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706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属纺丝设备的冷却风窗,尤适合锦纶长纤维的纺丝。目的是提高长丝沿长度方向的冷却效果,使冷却后长丝的温度较均匀、从而能顺利进行丝条下一工序和保证染色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P”型侧吹风分布方案。它由风室(1)、分配孔板(2)和风网(3)组成;其特征在于,按丝(13)冷却的流动方向,分配孔板上分布孔的孔径不相等,不同孔径的孔所占的面积也不同。(*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属纺丝设备的冷却风窗,尤适合锦纶长纤维的纺丝。
技术介绍
锦纶长纤维的成丝工艺过程中有一个吹风冷却工序,目的是使丝冷却到工艺要求的温度后,再进入下一工序。目前,国内使用侧吹风冷却方式,侧吹风窗是由侧吹风风室、分配孔板和风网组成(图1)。这种侧吹风窗有如下缺点(1)孔在分配孔板上均匀分布,且孔径相同,风经过风网吹出的风速基本上是均匀的,由于长丝沿长度方向的温度是不相同的,要使冷却后长丝沿长度方向的温度相差不大,则在温度较高处的长丝应当冷却快些,在温度较低处的长丝应当冷却慢些,但是,均匀的风速达不到此要求。(2)分配孔板和风网都很薄,对风的导向性较差,吹出的风方向性不好,容易形成窜流,影响丝条的冷却效果,导至丝条的染色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其目的是提高长丝沿长度方向的冷却效果,使冷却后长丝的温度较均匀、从而能顺利进行丝条下一工序和保证染色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方案是,使侧吹风呈“P”型分布,即侧吹风窗的顶部和下部侧吹风速度低,中间部份侧吹风速度高。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由风室、分配孔板和风网组成,风室是槽型,风室与丝室连接为没有上下端面的空腔,分配孔板安装在风室的开口端面,风网固定在分配孔板上,两者之间有距离;其特征在于,按丝冷却的流动方向,分配孔板上分布孔的孔径不相等,不同孔径的孔所占的面积也不同。按上所述的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其特征在于风网由一块蜂窝孔网、框架和两边的保护网组成,蜂窝孔网安装在框架内,保护网分别固定在蜂窝孔网两侧的框架端面上。按上所述分配孔板的孔,其特征在于按丝流动方向从上而下的顺序有一、二、三、四部分不同孔径的分布第四部分孔径<第三部分孔径<第一部分孔径<第二部分孔径。按上所述的分配孔板,其特征在于不同孔径的孔分布面积的大小为第一部分孔径面积<第四部分孔径面积<第三部分孔径面积<第二部分孔径面积。按上所述的蜂窝孔网,其特征在于蜂窝孔网的厚度在4-6cm。改造原风网,将原来厚度不足1mm的风网改造成厚度为5cm的蜂窝孔网,经过这种蜂窝孔风网吹出的风方向性较好,不容易形成窜流,这对丝条物理指标的改改善以及染色均匀性的提高都很有帮助。本技术的好处是纤维生产状况稳定、断头少、染色均匀,产品质量好,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侧吹风窗结构和侧吹风分布示意图。图2是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的结构和侧吹风分布示意图。图3是分配孔板的每部分孔的分布示意图。图4是蜂窝孔风网的结构主视图。图5是蜂窝孔风网的结构左视图。图6是“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的使用装配示意图。图7是“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A-A截面图风室1、分配孔板2、风网3、孔A、孔B、孔C、孔D、蜂窝孔风网5、框架6、保护网7、纺丝箱体8、丝室9、侧吹风通道10、甬道11、螺栓12、丝13、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15、第三部分16、第四部分17。具体实施方式图6、7是“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的装配示意图。可以看出,侧吹风冷却风窗由风室1、分配孔板2和风网3组成,风室是一个槽形腔,它与丝室9连接形成没有上下端面的空腔,分配孔板安装在风室的开口端面,风网用螺栓12固定在分配孔板上,两者之间有距离。丝室与侧吹风冷却风窗安装在纺丝箱体8下方并且相通,丝室与安装在下面的甬道11相通,风室与安装在下面的侧吹风通道10相通。从图1中可看出,现有的侧吹风窗吹出来的风呈“D”形;从图2中可看出,本技术的侧吹风窗吹出来的风呈“P”型。从图3可以清楚看出本技术的侧吹风分配孔板的过风孔是非均匀分布且孔径不一致,因而能形成“P”型分布风;孔的分布共有四部份第一部分14在分配板的顶部,占的面积最小,孔A的直径是1.8毫米,;第二部15分接着第一部分,占的面积最大,孔B的直径是2.2毫米,孔直径也是最大;第三部分16接着第二部分,面积仅小于第二部分,孔的直径是1.5毫米;第四部分17接着第三部分,面积比第一部分面积大,比第二部分面积小,孔D的直径是1.1毫米,孔径最小。从图4、5可以清楚看出蜂窝孔风网的构造,由一块蜂蜗孔网5、网的孔是蜂窝状,框架6和两边的保护网7组成。两边的保护网的目数可以不同。蜂蜗孔网用螺栓12固定在分配板2上。蜂窝孔网安装在框架内,保护网分别固定在蜂窝孔网两侧的框架端面上。工作时,熔融原料经纺丝箱体8,并从喷丝板的孔挤出形成长丝13到达丝室9,侧吹风通道10的冷却风进入丝室,风经分配孔板2和蜂窝孔风网5进入丝室对丝进行冷却,冷却后的丝通过甬道11到达下一工序。本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效果好。权利要求1.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由风室(1)、分配孔板(2)和风网(3)组成,风室是槽型,风室与丝室(9)连接为没有上下端面的空腔,分配孔板安装在风室的开口端面,风网固定在分配孔板上,两者之间有距离;其特征在于,按丝(13)冷却的流动方向,分配孔板上分布孔的孔径不相等,不同孔径的孔所占的面积也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网由一块蜂窝孔网(5)、框架(6)和两边的保护网(7)组成,蜂窝孔网安装在框架内,保护网分别固定在蜂窝孔网两侧的框架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其特征在于分配孔板的孔按丝(13)流动方向从上而下的顺序有一(14)、二(15)、三(16)、四(17)部分不同孔径的分布第四部分孔D径<第三部分孔C径<第一部分孔A径<第二部分孔B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孔板不同孔径的孔分布面积的大小为第一部分孔A径面积<第四部分孔D径面积<第三部分孔C径面积<第二部分孔B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窝孔网(5)的厚度在4-6cm。专利摘要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属纺丝设备的冷却风窗,尤适合锦纶长纤维的纺丝。目的是提高长丝沿长度方向的冷却效果,使冷却后长丝的温度较均匀、从而能顺利进行丝条下一工序和保证染色效果。本技术采用“P”型侧吹风分布方案。它由风室(1)、分配孔板(2)和风网(3)组成;其特征在于,按丝(13)冷却的流动方向,分配孔板上分布孔的孔径不相等,不同孔径的孔所占的面积也不同。文档编号D01D5/088GK2878416SQ20062005599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陈维壮, 陈惠玲, 赵维钊, 李细林, 伍绮雯, 苏雄华 申请人: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丝用的“P”型侧吹风冷却风窗,由风室(1)、分配孔板(2)和风网(3)组成,风室是槽型,风室与丝室(9)连接为没有上下端面的空腔,分配孔板安装在风室的开口端面,风网固定在分配孔板上,两者之间有距离;其特征在于,按丝(13)冷却的流动方向,分配孔板上分布孔的孔径不相等,不同孔径的孔所占的面积也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壮陈惠玲赵维钊李细林伍绮雯苏雄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