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3842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包括支撑架、动力机构、升降传动装置、升降横梁、电磁吸附装置、冲击头组件、限位滑轨、控制器、车架后座固定台和滑动推动机构;电磁吸附装置固定在升降横梁的中部,其底端设有与冲击头组件相配合的连接头,连接头上设有感应传感器;限位滑轨竖直固定在支撑架上,冲击头组件可上下自由滑动地卡位安装在限位滑轨上;车架后座固定台可前后滑动固定在支撑架上,并由滑动推动机构推动滑动,该滑动推动机构固定在支撑架上;控制器分别与动力机构、电磁吸附装置和滑动推动机构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车架后座固定台的前后定量滑动,方便了冲击锤对车架后座各个部位的冲击,精确了实验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鞍座需要乘坐骑行人员或者承载货物,故需要其鞍座能够承受一定的冲击,保证其承重功能,而自行车的后座同样需要承载货物或人,故自行车的车架后座在自行车出厂时同样需要进行冲击实验,以保证其承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通过对车架后座固定台的前后定量滑动,方便了冲击锤对车架后座各个部位的冲击,精确了实验数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包括支撑架、动力机构、升降传动装置、升降横梁、电磁吸附装置、冲击头组件、限位滑轨、控制器、车架后座固定台和滑动推动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升降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升降传动装置包括一对左右相对且竖直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滚珠丝杆以及连接在该对滚珠丝杆之间的同步传动装置;所述升降横梁水平固定在所述一对滚珠丝杆的升降螺母之间,该对滚珠丝杆在所述动力机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升降横梁上下升降;所述电磁吸附装置固定在所述升降横梁的中部,其底端设有与所述冲击头组件相配合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设有感应传感器;所述限位滑轨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冲击头组件可上下自由滑动地卡位安装在所述限位滑轨上,且该冲击头组件位于所述连接头的正下方;所述车架后座固定台可前后滑动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并由所述滑动推动机构推动滑动,该滑动推动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动力机构、电磁吸附装置和滑动推动机构信号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为电机和减速机。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滑轨为竖直固定且呈矩形分布的四根光滑主体。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头组件包括冲击连接头、安装架和冲击头;所述安装架可上下自由滑动安装在所述限位滑轨上,所述冲击连接头与所述连接头相配合,且固定安装在安装架的上端,该冲击连接头位于所述连接头的正下方;所述冲击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下端,该冲击头的下端为扁平状,且该冲击头的扁平状下端与所述升降横梁平行。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后座固定台包括底板、后座竖梁固定座和后座前端支撑梁;所述后座竖梁固定座为一对,左右相对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端面的中部;所述后座前端支撑梁为一倾斜的支撑柱,其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端面的前端,上端向所述底板的中部倾斜;所述底板的下端设有与所述支撑架相配合的滑行机构,该底板可前后滑动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推动机构包括小型电机、螺杆、同步传动盒、滑动块、固定架和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固定架为两组前后相对且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板,该两组支撑板分别位于所述车架后座固定台的左右两侧;所述螺杆为一对,分别水平可转动固定在两组支撑板之间,且该对螺杆与所述升降横梁垂直;所述小型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其输出轴与一所述螺杆传动固定,且该螺杆与另一螺杆之间通过同步传动盒传动连接;所述滑动块有两组,每个滑动块上开设有一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的螺纹孔,该两组滑动块通过所述螺纹孔对应配合可移动安装在一对所述螺杆上,且该两组滑动块分别与所述车架后座固定台的左右两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内侧面,与所述滑动块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通过对车架后座固定台的前后定量滑动,方便了冲击锤对车架后座各个部位的冲击,精确了实验数据。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的滑动推动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2-动力机构;3-升降传动装置;31-滚珠丝杆;32-同步传动装置;4-升降横梁;5-电磁吸附装置;6-冲击头组件;61-冲击连接头;62-安装架;63-冲击头;7-限位滑轨;8-控制器;9-车架后座固定台;91-底板;92-后座竖梁固定座;93-后座前端支撑梁;a-滑动推动机构;a1-小型电机;a2-螺杆;a3-同步传动盒;a4-滑动块;a5-固定架;a6-红外测距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包括支撑架1、动力机构2、升降传动装置3、升降横梁4、电磁吸附装置5、冲击头组件6、限位滑轨7、控制器8、车架后座固定台9和滑动推动机构a;动力机构2安装在支撑架1上,并与升降传动装置3传动连接;升降传动装置3包括一对左右相对且竖直安装在支撑架1上的滚珠丝杆31以及连接在该对滚珠丝杆31之间的同步传动装置32;升降横梁4水平固定在一对滚珠丝杆31的升降螺母之间,该对滚珠丝杆31在动力机构2的作用下带动升降横梁4上下升降;电磁吸附装置5固定在升降横梁4的中部,其底端设有与冲击头组件6相配合的连接头,连接头上设有感应传感器;限位滑轨7竖直固定在支撑架1上,冲击头组件6可上下自由滑动地卡位安装在限位滑轨7上,且该冲击头组件6位于连接头的正下方;车架后座固定台9可前后滑动固定在支撑架1上,并由滑动推动机构a推动滑动,该滑动推动机构a固定在支撑架1上;控制器8分别与动力机构2、电磁吸附装置5和滑动推动机构a信号连接。由于自行车车架后座的顶面为长方形框架,其前后方向具备多跟支撑梁,但是左右方向上设有间隙,故需要车架后座前后移动测量其不同位置所能承受的冲击,为了配合车架后座的形状,冲击头设为与该车架后座前后方向垂直的扁平状。动力机构2通过升降传动装置3带动升降横梁4上下升降,进而带动电磁吸附装置5上下升降,电磁吸附装置5下降时,吸附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动力机构(2)、升降传动装置(3)、升降横梁(4)、电磁吸附装置(5)、冲击头组件(6)、限位滑轨(7)、控制器(8)、车架后座固定台(9)和滑动推动机构(a);所述动力机构(2)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并与所述升降传动装置(3)传动连接;所述升降传动装置(3)包括一对左右相对且竖直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的滚珠丝杆(31)以及连接在该对滚珠丝杆(31)之间的同步传动装置(32);所述升降横梁(4)水平固定在所述一对滚珠丝杆(31)的升降螺母之间,该对滚珠丝杆(31)在所述动力机构(2)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升降横梁(4)上下升降;所述电磁吸附装置(5)固定在所述升降横梁(4)的中部,其底端设有与所述冲击头组件(6)相配合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设有感应传感器;所述限位滑轨(7)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冲击头组件(6)可上下自由滑动地卡位安装在所述限位滑轨(7)上,且该冲击头组件(6)位于所述连接头的正下方;所述车架后座固定台(9)可前后滑动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并由所述滑动推动机构(a)推动滑动,该滑动推动机构(a)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控制器(8)分别与所述动力机构(2)、电磁吸附装置(5)和滑动推动机构(a)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动力机构(2)、升降传动装置(3)、升降横梁(4)、电磁吸附装置(5)、冲击头组件(6)、限位滑轨(7)、控制器(8)、车架后座固定台(9)和滑动推动机构(a);所述动力机构(2)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并与所述升降传动装置(3)传动连接;所述升降传动装置(3)包括一对左右相对且竖直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的滚珠丝杆(31)以及连接在该对滚珠丝杆(31)之间的同步传动装置(32);所述升降横梁(4)水平固定在所述一对滚珠丝杆(31)的升降螺母之间,该对滚珠丝杆(31)在所述动力机构(2)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升降横梁(4)上下升降;所述电磁吸附装置(5)固定在所述升降横梁(4)的中部,其底端设有与所述冲击头组件(6)相配合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设有感应传感器;所述限位滑轨(7)竖直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冲击头组件(6)可上下自由滑动地卡位安装在所述限位滑轨(7)上,且该冲击头组件(6)位于所述连接头的正下方;所述车架后座固定台(9)可前后滑动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并由所述滑动推动机构(a)推动滑动,该滑动推动机构(a)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控制器(8)分别与所述动力机构(2)、电磁吸附装置(5)和滑动推动机构(a)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2)为电机和减速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轨(7)为竖直固定且呈矩形分布的四根光滑主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架后座承重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头组件(6)包括冲击连接头(61)、安装架(62)和冲击头(63);所述安装架(62)可上下自由滑动安装在所述限位滑轨(7)上,所述冲击连接头(61)与所述连接头相配合,且固定安装在安装架(62)的上端,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立秋韦静魏俊兰程美元郑钧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麒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