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353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辅助加热装置包括箱体、发热膜层、隔热保温层和温度感控装置,箱体内放置有探伤车电池,箱体顶部设有用于电池输出电缆穿出的通孔,探伤车电池与电池输出电缆相连接,发热膜层贴覆在箱体的内壁,隔热保温层贴覆在箱体的外壁,发热膜层与发热膜输入电缆的一端连接,发热膜输入电缆的另一端与电池输出电缆相连接;发热膜输入电缆上安装有温度感控装置,温度感控装置能够感知箱体内温度,并在箱体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切断发热膜输入电缆的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辅助加热装置,利用极少电能,通过隔热保温层可以有效阻止电源能量损失,充分实现电池特性曲线理想效果,从而提高电池放电工作时间。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探伤检测缺陷检测
的检测小车供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现有技术设备采用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组件,不加任何辅助设施,统一给车体的动力系统提供电力供应,正常工作环境还是可以满足设备要求,但是随着环境温度降低,冬天电池组件的使用工作时间就大大缩短,基本上与夏天会存在30-40%的差距,现在基本上是提高电池组件的整体容量,因此造成电池组件体积和重量加大,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以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所述辅助加热装置包括箱体、发热膜层、隔热保温层和温度感控装置,所述箱体内放置有探伤车电池,所述箱体顶部设有用于电池输出电缆穿出的通孔,所述探伤车电池与所述电池输出电缆相连接,所述发热膜层贴覆在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隔热保温层贴覆在所述箱体的外壁,所述发热膜层与发热膜输入电缆的一端连接,所述发热膜输入电缆的另一端与电池输出电缆相连接;所述发热膜输入电缆上安装有所述温度感控装置,所述温度感控装置能够感知箱体内温度,并在箱体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切断发热膜输入电缆的电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设置在电池组件外,利用极少电能,通过发热膜输入电缆给箱体内的发热膜层供电,使得发热膜层发热,在箱体外敷设隔热保温层可以有效阻止电源能量损失,起到保温隔热作用,充分实现电池特性曲线理想效果,从而提高电池放电工作时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温度感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箱体内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连通或切断发热膜输入电缆的电源;在箱体内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连通发热膜输入电缆的电源;在箱体内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切断发热膜输入电缆的电源。进一步,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5℃。进一步,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20℃。进一步,所述发热膜输入电缆的电源为所述探伤车电池。进一步,所述发热膜层为碳纤维电热膜、金属基电热膜或碳基印刷油墨型电热膜。进一步,所述隔热保温层的材质为聚氨酯保温材料、玻璃棉材料或聚苯板材料。进一步,所述箱体与探伤车电池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箱体与探伤车电池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所述电池输出电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电池组件接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10、箱体;120、发热膜层;121、发热膜输入电缆;130、隔热保温层;140、温度感控装置;200、探伤车电池;210、电池输出电缆;220、电池组件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所述辅助加热装置包括箱体110、发热膜层120、隔热保温层130和温度感控装置140,所述箱体110内放置有探伤车电池200,所述箱体110顶部设有用于电池输出电缆210穿出的通孔,所述探伤车电池200与所述电池输出电缆210相连接,所述发热膜层120贴覆在所述箱体110的内壁,所述隔热保温层130贴覆在所述箱体110的外壁,所述发热膜层120与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一端连接,所述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另一端与电池输出电缆210相连接;所述发热膜输入电缆121上安装有所述温度感控装置140,所述温度感控装置140能够感知箱体110内温度,并在箱体110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切断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电源。国内现有技术设备采用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组件,不加任何辅助设施,随着环境温度降低,冬天电池组件的使用工作时间就大大缩短,基本上与夏天会存在30-40%的差距。本技术通过在电池组件外设置辅助加热装置,利用极少电能,通过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给箱体110内的发热膜层120供电,使得发热膜层120发热,在箱体110外敷设隔热保温层130可以有效阻止电源能量损失,起到保温隔热作用,充分实现电池特性曲线理想效果,从而提高电池放电工作时间。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控装置140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140用于感知箱体110内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连通或切断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电源;在箱体110内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连通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电源;在箱体110内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切断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电源。所述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电源为所述探伤车电池200。优选的,在冬天时,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电池组件的使用工作时间大大缩短,因此,设定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5℃,在箱体110内温度低于5℃时,控制器连通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电源,发热膜层120进行发热,以提升箱体110内温度;设定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20℃,在箱体110内温度到达20℃时,控制器断开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电源,发热膜层120不在进行发热,通过敷设在箱体110外的隔热保温层130进行保温隔热。优选的,所述隔热保温层130的材质为聚氨酯保温材料、玻璃棉材料或聚苯板材料。当然,本技术中隔热保温层130不限于上述三种。优选的,所述发热膜层120为超薄碳纤维电热膜、金属基电热膜或碳基印刷油墨型电热膜。当然,本技术中发热膜层120不限于上述三种。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一预设温度为5℃,第二预设温度为20℃,但在本技术的辅助加热装置中,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实际使用区域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本技术中,辅助加热装置利用电池提供提升箱体内温度的工作电能。虽然,实质上消耗了电池的电能,减少了电池放电的工作时间,但是,用于使发热膜层120发热的电能,只占到电池总电能的少量,远远低于在低温环境下或电池在寒冷状态下的放电工作时间的减少量。也就是说,在使用辅助加热装置后的放电工作时间与在低温环境下的放电工作时间相对比,使用辅助加热装置后的放电工作时间能够比不使用使用辅助加热装置后的放电工作时间有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以3节15Ah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放电时间测试的实验中。实验条件均为室外进行使用。在夏天时,通常放电工作时间为3小时左右,在冬天时,通常放电时间不足2小时;若在冬天使用本技术的辅助加热装置,通常放电时间为2小时45分钟左右。虽然具体的放电时间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采用本技术的辅助加热装置的放电时间为夏天时的91.7%左右,不采用本技术的辅助加热装置的放电时间不足夏天时的66.7%。由此可见,采用本技术的辅助加热装置,提高了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放电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10与探伤车电池200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箱体110与探伤车电池200之间留有间隙。优选的,所述电池输出电缆210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电池组件接头2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装置包括箱体(110)、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装置包括箱体(110)、发热膜层(120)、隔热保温层(130)和温度感控装置(140),所述箱体(110)内放置有探伤车电池(200),所述箱体(110)顶部设有用于电池输出电缆(210)穿出的通孔,所述探伤车电池(200)与所述电池输出电缆(210)相连接,所述发热膜层(120)贴覆在所述箱体(110)的内壁,所述隔热保温层(130)贴覆在所述箱体(110)的外壁,所述发热膜层(120)与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一端连接,所述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另一端与电池输出电缆(210)相连接;所述发热膜输入电缆(121)上安装有所述温度感控装置(140),所述温度感控装置(140)能够感知箱体(110)内温度,并在箱体(110)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切断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探伤车电池辅助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控装置(140)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箱体(110)内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连通或切断发热膜输入电缆(121)的电源;在箱体(110)内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光辉张友良饶昌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地平线轨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