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367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包括内绝缘筒和外绝缘筒,内绝缘筒内设有导电体;外绝缘筒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多个第一弹性件;还包括提拉杆,提拉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柱;提拉杆于靠近外绝缘筒的端面内设置有调节凹槽;还包括调节环,调节环上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设置有与调节凹槽槽底面相配合的上端面;外绝缘筒的外壁面上还设有固定条,固定条与调节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只移动调节环,则可通过作用于提拉杆同步改变位于外绝缘筒两端的夹持区域的面积大小,这样,可便于向外绝缘筒的两端同时装卸电缆以实现两电缆的连接或者断开。

A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inner insulating cylinder and the outer insulating cylinder, the inner insulating cylinder is equipped with a conductive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elastic parts are provid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insulating cylinder, and the pull rod is also included,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pulling rod are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column; the pull rod is set in the end face near the outer insulating cylinder. An adjustment ring is arranged, an adjusting ring is included, an adjustment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adjusting ring, an upper end face is arranged with the bottom face of the groove groove, and a fixed strip is provided on the outer wall surface of the outer insulating cylinder, and second elastic part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fixed bar and the adjusting ring. The invention only moves the adjusting ring, and can synchronously change the area size of the clamping area at both ends of the outer insulating cylinder by acting on the pulling rod, so that the cable can be easily loaded and unloaded at both ends of the outer insulating cylinder so as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the two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因车间内布置优化,需调整注塑机位置时,则需对注塑机的大直径线缆进行接长处理。现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是采用绝缘胶带绑扎,但这种方式更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线缆,若应用于具有大功率的注塑机时,则会出现固定不牢靠的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注塑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通过提拉杆的设置,可同步改变位于外绝缘筒两端的夹持区域的面积大小,这样,可便于向外绝缘筒的两端同时装卸电缆以实现两电缆的连接或者断开,具有夹持牢固、操作简便及成本低廉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包括内绝缘筒和套设于内绝缘筒外且与内绝缘筒同轴设置的外绝缘筒,外绝缘筒的轴向长度长于内绝缘筒的轴向长度,且内绝缘筒的两端均位于外绝缘筒内,内绝缘筒内设有与内绝缘筒同轴设置且两端贯穿内绝缘筒两端的导电体;外绝缘筒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多个沿其径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自由端固连有夹板,还包括设置于外绝缘筒外的提拉杆,提拉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穿过外绝缘筒筒壁的连接柱,且该两端上的连接柱分别与位于外绝缘筒两端上的多个夹板中的其中一个夹板相连;提拉杆于靠近外绝缘筒的端面内设置有调节凹槽,且调节凹槽的深度由左及右逐步变小;还包括套设于外绝缘筒上且可相对外绝缘筒轴向移动的调节环,调节环上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设置有与调节凹槽槽底面相配合的上端面;外绝缘筒的外壁面上还设有与调节环错开设置的固定条,固定条与调节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作用于调节环使得调节件位于调节凹槽槽深最大处。本专利技术中,位于提拉杆同一端上的连接柱可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若为一个连接柱,则可将第一弹性件套设于该连接柱上;若设置有两个连接柱,可将两连接柱设置于夹板的两端,且分别位于第一弹性件的两侧。通过第一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外绝缘筒的两端均形成有由夹板所包围的夹持区域。本专利技术零位状态时,调节环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使调节件位于调节凹槽槽深最大处,这时,提拉杆也位于离外绝缘筒外壁最近的位置。应用时,先移动调节环,使之克服第二弹性件的作用,并使调节件朝调节凹槽槽深较小的区域移动,这样,则可通过调节件上端面与调节凹槽槽底面之间的配合,使得提拉杆朝远离外绝缘筒的方向移动,并在连接柱的带动下,位于外绝缘筒两端的夹板均克服第一弹性件的作用朝着靠近外绝缘筒筒壁的方向移动。直至夹持区域所包围的区域面积能置入电缆后,则保持调节环的位置,这时,则可将两电缆分别装配在外绝缘筒两端的夹持区域内,且两电缆的端部分别与导电体的两端相接触。待调整好两电缆的位置后,则松开调节环,使之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并带动调节件向调节凹槽槽深较大的区域移动,这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夹板则复位压紧电缆。如此,则完成了对两电缆的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只移动调节环,则可通过作用于提拉杆同步改变位于外绝缘筒两端的夹持区域的面积大小,这样,可便于向外绝缘筒的两端同时装卸电缆以实现两电缆的连接或者断开。待调整好两电缆的位置后,只需松开调节环,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可带动调节件向调节凹槽槽深较大的区域进行复位移动,这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夹板则复位压紧电缆。本专利技术中,为取材便捷,第一弹性件可选用压缩弹簧。为提高运行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条设置有两个,且对应分布于所述提拉杆的两侧;相应地,每一个固定条上均设置有两条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提拉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作用于调节环,可避免因调节环的受力不均而影响调节件与调节凹槽之间的配合,进而影响夹板对电缆的压紧作用。为避免调节环在第二弹性件作用下复位时发生位置偏移,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环的内壁上设置有外凸的定位条,所述外绝缘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定位条相配合的定位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环上包括设置有缺口的基环,缺口的宽度与所述提拉杆的宽度相适应,所述调节件设置于缺口处,且调节件的前后端分别与基环的前后端相连。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缺口与提拉杆之间的配合,可对基环的移动进行定位,避免基环出现位置偏移。为实现调节凹槽与调节件之间的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凹槽的槽底面包括平面和斜面,且平面设置于调节凹槽槽深最大处;相应地,所述调节件的上端面亦设置有平面和斜面。为提高夹板对电缆夹持的牢固性,进一步地,所述夹板设置为弧形板,且位于所述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多个夹板共同形成有截面为圆形的夹持区域。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多个所述夹板的两侧面均贯穿有闭合设置的弹性绳。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弹性绳的设置可避免夹板在受外力移动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同时,也可保证夹板形成的夹持区域总是能与电缆的外壁相适应,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对电缆的牢固夹持。为提高位于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多个夹板间的相互牵扯的作用力大小,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所述弹性绳设置有两根。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第一弹性件均匀分布于外绝缘筒的内壁上。相应地,位于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夹板亦设置有四个,而连接柱则连接于其中一个夹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只移动调节环,则可通过作用于提拉杆同步改变位于外绝缘筒两端的夹持区域的面积大小,这样,可便于向外绝缘筒的两端同时装卸电缆以实现两电缆的连接或者断开。待调整好两电缆的位置后,只需松开调节环,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可带动调节件向调节凹槽槽深较大的区域进行复位移动,这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夹板则复位压紧电缆。本专利技术中,为取材便捷,第一弹性件可选用压缩弹簧。2、本专利技术中,在提拉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作用于调节环,可避免因调节环的受力不均而影响调节件与调节凹槽之间的配合,进而影响夹板对电缆的压紧作用。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缺口与提拉杆之间的配合,可对基环的移动进行定位,避免基环出现位置偏移。4、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弹性绳的设置可避免夹板在受外力移动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同时,也可保证夹板形成的夹持区域总是能与电缆的外壁相适应,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对电缆的牢固夹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调节件位于调节凹槽槽深最大处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调节件位于调节凹槽槽深较小区域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连接两电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应用时的左视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内绝缘筒,2、外绝缘筒,3、导电体,4、第一弹性件,5、夹板,6、提拉杆,7、连接柱,8、弹性绳,9、调节凹槽,10、调节环,11、调节件,12、基环,13、缺口,14、固定条,15、第二弹性件,16、定位条,17、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包括内绝缘筒1和套设于内绝缘筒1外且与内绝缘筒1同轴设置的外绝缘筒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绝缘筒(1)和套设于内绝缘筒(1)外且与内绝缘筒(1)同轴设置的外绝缘筒(2),外绝缘筒(2)的轴向长度长于内绝缘筒(1)的轴向长度,且内绝缘筒(1)的两端均位于外绝缘筒(2)内,内绝缘筒(1)内设有与内绝缘筒(1)同轴设置且两端贯穿内绝缘筒(1)两端的导电体(3);外绝缘筒(2)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多个沿其径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4),第一弹性件(4)的自由端固连有夹板(5),还包括设置于外绝缘筒(2)外的提拉杆(6),提拉杆(6)的两端均设置有穿过外绝缘筒(2)筒壁的连接柱(7),且该两端上的连接柱(7)分别与位于外绝缘筒(2)两端上的多个夹板(5)中的其中一个夹板(5)相连;提拉杆(6)于靠近外绝缘筒(2)的端面内设置有调节凹槽(9),且调节凹槽(9)的深度由左及右逐步变小;还包括套设于外绝缘筒(2)上且可相对外绝缘筒(2)轴向移动的调节环(10),调节环(10)上设置有调节件(11),调节件(11)设置有与调节凹槽(9)槽底面相配合的上端面;外绝缘筒(2)的外壁面上还设有与调节环(10)错开设置的固定条(14),固定条(14)与调节环(1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5),第二弹性件(15)作用于调节环(10)使得调节件(11)位于调节凹槽(9)槽深最大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绝缘筒(1)和套设于内绝缘筒(1)外且与内绝缘筒(1)同轴设置的外绝缘筒(2),外绝缘筒(2)的轴向长度长于内绝缘筒(1)的轴向长度,且内绝缘筒(1)的两端均位于外绝缘筒(2)内,内绝缘筒(1)内设有与内绝缘筒(1)同轴设置且两端贯穿内绝缘筒(1)两端的导电体(3);外绝缘筒(2)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多个沿其径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4),第一弹性件(4)的自由端固连有夹板(5),还包括设置于外绝缘筒(2)外的提拉杆(6),提拉杆(6)的两端均设置有穿过外绝缘筒(2)筒壁的连接柱(7),且该两端上的连接柱(7)分别与位于外绝缘筒(2)两端上的多个夹板(5)中的其中一个夹板(5)相连;提拉杆(6)于靠近外绝缘筒(2)的端面内设置有调节凹槽(9),且调节凹槽(9)的深度由左及右逐步变小;还包括套设于外绝缘筒(2)上且可相对外绝缘筒(2)轴向移动的调节环(10),调节环(10)上设置有调节件(11),调节件(11)设置有与调节凹槽(9)槽底面相配合的上端面;外绝缘筒(2)的外壁面上还设有与调节环(10)错开设置的固定条(14),固定条(14)与调节环(1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5),第二弹性件(15)作用于调节环(10)使得调节件(11)位于调节凹槽(9)槽深最大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14)设置有两个,且对应分布于所述提拉杆(6)的两侧;相应地,每一个固定条(14)上均设置有两条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银盛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