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建坤专利>正文

摇臂式平衡悬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7308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摇臂式平衡悬挂,包含:后平叉;摇臂轴壳体和摇臂轴,摇臂轴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平叉一端的上表面,摇臂轴设为两组并且一一对应分布设置于摇臂轴壳体的两端,摇臂轴的一端穿设于摇臂轴壳体内腔且通过轴承与摇臂轴壳体转动连接;摇臂,设为两组并且一一对应分布设置于摇臂轴壳体的两端,各所述摇臂上表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支架,各所述支架上水平设有连接杆,各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轮毂的输出轴连接;杠杆,其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后平叉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一端上,所述杠杆两端分别通过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电动三轮车车身侧倾不灵活和车身侧倾时外侧轮胎抓地力不够的问题。

Rocker arm balance suspens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cker arm type balance suspension, including a rear flat fork, a rocker shaft shell and a rocker shaft, and a rocker shaft shell fix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one end of the rear fork. The rocker shaft is set in two group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stribution is set at both ends of the rocker shaft shell, and one end of the rocker shaft is placed o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rocker shaft shell. The rocker arm is set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stribution is set at both ends of the rocker shaft shell.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rocker arm is also vertically provided with a bracket, the other end of each of the brackets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hub; the lever, The position is fixed on one end of the rocker shaft shell, which is fixed to the connecting rod through the end of the self lubricat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body of the electric tricycle is not flexible and the grip force of the outer tire is not enough when the car body is til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摇臂式平衡悬挂
本技术涉及电动三轮车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摇臂式平衡悬挂。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三轮车是非常常用的交通工具,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电动三轮车都是载人和载货的便利运输工具。现有三轮车后轮悬挂有两种状态:一是一体式后桥,即通过一根桥管连接两个后轮,此结构简单但车身基本不能侧倾;二是独立悬挂,即由两个独立的悬挂连接两个轮子,此结构虽能车身侧倾,但结构复杂、活动关节多、存在灵活性差、胶套使用寿命短,而且目前三轮车行业的制造工艺,很难保证两个后轮精准定位,容易出现轮胎异常磨损。所以现有的电动三轮车的后轮悬挂方式,车身不能灵活的侧倾,从而导致三轮车在拐弯的时候容易造成侧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电动三轮车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摇臂式平衡悬挂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电动三轮车车身侧倾不灵活和车身侧倾时外侧轮胎抓地力不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摇臂式平衡悬挂,包括:后平叉;摇臂轴壳体和摇臂轴,摇臂轴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平叉一端的上表面,摇臂轴设为两组并且一一对应分布设置于摇臂轴壳体的两端,摇臂轴的一端穿设于摇臂轴壳体内腔且通过轴承与摇臂轴壳体转动连接;摇臂,设为两组并且一一对应分布设置于摇臂轴壳体的两端,各所述摇臂的一端与所述摇臂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各所述摇臂上表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支架,各所述支架上水平设有连接杆,各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轮毂的输出轴连接;杠杆,其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后平叉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一端上,所述杠杆两端分别通过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上。为了能够安装摇臂轴壳体和杠杆,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后平叉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根纵梁、以及垂直设于两根纵梁之间的多根横梁,设于纵梁一端的所述横梁中间位置固定设有连杆,摇臂轴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纵梁靠近所述连杆一侧的上表面,杠杆,其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连杆上。为了能够将车子重量通过杠杆和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作用在左右摇臂上,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杠杆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杠杆两端的支耳、以及设于所述杠杆中间位置且与连杆配合的通孔,所述杠杆通过通孔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所述支耳通过螺栓与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连接。为了方便和摇臂轴壳体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摇臂轴与摇臂轴壳体连接的一端设有轴承安装位,另一端设有凸台。为了使其能够承受径向负荷、轴向负荷或径向、轴向同时存在的联合负荷,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包括与连接杆活动连接的第一关节轴承、以及与支耳连接且通过螺纹与第一关节轴承连接的第二关节轴承。为了使其安装使用方便,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关节轴承包括圆环、固定设于圆环一端的杆端,所述圆环中间位置嵌设有轴承,所述杆端设为设有外螺纹的螺杆,所述第一关节轴承通过轴承中间安装孔套设于连接杆上。所述第二关节轴承包括圆环、固定设于圆环一端的杆端,所述圆环中间位置嵌设有轴承,所述杆端中间设有与杆端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关节轴承通过轴承中间安装孔与支耳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摇臂式平衡悬挂,设有摇臂,连接摇臂轴和后轮轮毂,使轮毂随摇臂轴中心作圆周式的上下运动;2.本技术提供的摇臂式平衡悬挂,设有杠杆,使电动三轮车行驶在高低不平的路面或转弯时,一侧后轮摇臂向下运动,杠杆的中间位置固定在后平叉上,杠杆的一端向下运动,则另一侧向上运动,从而使另一侧后轮摇臂向上运动,从而使两个车轮保持相同的抓地力,车身保持平稳状态;3.本技术提供的摇臂式平衡悬挂,设有后平叉,使悬挂系统通过后平叉和减震器与车架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摇臂式平衡悬挂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摇臂式平衡悬挂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摇臂轴壳体与后平叉、摇臂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1中杠杆与摇臂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1中摇臂轴壳体与后平叉、摇臂、杠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图1中第一关节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第二关节轴承的结构示意。图中:1:后平叉;2:摇臂轴壳体;3:摇臂;4:杠杆;5:轮毂;6:连接杆;7: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1-1:纵梁;1-2:横梁;1-21:连杆;2-1:摇臂轴;3-1:支架;4-1:支耳;4-2:通孔;7-1:第一关节轴承;7-2:第二关节轴承;7-11:圆环;7-12:杆端;7-13:轴承;7-21:圆环;7-22:杆端;7-23: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摇臂式平衡悬挂,包括:后平叉1;摇臂轴壳体2和摇臂轴2-1,摇臂轴壳体2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平叉1一端的上表面,摇臂轴2-1设为两组并且一一对应分布设置于摇臂轴壳体2的两端,摇臂轴2-1的一端穿设于摇臂轴壳体2内腔且通过轴承与摇臂轴壳体2转动连接;摇臂3,设为两组并且一一对应分布设置于摇臂轴壳体2的两端,各所述摇臂3的一端与所述摇臂轴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各所述摇臂3上表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支架3-1,各所述支架3-1上水平设有连接杆6,各所述摇臂3的另一端与轮毂5的输出轴连接;杠杆4,其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后平叉1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2一端上,所述杠杆4两端分别通过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7固定于所述连接杆6上。为了能够安装摇臂轴壳体和杠杆,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后平叉1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根纵梁1-1、以及垂直设于两根纵梁1-1之间的多根横梁1-2,设于纵梁1-1一端的所述横梁1-2中间位置固定设有连杆1-21,摇臂轴壳体2固定安装于所述纵梁1-1靠近所述连杆1-21一侧的上表面,杠杆4,其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连杆1-21上。为了能够将车子重量通过杠杆和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作用在左右摇臂上,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杠杆4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杠杆4两端的支耳4-1、以及设于所述杠杆4中间位置且与连杆1-21配合的通孔4-2,所述杠杆4通过通孔4-2与所述连杆1-21活动连接,所述支耳4-1通过螺栓与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7连接。为了方便和摇臂轴壳体连接,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摇臂轴2-1与摇臂轴壳体2连接的一端设有轴承安装位,另一端设有凸台。为了使其能够承受径向负荷、轴向负荷或径向、轴向同时存在的联合负荷,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7包括与连接杆6活动连接的第一关节轴承7-1、以及通过螺纹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摇臂式平衡悬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摇臂式平衡悬挂,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平叉(1);摇臂轴壳体(2)和摇臂轴(2‑1),摇臂轴壳体(2)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平叉(1)一端的上表面,摇臂轴(2‑1)设为两组并且一一对应分布设置于摇臂轴壳体(2)的两端,摇臂轴(2‑1)的一端穿设于摇臂轴壳体(2)内腔且通过轴承与摇臂轴壳体(2)转动连接;摇臂(3),设为两组并且一一对应分布设置于摇臂轴壳体(2)的两端,各所述摇臂(3)的一端与所述摇臂轴(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各所述摇臂(3)上表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支架(3‑1),各所述支架(3‑1)上水平设有连接杆(6),各所述摇臂(3)的另一端与轮毂(5)的输出轴连接;杠杆(4),其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后平叉(1)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2)一端上,所述杠杆(4)两端分别通过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7)固定于所述连接杆(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臂式平衡悬挂,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平叉(1);摇臂轴壳体(2)和摇臂轴(2-1),摇臂轴壳体(2)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平叉(1)一端的上表面,摇臂轴(2-1)设为两组并且一一对应分布设置于摇臂轴壳体(2)的两端,摇臂轴(2-1)的一端穿设于摇臂轴壳体(2)内腔且通过轴承与摇臂轴壳体(2)转动连接;摇臂(3),设为两组并且一一对应分布设置于摇臂轴壳体(2)的两端,各所述摇臂(3)的一端与所述摇臂轴(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各所述摇臂(3)上表面中间位置还竖直设有支架(3-1),各所述支架(3-1)上水平设有连接杆(6),各所述摇臂(3)的另一端与轮毂(5)的输出轴连接;杠杆(4),其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后平叉(1)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2)一端上,所述杠杆(4)两端分别通过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7)固定于所述连接杆(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式平衡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1)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根纵梁(1-1)、以及垂直设于两根纵梁(1-1)之间的多根横梁(1-2),设于纵梁(1-1)一端的所述横梁(1-2)中间位置固定设有连杆(1-21),摇臂轴壳体(2)固定安装于所述纵梁(1-1)靠近所述连杆(1-21)一侧的上表面,杠杆(4)其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连杆(1-2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式平衡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4)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杠杆(4)两端的支耳(4-1)、以及设于所述杠杆(4)中间位置且与连杆(1-21)配合的通孔(4-2),所述杠杆(4)通过通孔(4-2)与所述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坤
申请(专利权)人:郭建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