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2885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属于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第三动力源、双行星排齿轮机构、减速齿轮机构和输出轴,在与第一动力源连接的第一传动轴上分别通过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双行星排齿轮机构的齿圈通过第三传动轴连接有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行星架通过第二传动轴连接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八齿轮、前排太阳轮通过第五传动轴连接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九齿轮、后排太阳轮与第二动力源连接;齿圈上设有制动器;第三动力源通过第四传动轴连接有与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七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三种功率分流混合模式以适应不同工况,改善燃油经济性。

Double planet platoon type multimode hybrid power driv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uble planet platoon type multimode hybri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including the first power source, second power source, third power source, double planet gear gear mechanism, deceleration gear mechanism and output shaft. The first clutch is passed on the first drive shaft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ower source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clutch and the third clut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gear, the second gear and the third gear, and the gear ring of the double planet gear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urth gear meshing with the third gear through the third transmission shaft, and the planet rack is connected to the eighth gear and the front row of the sun wheel that meshes with the second gear through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shaft.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ninth gear, the rear sun wheel and the second power source, which is meshed with the first gear; the gear ring is equipped with a brake, and the third power source connects with the seventh gear meshing with the fourth gear through the fourth drive shaft. The invention has three power dividing and mixing modes to adapt to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nd improve fuel econom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合动力汽车
,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驱动总成,具体涉及一种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环保型汽车,技术和市场都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阶段,其与传统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相比,最大差别是动力总成系统。而现有以功率分流式动力耦合机构为基础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E-CVT模式下,若只采用输入功率分流模式,则在低速行驶工况下,传动效率较高,燃油经济性较好,但中高速和高速工况时,传动效率下降,燃油经济性较差;若只采用复合功率分流模式,则在中高速行驶工况下,传动效率较高,燃油经济性较好,但低速和高速工况时,传动效率下降,燃油经济性较差;此外,若只采用输出功率分流模式,则在高速工况下,无电功率循环出现,系统效率较高,燃油经济性较好,但在低速和中速工况下,系统效率低,燃油经济性差。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混合动力传动装置的动力耦合系统进行改进,以适应低、中、高车速工况,提高传动系统效率,改善整个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可实现多挡纯电动、输入功率分流、复合功率分流、输出功率分流、多挡并联混合驱动等模式,以适应低、中、高车速工况,提高传动系统效率,改善燃油经济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第三动力源、减速齿轮机构、输出轴、双行星排齿轮机构,在与第一动力源相连接的第一传动轴上分别通过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双行星排齿轮机构为共用的齿圈和行星架结构,其齿圈通过第三传动轴连接有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的第四齿轮、行星架通过第二传动轴连接有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的第八齿轮、前排太阳轮通过第五传动轴连接有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九齿轮、后排太阳轮与第二动力源连接、前排行星轮与齿圈和前排太阳轮啮合传动、后排行星轮与前排行星轮和后排太阳轮啮合传动;行星架与减速齿轮机构通过第五齿轮连接,减速齿轮机构与输出轴通过第六齿轮连接;齿圈上还设有制动器;第三动力源通过第四传动轴连接有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七齿轮。进一步,所述第三动力源为发动机,所述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为电机。进一步,所述前排太阳轮的齿顶圆直径大于后排太阳轮的齿顶圆直径,所述前排行星轮的分度圆直径小于后排行星轮的分度圆直径,且前排行星轮的齿宽大于后排行星轮的齿宽。进一步,所述制动器为湿式或干式制动器。进一步,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均为湿式或干式离合器。进一步,所述共用齿圈、行星架的双行星排齿轮机构由前排行星架与后排齿圈相连、前排齿圈与后排行星架相连的两级行星排齿轮机构替代,其中,后排齿圈通过第三传动轴(22)连接有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的第四齿轮,且后排齿圈上还设有制动器;第五齿轮(12)设置在后排行星架上;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的第十齿轮与同第五齿轮啮合传动的第十一齿轮通过第二传动轴连接;前排行星轮与前排太阳轮和前排齿圈啮合传动;后排行星轮与后排太阳轮和后排齿圈啮合传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三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的结合与分离控制可实现多挡纯电动、输入功率分流、复合功率分流、输出功率分流、多挡并联混合驱动等模式,以适应不同运行工况,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2、本专利技术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并列布置,有利于进行集成和模块化设计,使结构紧凑,易于控制,工作可靠。3、本专利技术当处于第一或二机械点附近时,通过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任意两个离合器进行结合,可实现并联混合驱动模式,使发动机直接驱动整车行驶,改善传动系统效率,提高燃油经济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请参阅图1,附图中的元件标号分别表示:第一动力源1、第一传动轴2、第一齿轮3、第二离合器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三离合器7、第四齿轮8、制动器9、前排行星轮10、后排行星轮11、第五齿轮12、第一太阳轮13、第二太阳轮14、第二动力源15、第二传动轴16、减速齿轮组17、输出轴18、第六齿轮19、齿圈20、行星架21、第三传动轴22、第七齿轮23、第四传动轴24、第三动力源25、第八齿轮26、第五传动轴27、第九齿轮28、第一离合器29。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源1、第二动力源15、第三动力源25以及由减速齿轮机构17连接于输出轴18的双行星排齿轮机构,在与第一动力源1相连接的第一传动轴2上分别通过第一离合器29、第二离合器4、第三离合器7连接有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5和第三齿轮6;双行星排齿轮机构为共用的齿圈20和行星架21结构,其齿圈20通过第三传动轴22连接有与第三齿轮6啮合传动的第四齿轮8、行星架21通过第二传动轴16连接有与第二齿轮5啮合传动的第八齿轮26、前排太阳轮13通过第五传动轴27连接有与第一齿轮3啮合传动的第九齿轮28、后排太阳轮14与第二动力源15连接、前排行星轮10与齿圈20和前排太阳轮13啮合传动、后排行星轮11与前排行星轮10和后排太阳轮14啮合传动;行星架21与减速齿轮机构17通过第五齿轮12啮合传动,减速齿轮机构17与输出轴18通过第六齿轮19啮合传动;齿圈20上还设有制动器9;第三动力源25通过第四传动轴24连接有与第四齿轮8啮合传动的第七齿轮23;第三动力源25为发动机,第一动力源1和第二动力源15为电机。本实施例中的前排太阳轮13的齿顶圆直径大于后排太阳轮14的齿顶圆直径,所述前排行星轮10的分度圆直径小于后排行星轮11的分度圆直径,且前排行星轮10的齿宽大于后排行星轮11的齿宽。本实施例中的制动器可以采用湿式的,也可以采用干式制动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均采用湿式的,通过电控液压系统实现其结合与分离功能。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干式离合器。下面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模式具备的纯电动模式(单电机驱动、双电机驱动)、E-CVT混合驱动模式和并联混合驱动模式做如下描述。现具体阐述下各工作模式的实现方式:并见表1,其中,CL1代表第一离合器29,CL2代表第二离合器4,CL3代表第三离合器7,B1代表制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1.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源(1)、第二动力源(15)、第三动力源(25)、减速齿轮机构、输出轴、双行星排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与第一动力源相连接的第一传动轴(2)上分别通过第一离合器(29)、第二离合器(4)、第三离合器(7)结合有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5)和第三齿轮(6);双行星排齿轮机构为共用齿圈、行星架结构,其齿圈(20)通过第三传动轴(22)连接有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的第四齿轮(8)、行星架(21)通过第二传动轴(16)连接有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的第八齿轮(26)、前排太阳轮(13)通过第五传动轴(27)连接有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九齿轮(28)、后排太阳轮(14)与第二动力源连接、前排行星轮(10)与齿圈和前排太阳轮啮合传动、后排行星轮(11)与前排行星轮和后排太阳轮啮合传动;行星架与减速齿轮机构通过第五齿轮(12)连接,减速齿轮机构与输出轴通过第六齿轮(19)连接;齿圈上还设有制动器(9);第三动力源通过第四传动轴(24)连接有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七齿轮(23)。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动力源(1)、第二动力源(15)、第三动力源(25)、减速齿轮机构、输出轴、双行星排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与第一动力源相连接的第一传动轴(2)上分别通过第一离合器(29)、第二离合器(4)、第三离合器(7)结合有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5)和第三齿轮(6);双行星排齿轮机构为共用齿圈、行星架结构,其齿圈(20)通过第三传动轴(22)连接有与第三齿轮啮合传动的第四齿轮(8)、行星架(21)通过第二传动轴(16)连接有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的第八齿轮(26)、前排太阳轮(13)通过第五传动轴(27)连接有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九齿轮(28)、后排太阳轮(14)与第二动力源连接、前排行星轮(10)与齿圈和前排太阳轮啮合传动、后排行星轮(11)与前排行星轮和后排太阳轮啮合传动;行星架与减速齿轮机构通过第五齿轮(12)连接,减速齿轮机构与输出轴通过第六齿轮(19)连接;齿圈上还设有制动器(9);第三动力源通过第四传动轴(24)连接有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七齿轮(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行星排式多模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力源为发动机,所述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为电机。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辉苏炎召苏岭秦大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