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1990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30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包括底板,上电动气缸开关和渗油孔,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支座;所述第一转动支座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主电动气缸的底部;所述主电动气缸顶部与下壳体外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支座;所述第一转动支座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主电动气缸的底部;所述主电动气缸顶部与下壳体外部相连接;所述下壳体顶部与上方的润滑套环相接触,且润滑套环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支座,并且第二转动支座通过转轴与固定在左侧侧支板上的转向电动气缸相连接。

A punch lubrication device for extrusion cas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unch head lubrication device for a squeeze casting machine,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an electric cylinder switch and an oil permeable hole. The top center of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support through a bolt; the top of the first rotating support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main electric cylinder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the main electric cylinder head is used. The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shell of the lower shell. The top center of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fix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support through a bolt, and the top of the first rotating support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main electric cylinder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the top of the main electric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ternal part of the lower shell; the top of the lower housing is in contact with the lubricating ring above and is lubricated. The left end of the ring is fixed on the left end with second rotating supports,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support is connected to the steering electric cylinder fix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side by the rotating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
本技术属于模具设备维护
,尤其涉及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挤压机冲头润滑与压铸机有所不同,用的是水基石墨,普通的压铸机冲头润滑装置无法实现此润滑工艺。目前通常是人工喷涂,喷涂量无法控制,随意性比较大,润滑效果差异很大,如专利申请号CN201720452998.8中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竖直气缸固定在竖直气缸安装座上,竖直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水基石墨雾化装置,竖直气缸安装座安装在旋转座上,旋转座固定在竖直气缸连接座上,竖直气缸连接座固定在直线导轨安装板上,直线导轨固定在直线导轨安装板上且可在滑块里滑动,滑块固定在水平气缸安装座上,水平气缸安装在水平气缸安装座上,水平气缸连接板连接直线导轨安装板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喷涂前水平气缸带动水基石墨雾化装置运行至料筒上方,喷涂后带动水基石墨雾化装置离开料筒上方,竖直气缸驱动水基石墨雾化装置向下进入料筒内部进行喷涂,喷涂结束后驱动水基石墨雾化装置向上运动离开料筒;实现自动喷涂,固化喷涂量,喷涂效果好。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虽然上述专利中的润滑装置能够改变普通润滑装置的缺陷,但是针对挤压冲头的润滑可操作空间较少,实际润滑效果不好。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以解决现有挤压冲头的润滑可操作空间较少,实际润滑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技术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包括底板,第一转动支座,主电动气缸,下壳体,润滑套环,注油头,上电动气缸,上壳体,上冲头,转向电动气缸,第二转动支座,控制器,凸耳,润滑头,上电动气缸内杆,侧支板,内杆,上推头,润滑油储备盒,注油孔,电源连接头,上电动气缸开关和渗油孔,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支座;所述第一转动支座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主电动气缸的底部;所述主电动气缸顶部与下壳体外部相连接;所述下壳体顶部与上方的润滑套环相接触,且润滑套环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支座,并且第二转动支座通过转轴与固定在左侧侧支板上的转向电动气缸相连接;所述润滑套环套接在上壳体外壁上,且上壳体外壁中部镶嵌设置有上电动气缸;所述上电动气缸固定连接有圆筒状的上冲头;所述底板与侧支板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左端开设有电源连接头;所述主电动气缸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杆,且内杆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推头,并且上推头机械密封于上壳体内部。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顶部内镶嵌有圆环状的润滑头,且润滑头顶部的下凹槽中开设有与下壳体内部相连通的渗油孔,并且润滑头中部滑动套接有上壳体。进一步的,所述内杆的中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凸耳,且上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凸耳结构相对应的上电动气缸开关,且上电动气缸开关与上电动气缸通过电性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套环外壁上设置有间隔均匀的润滑油储备盒,从而使得润滑套环能够储备更多的润滑液。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套环顶部固定连接有向外倾斜的注油头,且注油头上平面上开设有六组注油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润滑套环的设置,通过润滑套环外壁上设置有间隔均匀的润滑油储备盒,从而使得润滑套环能够储备更多的润滑液,并且润滑套环顶部固定连接有向外倾斜的注油头,且注油头上平面上开设有六组注油孔,润滑套环顶部固定连接有向外倾斜的注油头,且注油头上平面上开设有六组注油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右前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中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分离状态结构。图5是本技术的图4中放大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第一转动支座,3-主电动气缸,4-下壳体,5-润滑套环,6-注油头,7-上电动气缸,8-上壳体,9-上冲头,1-转向电动气缸,11-第二转动支座,12-控制器,13-凸耳,14-润滑头,15-上电动气缸内杆,11-侧支板,31-内杆,32-上推头,51-润滑油储备盒,61-注油孔,121-电源连接头,131-上电动气缸开关,141-渗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包括底板1,第一转动支座2,主电动气缸3,下壳体4,润滑套环5,注油头6,上电动气缸7,上壳体8,上冲头9,转向电动气缸1,第二转动支座11,控制器12,凸耳13,润滑头14,上电动气缸内杆15,侧支板11,内杆31,上推头32,润滑油储备盒51,注油孔61,电源连接头121,上电动气缸开关131和渗油孔141,所述底板1的顶部中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支座2;所述第一转动支座2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主电动气缸3的底部;所述主电动气缸3顶部与下壳体4外部相连接;所述下壳体4顶部与上方的润滑套环5相接触,且润滑套环5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支座11,并且第二转动支座11通过转轴与固定在左侧侧支板11上的转向电动气缸1相连接;所述润滑套环5套接在上壳体8外壁上,且上壳体8外壁中部镶嵌设置有上电动气缸7;所述上电动气缸7固定连接有圆筒状的上冲头9;所述底板1与侧支板11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置有控制器12,且控制器12左端开设有电源连接头121;所述主电动气缸3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杆31,且内杆31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推头32,并且上推头32机械密封于上壳体8内部。其中,所述下壳体4顶部内镶嵌有圆环状的润滑头14,且润滑头14顶部的下凹槽中开设有与下壳体4内部相连通的渗油孔141,并且润滑头14中部滑动套接有上壳体8,使得下壳体4内时刻能够保持良好的润滑度。其中,所述内杆31的中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凸耳13,且上壳体8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凸耳13结构相对应的上电动气缸开关131,且上电动气缸开关131与上电动气缸7通过电性相连接,使得内杆31在主电动气缸3的推动下,在上推头32到达上冲头9底部时,恰好使得凸耳13能够触动上电动气缸开关131,从而使得上电动气缸内杆15能够在上电动气缸7推动下使得上壳体8升起进入合模中。其中,所述润滑套环5外壁上设置有间隔均匀的润滑油储备盒51,从而使得润滑套环5能够储备更多的润滑液,方便挤压铸造机能够进行更持久的使用。其中,所述润滑套环5顶部固定连接有向外倾斜的注油头6,且注油头6上平面上开设有六组注油孔61,从而使得上电动气缸7和内杆31上部均能够得到润滑。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当驱动上壳体8和下壳体4分离时,使得注油头6和润滑套环5露出,下壳体4顶部内镶嵌有圆环状的润滑头14,且润滑头14顶部的下凹槽中开设有与下壳体4内部相连通的渗油孔141,并且润滑头14中部滑动套接有上壳体8,使得下壳体4内时刻能够保持良好的润滑度,内杆31的中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凸耳13,且上壳体8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凸耳13结构相对应的上电动气缸开关131,且上电动气缸开关131与上电动气缸7通过电性相连接,使得内杆31在主电动气缸3的推动下,在上推头32到达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包括底板,第一转动支座,主电动气缸,下壳体,润滑套环,注油头,上电动气缸,上壳体,上冲头,转向电动气缸,第二转动支座,控制器,凸耳,润滑头,上电动气缸内杆,侧支板,内杆,上推头,润滑油储备盒,注油孔,电源连接头,上电动气缸开关和渗油孔,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支座;所述第一转动支座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主电动气缸的底部;所述主电动气缸顶部与下壳体外部相连接;所述下壳体顶部与上方的润滑套环相接触,且润滑套环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支座,并且第二转动支座通过转轴与固定在左侧侧支板上的转向电动气缸相连接;所述润滑套环套接在上壳体外壁上,且上壳体外壁中部镶嵌设置有上电动气缸;所述上电动气缸固定连接有圆筒状的上冲头;所述底板与侧支板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左端开设有电源连接头;所述主电动气缸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杆,且内杆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推头,并且上推头机械密封于上壳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挤压铸造机冲头润滑装置包括底板,第一转动支座,主电动气缸,下壳体,润滑套环,注油头,上电动气缸,上壳体,上冲头,转向电动气缸,第二转动支座,控制器,凸耳,润滑头,上电动气缸内杆,侧支板,内杆,上推头,润滑油储备盒,注油孔,电源连接头,上电动气缸开关和渗油孔,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支座;所述第一转动支座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主电动气缸的底部;所述主电动气缸顶部与下壳体外部相连接;所述下壳体顶部与上方的润滑套环相接触,且润滑套环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支座,并且第二转动支座通过转轴与固定在左侧侧支板上的转向电动气缸相连接;所述润滑套环套接在上壳体外壁上,且上壳体外壁中部镶嵌设置有上电动气缸;所述上电动气缸固定连接有圆筒状的上冲头;所述底板与侧支板之间的夹角处固定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左端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萍邓为难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