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205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包括聚并室,聚并室靠近下端的侧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蜗壳式烟气进气道,聚并室靠近上端的侧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蜗壳式净气出气道,蜗壳式烟气进气道外围设有多个声源,聚并室内装设有从顶部伸出的气动喷雾轴,气动喷雾轴上装设有螺旋叶片,聚并室底部设有排尘器。该聚并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脱尘效率高、能降低污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污染物清除设备及清除
,尤其涉及一种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
技术介绍
在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的今天,在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大量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其中就包括颗粒污染物,而颗粒污染物中数对大自然以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已有的研究指出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目前我国工业中应用较多的除尘装置有旋风分离器和静电除尘器等具有较高除尘效率的设备,但是对超细颗粒,包括等颗粒的脱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脱尘效率高、能降低污染的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包括聚并室,所述聚并室靠近下端的侧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蜗壳式烟气进气道,所述聚并室靠近上端的侧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蜗壳式净气出气道,所述蜗壳式烟气进气道外围设有多个声源,所述聚并室内装设有从顶部伸出的气动喷雾轴,所述气动喷雾轴上装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聚并室底部设有排尘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并室包括壳体、上封盖和多根支撑杆,所述上封盖安装在在壳体的顶部,各支撑杆周向间隔安装在壳体的下端,所述排尘器与壳体底端连接,所述气动喷雾轴安装在上封盖和各支撑杆上并伸出至上封盖外部。所述上封盖上设有配套的上轴承座和上轴承,各支撑杆上设有配套的下轴承座和下轴承,所述气动喷雾轴穿设在上轴承和下轴承上。所述上轴承座与气动喷雾轴之间设有上防尘密封毡,所述下轴承座与气动喷雾轴之间设有下防尘密封毡。所述上轴承上方设有上挡圈,所述上挡圈顶部设有上锁紧螺母,所述下轴承下方设有下挡圈,所述下挡圈底部设有下锁紧螺母。所述气动喷雾轴包括空心轴体,所述空心轴体上沿周向和轴向方向设有多个雾化喷嘴。所述空心轴体顶部设有雾化液体入口,空心轴体底部设有轴端封头。所述排尘器包括锥形集尘台和排尘管,所述锥形集尘台与聚并室底部连接,所述排尘管设置在锥形集尘台底部,所述排尘管上设置有排尘阀。所述蜗壳式烟气进气道包括下蜗壳和烟气进气管,所述下蜗壳与聚并室连通,所述烟气进气管与下蜗壳连通并相切。所述蜗壳式净气出气道包括上蜗壳和净气出气管,所述上蜗壳与聚并室连通,所述净气出气管与上蜗壳连通并相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将经过声波团聚后的烟气中大颗粒飞灰送入聚并室,在螺旋叶片和气动喷雾轴的作用下进行雾化聚并,最终达到脱除目的;2、本专利技术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设有螺旋叶片和气动喷雾轴,两者形成气动旋流子,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项创新,烟气通过蜗壳式烟气进气道,沿螺旋叶片方向螺旋上升并扰动,延长了气流在聚并室的受处理时间,同时又节省了占地空间,结构简单、成本较低;3、本专利技术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在聚并室内,设有气动喷雾轴,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项创新,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烟气在沿螺旋叶片流动时会相对散开,气动喷雾轴上喷射的极细雾化液体可以最大范围与所有的颗粒接触,能够在不影响烟气流动的条件下,提高了脱尘效率;4、本专利技术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在聚并室的底端设有排尘器,经过脱尘的团聚颗粒,沿聚并室壁面落入排尘器中,最终送回锅炉进行在燃烧,这样可节省燃煤锅炉大量的燃料,而经过脱尘的颗粒在再一次燃烧时,产生更少污染,进一步减少烟气中粉尘排放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顶端)。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底端)。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气动喷雾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聚并室;11、壳体;12、上封盖;121、上轴承座;122、上轴承;123、上防尘密封毡;124、上挡圈;125、上锁紧螺母;13、支撑杆;131、下轴承座;132、下轴承;133、下防尘密封毡;134、下挡圈;135、下锁紧螺母;2、蜗壳式烟气进气道;21、下蜗壳;22、烟气进气管;3、蜗壳式净气出气道;31、上蜗壳;32、净气出气管;4、气动喷雾轴;41、空心轴体;411、液体入口;412、轴端封头;42、雾化喷嘴;5、螺旋叶片;6、排尘器;61、锥形集尘台;62、排尘管;621、排尘阀;7、声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聚并室1,聚并室1靠近下端的侧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蜗壳式烟气进气道2,聚并室1靠近上端的侧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蜗壳式净气出气道3,蜗壳式烟气进气道2外围设有多个声源7,聚并室1内装设有从顶部伸出的气动喷雾轴4,气动喷雾轴4上装设有螺旋叶片5,聚并室1底部设有排尘器6。工作时,启动声源7,将声源7调至所需工况,含尘烟气从蜗壳式烟气进气道2进入聚并室1,在聚并室1内沿螺旋叶片5流动,并通过螺旋叶片5带动气动喷雾轴4转动,从而使得螺旋叶片5在聚并室1内对烟气进行扰动,气动喷雾轴4又喷出雾化液体,烟气所携带的团聚颗粒经雾化液体脱尘,较大的团聚颗粒及灰渣落入底部的排尘器6排出,而脱尘后的干净气体则从顶部的蜗壳式净气出气道3流出。较传统结构而言,本专利技术将经过声波团聚后的烟气中大颗粒飞灰送入聚并室1,在螺旋叶片5和气动喷雾轴4的作用下进行雾化聚并,最终达到脱除目的;本专利技术中设有螺旋叶片5和气动喷雾轴4,两者形成气动旋流子,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项创新,烟气通过蜗壳式烟气进气道2,沿螺旋叶片5方向螺旋上升并扰动,延长了气流在聚并室1的受处理时间,同时又节省了占地空间,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在聚并室1内,设有气动喷雾轴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项创新,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烟气在沿螺旋叶片5流动时会相对散开,气动喷雾轴4上喷嘴喷射的极细雾化液体可以最大范围与所有的颗粒接触,能够在不影响烟气流动的条件下,提高了脱尘效率;在聚并室1的底端设有排尘器6,经过脱尘的团聚颗粒,沿聚并室1壁面落入排尘器6中,最终送回锅炉进行在燃烧,这样可节省燃煤锅炉大量的燃料,而经过脱尘的颗粒在再一次燃烧时,产生更少污染,进一步减少烟气中粉尘排放目的。本实施例中,聚并室1包括壳体11、上封盖12和多根支撑杆13,上封盖12安装在在壳体11的顶部,各支撑杆13周向间隔安装在壳体11的下端,排尘器6与壳体11底端连接,气动喷雾轴4安装在上封盖12和各支撑杆13上并伸出至上封盖12外部。该结构中,上封盖12和支撑杆13主要起到支撑安装气动喷雾轴4的作用,上封盖12还能对壳体11顶端进行密封,以保证壳体11内腔的密闭性,而各支撑杆13采用螺纹钢,其体积小,强度高,各支撑杆13之间的间隙又利于团聚颗粒及灰渣落入下部的排尘器6内,避免积灰。本实施例中,上封盖12上设有配套的上轴承座121和上轴承122,各支撑杆13上设有配套的下轴承座131和下轴承132,气动喷雾轴4穿设在上轴承122和下轴承132上。该结构中,通过上轴承座121和下轴承座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并室(1),所述聚并室(1)靠近下端的侧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蜗壳式烟气进气道(2),所述聚并室(1)靠近上端的侧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蜗壳式净气出气道(3),所述蜗壳式烟气进气道(2)外围设有多个声源(7),所述聚并室(1)内装设有从顶部伸出的气动喷雾轴(4),所述气动喷雾轴(4)上装设有螺旋叶片(5),所述聚并室(1)底部设有排尘器(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并室(1),所述聚并室(1)靠近下端的侧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蜗壳式烟气进气道(2),所述聚并室(1)靠近上端的侧部设有与其连通的蜗壳式净气出气道(3),所述蜗壳式烟气进气道(2)外围设有多个声源(7),所述聚并室(1)内装设有从顶部伸出的气动喷雾轴(4),所述气动喷雾轴(4)上装设有螺旋叶片(5),所述聚并室(1)底部设有排尘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并室(1)包括壳体(11)、上封盖(12)和多根支撑杆(13),所述上封盖(12)安装在在壳体(11)的顶部,各支撑杆(13)周向间隔安装在壳体(11)的下端,所述排尘器(6)与壳体(11)底端连接,所述气动喷雾轴(4)安装在上封盖(12)和各支撑杆(13)上并伸出至上封盖(12)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盖(12)上设有配套的上轴承座(121)和上轴承(122),各支撑杆(13)上设有配套的下轴承座(131)和下轴承(132),所述气动喷雾轴(4)穿设在上轴承(122)和下轴承(13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座(121)与气动喷雾轴(4)之间设有上防尘密封毡(123),所述下轴承座(131)与气动喷雾轴(4)之间设有下防尘密封毡(1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蜗壳式声波协同气动旋流子喷雾强化颗粒物聚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巍宋权斌邹济遥阮敏胡章茂尹艳山卢程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