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梅荣专利>正文

一种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麻纤维及其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831837 阅读:4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提取、制备优质、高支麻纤维的工艺方法,简称两煮两漂高温分裂法。该方法适用于苎麻、大麻和亚麻,其特点在于进行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时,含有两次漂白、两次蒸煮,并且进行高温分裂的步骤。具体而言,两次漂白分别为氯漂和氧漂,氯漂使用浓度为3-8G/L(克/升)的次氯酸钠,温度35-45℃,时间40-80分钟。氧漂用双氧水4-6G/L,温度80-100℃,时间40-80分钟。碱煮进行两次,第一次均用烧碱进行碱煮。高温分裂在两煮两漂后进行,高温分裂时采用浓度为100-140G/L的纯碱,温度100-140℃,时间1.5-2.5小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优质、高支麻纤维,以及该麻纤维制作出的纯麻纱和混合、混纺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涉及麻纤维提取和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优质麻纤维产品,以及该麻纤维产品的用途。本专利中的麻指的是野生或者家种的苎麻、亚麻、大麻。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麻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不但麻类资源丰富,而且麻纺织行业的生产能力和纺织产品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麻类纺织品主要有苎麻纺织品、亚麻纺织品、大麻纺织品、罗布麻纺织品、黄洋麻纺织品、剑麻纺织品等。在健身、安全、防治疾病等纺织品新市场中,苎麻、亚麻、大麻等麻类纤维开发的功能性麻纺织品不仅许多是符合绿色消费的环保产品,而且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原料性保健纺织品。但是现在技术中对麻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的方法,还存在以下问题譬如,麻纤维粗糙,公支数比较低,不能获得高支优质麻纱,麻纤维的染色性能差;譬如,纤维脱胶技术不完善,纤维的自身结构结晶度高,定向度高。麻纤维制备过程中对水的浪费大,对环境污染大等。在提取和制备麻纤维时,加工过程不合理,对纤维损伤大,对纤维的制成率偏低,造成经济效益低。因此,需要改进目前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工艺,获得符合要求的高质量麻纤维,并进而通过对该麻纤维具体运用,获得高质量的纺织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和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优质麻纤维和使用了该麻纤维制造出来的纯麻纱、混纺纱、以及麻纤维和其他纤维的混合物(如无纺布的原料)。现有麻纤维不能纺高支优质纱的原因主要是麻纤维中含有大量果胶、色素、蜡质、木质素等等,果胶等粘连包裹在纤维表面和内部,故纤维难以有效分离和牵伸。木质素使纤维脆化、手感差、颜色暗淡,以及麻纤维分子结构结晶度高、取向度高。这些使得纤维弹性可挠度大大降低。而目前麻纤维提取和制备工艺不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存在纤维强度损伤大、难以控制最佳分裂度等问题,这使得我们难以获得优质麻纤维。例如①苎麻纤维苎麻纤维目前获取单纤维脱胶方法采用碱煮法为主,主要有二煮法、二煮一练法、二煮一漂法和二煮一漂一练法等。其获取的纤维细度在1500-1800公支,长度50-60mm,纤维挠曲度差,纯麻纱最高只能纺21S(英支),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本专利采用特殊的麻纤维提取和制备工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首次能够在工业应用中获得实用的高支纤维纱。本专利技术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新工艺采用二煮二漂高温分裂法,可获取2500-4500公支甚至4500公支以上的纤维,而且纤维分子取向度、结晶度变小,纤维膨松,卷曲性大大提高。主要原理在传统获取单纤维原理上,进一步对纤维进行分裂,可使纤维表面分裂解,纤维可比原纤维细30%左右,纤维内部分子膨松、手感柔软。②亚麻纤维亚麻目前主要采取粗纱煮练(即一煮一漂)的办法,获取半脱胶的束纤维,在亚麻专用设备上进行纺纱,目前规模生产最高支出数为30S。采用新工艺二煮二漂高温分裂法,可获取束纤维度在3500-5000公支甚至5000公支以上,且纤维长度可根据纺纱支数要求来控制掌握。纤维分子结构膨松,卷曲性大大提高,并实现利用棉纺设备进行纺纱。主要原理采用本专利技术新工艺,可获取非常适宜的果胶、腊质含量,确保束纤维细度、长度适应棉纺设备工艺条件,最大限度去除木质素、半纤维等杂质。③大麻纤维目前大麻纺纱分二种办法一是经机械梳理获取长纤维,在亚麻纺纱设备上进行纺纱,经粗纱煮漂(一煮一漂)获取束纤维、常规纺纱最高可达16S;二是利用苎麻脱胶(碱煮漂法)获取纤维的办法,实现在棉纺设备上纺纱。目前可纺16S。采用新工艺二煮二漂高温分裂法,可获取束纤维2600-3800公支甚至3800公支以上适应纺纱的束纤维,且纤维长度可根据纺纱支数要求来控制掌握,纤维分子结构膨松,卷曲性大大提高,并实现全部利用棉纺设备进行纺纱的可能。原理采用新工艺,可获取最适宜的果胶、腊质含量,确保束纤维细度、长度适应棉纺设备工艺条件,最大限度去除木质素、半纤维素等杂质。本专利技术中提取、制备优质、高支麻纤维的工艺方法简称两煮两漂高温分裂法,该方法适用于苎麻、大麻和亚麻,其特点在于进行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时,含有两次漂白、两次蒸煮,并且进行高温分裂的步骤。具体而言,两次漂白分别为氯漂和氧漂,氯漂使用浓度为3-8G/L(克/升)的次氯酸钠,温度35-45℃,时间40-80分钟。氧漂用双氧水4-6G/L,温度80-100℃,时间40-80分钟。碱煮进行两次,第一次均用烧碱进行碱煮。高温分裂在两煮两漂后进行,高温分裂时采用浓度为100-140G/L的纯碱,温度100-140℃,时间1.5-2.5小时。针对苎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方法1浸酸→水洗→一煮→水洗→一漂→酸洗→二煮→水洗→二漂→高温分裂→水洗→给油→脱水→烘干注1采用方法1提取、制备苎麻纤维的说明苎麻纤维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纤维,其纤维长度是麻类植物纤维中最长的。麻纤维中存在着大量的果胶、腊质、木质素等不利于纺高支优质麻纱的杂质,采用上述步骤可以有效提取、制备苎麻纤维,其中对所涉及重要步骤详细描述如下1浸酸采用浸酸去除纤维表面的色素等杂质,溶解一部分果胶、腊质、木质素等杂质。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多次试验发现将所用硫酸浓度控制在2-10G/L,温度40-60℃,时间1-2小时时,能取得好的技术效果。其中,针对苎麻原料杂质含量的不同,可以对硫酸含量进行适当调节,对杂质含量高的原料硫酸浓度可以在上述范围内稍微高些,而对杂质含量低的原料硫酸浓度则可以稍微低些。优选地,将硫酸浓度控制在4-8g/L,温度控制在45-55℃,时间控制在75-110分钟时,去除色素和溶解的效果会更好。2碱煮碱煮要进行两次,即上述步骤中的一煮和二煮。碱煮的目的是为了溶解纤维表面的果胶、腊质、木质素等杂质及半纤维素,使得纤维组织膨松,手感柔和。为达此目的,将碱煮条件控制为烧碱用量50-150G/L,时间为1.5-2小时,温度为90-140℃(采用的温度较高,目的是为了使纤维组织更为膨松,烧碱深入纤维内部,除净杂质)。这样就能获得较佳的碱煮效果,使获得的纤维组织更为蓬松,烧碱深入纤维内部,并有效除净杂质。优选地,将碱煮条件设定为如下条件可以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烧碱用量70-120G/L,时间为100-115分钟,温度为110-130℃。3漂白漂白采用两漂法,即上述步骤中的一漂和二漂。采用二漂法,先氯漂,即一漂,去除纤维杂质,特别是去除纤维中的木质素,使纤维白净、手感柔和。氯漂时,使用浓度为3-8G/L的次氯酸钠,温度35-45℃,时间40-80分钟。再氧漂,即二漂,目的使分子结构膨松,纤维更光滑,使粘连的杂质与纤维脱离,纤维有效分离和容易牵伸,用双氧水4-6G/L,温度80-100℃,时间40-80分钟。优选地,氯漂时,使用浓度为4-7G/L的次氯酸钠,温度35-45℃,时间50-70分钟。氧漂时,用双氧水4-6G/L,温度80-100℃,时间55-75分钟。此时,可以获得更好的漂白效果。4高温分裂高温分裂的目的是为了使纤维彻底分离,此时需要根据对时间和温度的调节控制纤维细度。通过多次试验和测试,发现在采用前述处理步骤的基础上,采用浓度为100-140G/L的纯碱,温度100-140℃,时间1.5-2.5小时,会获得非常好的高温分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方法,该方法简称两煮两漂高温分裂法,该方法适用于苎麻、大麻和亚麻,其特征在于进行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时,含有两次漂白、两次碱煮,且进行高温分裂的步骤,两次漂白分别为氯漂和氧漂,氯漂使用浓度为3-8G/L的次氯酸钠,温度35-45℃,时间40-80分钟,氧漂用双氧水4-6G/L,温度80-100℃,时间40-80分钟;碱煮进行两次,第一次均用烧碱进行碱煮;高温分裂在两煮两漂后进行,高温分裂时采用浓度为100-140G/L的纯碱,温度100-140℃,时间1.5-2.5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梅荣
申请(专利权)人:徐梅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