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建坤专利>正文

双动力独立悬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511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双动力独立悬挂,包括:固定块,其固定设置在后平叉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一侧的两端;第一固定孔,其设置开设于固定块上,第一固定孔沿后平叉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固定孔,杠杆两侧对应第一固定孔位置开设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同轴设置;固定销,固定销穿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动力独立悬挂,通过固定销插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使固定销将固定块和杠杆进行固定,进而将后平叉和杠杆进行固定,防止后平叉和杠杆之间发生左右倾斜,侧倾悬挂可以固定,适合初学者练习驾驶电动车使用。

Dual power independent susp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动力独立悬挂
本技术涉及电动三轮车生产制
,特别涉及一种双动力独立悬挂。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三轮车是非常常用的交通工具,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电动三轮车都是载人和载货的便利运输工具。现有三轮车后轮悬挂有两种状态:一是可侧倾悬挂,车身可以灵活侧倾;二是不可侧倾悬挂,即通过一根桥管连接两个后轮,此结构简单但车身基本不能侧倾。但是目前三轮车可侧倾悬挂不能进行固定,不适合初学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动力独立悬挂,用以解决可侧倾悬挂不能固定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双动力独立悬挂,包括后平叉、摇臂轴壳体和杠杆,摇臂轴壳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平叉一端的上表面,杠杆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后平叉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一端上,还包括:固定块,其固定设置在后平叉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一侧的两端;第一固定孔,其设置开设于固定块上,第一固定孔沿后平叉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固定孔,杠杆两侧对应第一固定孔位置开设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同轴设置;固定销,固定销穿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为了使固定销更稳定地固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双动力独立悬挂还包括:固定支架,其固定设置在后平叉靠近杠杆的两侧,固定销设置在固定支架上,固定销和固定支架之间可固定设置。为了使固定销与固定支架能够稳定固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固定支架为直角板,固定支架的一个侧面与后平叉固定连接,固定支架的另一个侧面上端开设若干固定缺口;固定销靠近固定支架的一端设置弯曲部,弯曲部可卡入固定缺口中。固定缺口朝第一固定孔方向倾斜设置。为了使固定销打开后能够自动回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固定销上套设弹簧,弹簧位于弯曲部与第一固定孔之间。为了使固定销滑动更顺畅,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固定设置轴套,固定销可穿入轴套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动力独立悬挂,通过固定销插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使固定销将固定块和杠杆进行固定,进而将后平叉和杠杆进行固定,防止后平叉和杠杆之间发生左右倾斜,侧倾悬挂可以固定,适合初学者练习驾驶电动车使用。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细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摇臂式平衡悬挂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摇臂式平衡悬挂的俯视图;图5为图3中摇臂轴壳体与后平叉、摇臂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图3中杠杆与摇臂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图3中摇臂轴壳体与后平叉、摇臂、杠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图3中第一关节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3中第二关节轴承的结构示意。图中:1:后平叉;2:摇臂轴壳体;3:摇臂;4:杠杆;5:轮毂;6:连接杆;7: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8:固定销;9:固定支架;1-1:纵梁;1-2:横梁;1-3:固定块;1-4:第一固定孔;1-21:连杆;2-1:摇臂轴;3-1:支架;4-1:支耳;4-2:通孔;4-3:第二固定孔;4-4:轴套;7-1:第一关节轴承;7-2:第二关节轴承;7-11:圆环;7-12:杆端;7-13:轴承;7-21:圆环;7-22:杆端;7-23:轴承;8-1:弯曲部;8-2:弹簧;9-1:固定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双动力独立悬挂,包括后平叉1、摇臂轴壳体2和杠杆4,摇臂轴壳体2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平叉1一端的上表面,杠杆4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后平叉1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2一端上,还包括:固定块1-3,其固定设置在后平叉1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2一侧的两端;第一固定孔1-4,其设置开设于固定块1-3上,第一固定孔1-4沿后平叉1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固定孔4-3,杠杆4两侧对应第一固定孔1-4位置开设第二固定孔4-3,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同轴设置;固定销8,固定销8穿在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中。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将固定销8插入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中,使固定销8将固定块1-3和杠杆进行固定。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固定销8插入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中,使固定销8将固定块1-3和杠杆进行固定,进而将后平叉和杠杆进行固定,防止后平叉和杠杆之间发生左右倾斜,侧倾悬挂可以固定,适合初学者练习驾驶电动车使用。为了使固定销8更稳定地固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双动力独立悬挂还包括:固定支架9,其固定设置在后平叉1靠近杠杆4的两侧,固定销8设置在固定支架9上,固定销8和固定支架9之间可固定设置。为了使固定销8与固定支架9能够稳定固定,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固定支架9为直角板,固定支架9的一个侧面与后平叉1固定连接,固定支架9的另一个侧面上端开设若干固定缺口9-1;固定销8靠近固定支架9的一端设置弯曲部8-1,弯曲部8-1可卡入固定缺口9-1中。固定缺口9-1朝第一固定孔1-4方向倾斜设置。为了使固定销8打开后能够自动回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固定销8上套设弹簧8-2,弹簧8-2位于弯曲部8-1与第一固定孔1-4之间。为了使固定销8滑动更顺畅,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中固定设置轴套4-4,固定销8可穿入轴套4-4中。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固定销8插入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中,然后将固定销8旋转,使弯曲部8-1卡入固定缺口9-1中,防止固定销8在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中滑动,弹簧8-2收缩,弹簧8-2回复力将弯曲部8-1压在固定缺口9-1的底部,防止弯曲部8-1从固定缺口9-1中脱离,固定销8在轴套4-4中滑动与转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固定销8插入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中,使弯曲部8-1卡入固定缺口9-1中,弹簧8-2回复力将弯曲部8-1压在固定缺口9-1的底部,固定销8在轴套4-4中滑动与转动,防止弯曲部8-1从固定缺口9-1中脱离,使固定销8将固定块1-3和杠杆进行固定,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动力独立悬挂,包括后平叉(1)、摇臂轴壳体(2)和杠杆(4),摇臂轴壳体(2)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平叉(1)一端的上表面,杠杆(4)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后平叉(1)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2)一端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固定块(1-3),其固定设置在后平叉(1)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2)一侧的两端;/n第一固定孔(1-4),其设置开设于固定块(1-3)上,第一固定孔(1-4)沿后平叉(1)长度方向设置;/n第二固定孔(4-3),杠杆(4)两侧对应第一固定孔(1-4)位置开设第二固定孔(4-3),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同轴设置;/n固定销(8),固定销(8)穿在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动力独立悬挂,包括后平叉(1)、摇臂轴壳体(2)和杠杆(4),摇臂轴壳体(2)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平叉(1)一端的上表面,杠杆(4)中间位置固定于所述后平叉(1)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2)一端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块(1-3),其固定设置在后平叉(1)靠近所述摇臂轴壳体(2)一侧的两端;
第一固定孔(1-4),其设置开设于固定块(1-3)上,第一固定孔(1-4)沿后平叉(1)长度方向设置;
第二固定孔(4-3),杠杆(4)两侧对应第一固定孔(1-4)位置开设第二固定孔(4-3),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同轴设置;
固定销(8),固定销(8)穿在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4-3)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独立悬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支架(9),其固定设置在后平叉(1)靠近杠杆(4)的两侧,固定销(8)设置在固定支架(9)上,固定销(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坤
申请(专利权)人:郭建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