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导风装置及商用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245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导风装置,所述发动机导风装置安装在整车进气格栅与发动机冷却模块之间,所述发动机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罩,所述第一导风罩安装在所述进气格栅的后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安装在所述第一导风罩的后段,将由所述进气格栅进入的冷却空气导流至所述发动机冷却模块;第二导风罩,所述第二导风罩安装在车架横梁的后端,并包裹所述冷却模块的中冷器和散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该发动机导风装置的商用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柔性导风装置,对气流进行集中导向处理,将进气格栅进入的冷却空气直接引入发动机冷却模块,增加流经中冷器、散热器的空气流量,从而提高发动机冷却效率,提升整车可靠性。

Engine air guide and commercial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gine air guide device. The engine air guide device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intake grille and the engine cooling module. The engine air guide device includes the first air guide cover, the first air guide cover is installed behind the inlet grid, and the connecting pipe is installed in the case. The rear section of the first guide cover leads the cooling air from the inlet grille into the engine cooling module; the second air guide cover is installed at the back end of the frame beam, and the cooling module and the radiator are wrapped.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commercial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wind guiding device of the engine.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flexible air guide to centrally guide the air flow and introduces the cooling air into the cooling module of the engine directly to increase the air flow through the cooler and the radiator, thus improving the engine cooling efficiency and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hol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导风装置及商用车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导风装置及商用车。
技术介绍
整车发动机机冷却系统主要由中冷器、散热器、风扇等部件组成,商用车的冷却风扇为吸式风扇,带动发动机舱内的气流,快速流经中冷器、散热器,实现对流换热。但受整车发动机舱安装设计的影响,由进气格栅进入的气流并未全部流经中冷器、散热器等冷却模块,发动机舱内存在较严重的气流泄露(经进气格栅进入发动机舱的气流,未参与热量交换而流出机舱的这部分气流)、气流通道遮挡、热风回流等问题,严重影响冷却模块的冷却效率。现有技术一般直接在车架横梁的前段对称安装两片导风板,使其具备一定的气流导向作用。但受发动机舱结构布置限制,对称安装两片导风板的长度及走向均受到限制,且由于发动机舱内部管路较多,通过安装两片导风板提高对流换热的进气流量的效果较差,很难达到避免气流泄露、热风回流等问题。随着商用车逐渐向大马力、高端舒适的路线发展,发动机总热量将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提升排放等级向EGR技术路线的倾斜,都给发动机冷却系统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受整车发动机舱布置的限制,短期内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冷却模块的冷却效率将存在一定困难,过高的散热器进水温度不但会对散热器使用寿命存在影响,更会影响到发动机的进水温度,过高的发动机进水温度会造成发动机功率降低,燃烧效率变差,氮氧化物和颗粒排放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缺陷与不足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导风装置,所述发动机导风装置安装在整车进气格栅与发动机冷却模块之间,所述发动机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罩,所述第一导风罩安装在所述进气格栅的后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安装在所述第一导风罩的后段,将由所述进气格栅进入的冷却空气导流至所述发动机冷却模块;第二导风罩,所述第二导风罩安装在车架横梁的后端,并包裹所述冷却模块的中冷器和散热器。优选地,所述第二导风罩上设有卡接机构,将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导风罩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为柔性管路。优选地,所述柔性管路为可伸缩的波纹管。优选地,设置有多个所述柔性管路。优选地,所述第二导风罩为刚性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发动机导风装置的商用车。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技术采用柔性管路,将进气格栅进入的冷却空气直接引入发动机冷却模块,增加流经中冷器、散热器的空气流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率,提升整车可靠性。(2)本技术通过对气流的集中导向处理,可以降低发动机舱气流泄露率。(3)本技术的刚性安装部分,包裹中冷器、散热器之间的空隙,能够避免热风回流,进一步提高冷却模块对流换热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导风装置的工作原理图;100-进气格栅200-车架横梁301-中冷器302-散热器1-第一导风罩2-柔性管路3-第二导风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发动机导风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装置安装在整车进气格栅与发动机冷却模块之间,包括第一导风罩1、柔性管路2和第二导风罩3。在进气格栅100后方设计第一导风罩1,第一导风罩1覆盖进气格栅100的所有部分,可以避免气流泄露。在第一导风罩1后段安装柔性管路2,将冷却空气气流导流到冷却模块。柔性管路2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有多根。采用柔性管路2可以减少气流扰动和热胀冷缩对气流的影响,优选实施中,柔性管路2设置为可伸缩的波纹管,可以是胶管、金属管或塑料管,但必须具有较高的耐高温、耐油性能,并具有一定的耐压能力和抗疲劳强度。车架横梁200的后端安装有包裹中冷器301、散热器302的第二导风罩3,并通过卡槽与柔性管路2进行连接。第二导风罩3为刚性结构,能够包裹中冷器301、散热器302之间的空隙,实现各冷却模块的对流换热,降低热风回流,进一步提高冷却模块对流换热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发动机在高温地区的冷却效率及大幅降低柴油机运行水温高的风险,对提升整车在高温地区的整车性能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气流的集中导向处理,可以降低发动机舱气流泄露率,提高流经中冷器301、散热器302等冷却部件的空气流量。在实际模拟中流经冷却模块的风量约能提升200%左右。风量的提升不仅可以优化进气格栅100的外形及数量,优化发动机舱的布局与结构,同时可以减少整车行驶阻力,降低风扇功率损耗,起到降低整车油耗的作用。本技术通过一种安装在进气格栅与发动机冷却模块之间的柔性导风装置,将进气格栅进入的冷却空气直接引入发动机冷却模块,增加流经中冷器、散热器的空气流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率,提升整车可靠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发动机导风装置的商用车。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发动机导风装置及商用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导风装置安装在整车进气格栅与发动机冷却模块之间,所述发动机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罩,所述第一导风罩安装在所述进气格栅的后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安装在所述第一导风罩的后段,将由所述进气格栅进入的冷却空气导流至所述发动机冷却模块;第二导风罩,所述第二导风罩安装在车架横梁的后端,并包裹所述冷却模块的中冷器和散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导风装置安装在整车进气格栅与发动机冷却模块之间,所述发动机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罩,所述第一导风罩安装在所述进气格栅的后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安装在所述第一导风罩的后段,将由所述进气格栅进入的冷却空气导流至所述发动机冷却模块;第二导风罩,所述第二导风罩安装在车架横梁的后端,并包裹所述冷却模块的中冷器和散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罩上设有卡接机构,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淼淼樊京元王卓张成伟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