,油道4在油嘴柄3中间,出油孔5位于油嘴头1 和油嘴柄3的连接处,油嘴头1为留有进丝口 2的环形结构,油嘴头1内侧 设有若干道含油槽6,含油槽6与出油孔5相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一种纺丝环形上油油嘴,其中,所述的油嘴头1的环形结构 为圆环形。如上所述的一种纺丝环形上油油嘴,其中,所述的含油槽6截面为椭圆形。如上所述的一种纺丝环形上油油嘴,其中,所述的含油槽6的数量为两道。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上油油嘴,以克服上油不均匀、摩擦力大且 不均匀而导致丝束局部过热、拉伸不均匀、溅油以及跳丝等问题。对原有的 油嘴结构的内部进行了改进,釆用了环形上油油嘴。拥有上下两层含油槽和 两个出油口,可以根据丝束的纤度选择环孔的大小,使丝束刚好从上油区通 过,这样可以与上下两层的含油槽充分的接触,使对单丝根数多的丝束不会 产生上油不良、拉伸不均匀等问题,也不会出现溅油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 了化纤丝上油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生产难度。本技术的一种纺丝环形上 油油嘴的结构采用了环形结构。如附图2所示,油嘴头l,进丝口 2,油嘴柄3,油道4,出油孔5,含油槽6,上油区7。油嘴头1和油嘴柄3是一个连接体, 油道4在油嘴柄3里面,其目的是运输油剂,直径一般控制在0.1mm—5mm范 围之内。油道4与含油槽6相连接,交叉处为出油孔5。在环形的油嘴头l处 开一小口与上油区7相接通,这是进丝口 2,丝束就是从这里进入上油区7上 油。上油区7的环口大小由丝束的纤度来决定, 一般控制在lmm—50腿范围 之内。在整个油嘴的内部我们设置有两个含油槽6,含油槽是个椭圆形状结构。 它们的间距在lcm—2cm左右。同时对应着有两个出油孔。出油孔也是在同一 侧。在附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下两层含油槽6,出油孔是5。在附图3的剖 面图可以看到上下两层的含油槽6, 8为丝束。我们可以根据丝束的纤度选择 环孔的大小,使得丝束刚好通过丝道。这样可以与上下两层的含油槽充分的 接触,从而满足了原丝上油不均匀性的问题,也避免了在加工过程中跳丝的 现象,也解决了溅油和漏油等问题。提高了原丝的质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本技术在于油嘴采用了环形结构。在环形结构内部设置了上下两 层两道含油槽,有上下两个出油孔。这样可以增加化纤丝与油道的接触面积 和上油时间,提高了上油率。保证了上油的高均匀性。2. 本技术可以根据丝束的大小选择环孔的大小,使丝束刚好通过丝 道,从而使得丝束从环中穿过时只接触出油孔的这一面,而不接触另一面。 但又要能接触到另一面槽里的油剂,形成了环形上油,从而满足了原丝上油 高均匀性,并且在加工方面,成功的解决了跳丝现象,还避免了化纤纺丝过 程中造成后道加弹张力波动性问题以及溅油等问题,提高了原丝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汤浅油嘴的结构示意图 . 图2是本技术一种纺丝环形上油油嘴的示意图图3、图4是本技术一种纺丝环形上油油嘴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l是油嘴头 2是进丝口 3是油嘴柄 4是油道5是出油孔6是含油槽7是上油区 8是丝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这是目前化纤纺丝普遍采用的汤浅油嘴。主要包括出油孔5,上油区7和丝束8。出油口 5的直径一般控制在0.1mm—5腿,上油区7的大小一般控制在1mm—50mm范围之内。从示意图明显看出这种油嘴上油主要从单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丝环形上油油嘴,包括油嘴柄(3)和油嘴头(1),油嘴头(1)和油嘴柄(3)是一个连接体,油道(4)在油嘴柄(3)中间,出油孔(5)位于油嘴头(1)和油嘴柄(3)的连接处,其特征是:油嘴头(1)为留有进丝口(2)的环形结构,油嘴头(1)内侧设有若干层含油槽(6),含油槽(6)与出油孔(5)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中王华平曾鸿祥王朝生雷鸣董金桥王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