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79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包括衬底、p+型晶体硅层、p++型硅膜层、正面钝化减反射层、正面金属电极层、n++型硅膜层、背面钝化减反射层和背面金属栅线电极,衬底采用n型晶体硅片,n型晶体硅片的正面设有掺杂形成的p+型晶体硅层,p+型晶体硅层上局部设置p++型硅膜层,p+型晶体硅层与p++型硅膜层的共同正表面沉积正面钝化减反射层,正面金属电极层穿透正面钝化减反射层并与p++型硅膜层接触,n型晶体硅片的背面设置n++型硅膜层,n++型硅膜层表面沉积背面钝化减反射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金属电极直接接触p+型掺杂层造成的接触区复合;并降低了金属栅线电极与p+型掺杂层之间的接触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光伏市场的发展,人们对高效晶体硅电池的需求越来越急迫。相对p型晶体硅电池而言,由于n型晶体硅对金属杂质不敏感,或者说具有很好的忍耐性能,故其少数载流子具有较大的扩散长度;此外,n型晶体硅采用磷掺杂,不存在因光照而导致B-O络合体的形成,因而不存在p型晶体硅电池中的光致衰退现象。因此,n型晶体硅电池逐渐成为众多研究机构和光伏企业关注的对象。在所有n型晶体硅电池中,n-PERT双面电池(PassivatedEmitterRearTotally-diffused,即发射结钝化全背场扩散电池),如附图1所示,是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与现有p型晶硅电池最接近的,最容易被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技术路径。通常,n-PERT双面电池以n型单晶硅片为衬底,如图1中n型晶体硅层01,在其正、背面分别掺杂硼、磷原子,如图1中形成P+型晶体硅层02、n+型晶体硅层05,形成p+n发射极和nn+背电场,然后采用介质膜钝化正、背面分别形成钝化减反射膜层03、钝化介质膜层06,最后穿透介质膜形成正、背面接触电极,即图1中金属栅线电极04、金属背电极07。目前,p型侧的丝网印刷金属化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技术难题。通常,为了降低Ag浆与p型层的接触电阻,需掺入一定量的Al,而Al的存在会造成p型发射极接触区复合电流增加。目前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有三种:其一是采用较深的结深,同时保持相对较小的表面浓度,以防止钝化区复合电流升高;其二是采用选择性发射极,以屏蔽接触区复合;其三是采用电镀技术以降低接触区面积和复合。以上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正面接触区的复合,但由于金属电极与p+型发射极表面仍然直接接触,金属离子很容易渗透到硼扩散区(p+型晶体硅层),破坏电极下面的p+n结,从而造成p+n结区的复合增加,电池开路电压和转换效率降低;另外,Ag浆料中引入Al会使浆料的体电阻率升高,并导致电池串联电阻增大,填充因子降低。M.K.Stodolny等人在文献【N-TypePolysiliconPassivatingContactsforIndustrialBifacialN-PERTCells,EUPVSEC-2016】提出采用超薄氧化硅与n++型多晶硅薄膜钝化n-PERT电池背面,虽然降低背面金属化时造成的接触区复合,但其正面仍然采用丝网印刷电极直接接触p+型发射区,存在较大的接触区复合,电池的开路电压和转换效率难以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克服n-PERT电池中金属电极直接接触p+型发射极表面造成的接触区复合增加及开路电压降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包括衬底、p+型晶体硅层、p++型硅膜层、正面钝化减反射层、正面金属电极层、n++型硅膜层、背面钝化减反射层和背面金属栅线电极,衬底采用n型晶体硅片,n型晶体硅片的正面设有掺杂形成的p+型晶体硅层,p+型晶体硅层上局部设置p++型硅膜层,即p++型硅膜层仅设于正面金属电极层下方,p+型晶体硅层与p++型硅膜层的共同正表面沉积正面钝化减反射层,正面金属电极层穿透正面钝化减反射层并与p++型硅膜层接触,n型晶体硅片的背面设置n++型硅膜层,n++型硅膜层表面沉积背面钝化减反射层,背面金属电极层穿透背面钝化减反射层与n++型硅膜层接触。进一步地,n型晶体硅片采用n型单晶硅片或n型多晶硅片,n型晶体硅片的电阻率在0.3~10Ωcm、厚度在50~500um。进一步地,p+型晶体硅层的厚度在0.2~2um,方块电阻在20~200Ω/□。进一步地,n++型硅膜层采用磷掺杂的非晶硅、非晶氧化硅、微晶硅、微晶氧化硅或多晶硅,n++型硅膜层厚度在10nm~10um。进一步地,n++型硅膜层与n型晶体硅层之间附带一层超薄氧化硅层,超薄氧化硅层的厚度在1~3nm。进一步地,p++型硅膜层为硼掺杂的非晶硅、非晶氧化硅、微晶硅、微晶氧化硅或多晶硅,p++型硅膜层厚度在10nm~10um。进一步地,p++型硅膜层与p+型晶体硅层之间附带一层超薄氧化硅层,其厚度在1~3nm。进一步地,正面钝化减反射层至少包含a-SiNx、a-SiOx、a-SiCx、a-SiCxNy、a-SiNxOy、a-AlOx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正面钝化减反射层厚度在60~150nm。进一步地,背面钝化减反射层至少包含a-SiNx、a-SiOx、a-SiCx、a-SiCxNy、a-SiNxOy、a-AlOx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背面钝化减反射层厚度在60~150nm。进一步地,正面金属电极层为Ag、Ni/Ag、Ni/Cu、Ni/Cu/Sn或Ni/Cu/Ag电极中的任意一种,背面金属栅线电极为Ag、Ni/Ag、Ni/Cu、Ni/Cu/Sn或Ni/Cu/Ag电极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势:首先,正面金属电极与p+型掺杂层之间引入p++型硅膜层形成钝化接触层,有效避免了金属电极直接接触p+型掺杂层造成的接触区复合;其次,降低了金属栅线电极与p+型掺杂层之间的接触电阻;另外,正面电极浆料可以直接采用现有的p型电池正面银浆料,可以降低金属栅线电极的线电阻。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n-PERT晶体硅太阳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01-n型晶体硅层;02-p+型晶体硅层;03-钝化减反射膜层;04-金属栅线电极;05-n+型晶体硅层;06-钝化介质膜层;07-金属背电极。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1-n型晶体硅片;2-p+型晶体硅层;3-n++型硅膜层;4-p++型硅膜层;5-正面钝化减反射层;6-背面钝化减反射层;7-正面金属电极层;8-背面金属电极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一种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如图2,包括衬底、p+型晶体硅层2、p++型硅膜层4、正面钝化减反射层5、正面金属电极层7、n++型硅膜层3、背面钝化减反射层6和背面金属栅线电极8,衬底采用n型晶体硅片1,n型晶体硅片1的正面设有掺杂形成的p+型晶体硅层2,p+型晶体硅层2上局部设置p++型硅膜层4,即p++型硅膜层4仅设于正面金属电极层7下方,p+型晶体硅层2与p++型硅膜层4的共同正表面沉积正面钝化减反射层5,正面金属电极层7穿透正面钝化减反射层5并与p++型硅膜层4接触,n型晶体硅片1的背面设置n++型硅膜层3,n++型硅膜层3表面沉积背面钝化减反射层6,背面金属电极层8穿透背面钝化减反射层6与n++型硅膜层3接触。通过上述结构,首先,正面金属电极层7与p+型晶体硅层2之间引入p++型硅膜层4形成钝化接触层,避免了正面金属电极层7直接接触p+型晶体硅层2造成的接触区复合;p++型硅膜层用在正面金属电极层7下方,即p+型晶体硅层2上局部设置p++型硅膜层4,能降低正面金属电极层7下方的复合;如果用全部设置,由于p++型硅膜层4会对正面入射光产生寄生吸收,降低电池的短路电流。其次,降低了正面金属电极层7与p+型晶体硅层2之间的接触电阻。另外,正面金属电极7可以直接采用现有的p型电池正面银浆料,可以降低正面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p+型晶体硅层、p++型硅膜层、正面钝化减反射层、正面金属电极层、n++型硅膜层、背面钝化减反射层和背面金属栅线电极,衬底采用n型晶体硅片,n型晶体硅片的正面设有掺杂形成的p+型晶体硅层,p+型晶体硅层上局部设置p++型硅膜层,即p++型硅膜层仅设于正面金属电极层下方,p+型晶体硅层与p++型硅膜层的共同正表面沉积正面钝化减反射层,正面金属电极层穿透正面钝化减反射层并与p++型硅膜层接触,n型晶体硅片的背面设置n++型硅膜层,n++型硅膜层表面沉积背面钝化减反射层,背面金属电极层穿透背面钝化减反射层与n++型硅膜层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p+型晶体硅层、p++型硅膜层、正面钝化减反射层、正面金属电极层、n++型硅膜层、背面钝化减反射层和背面金属栅线电极,衬底采用n型晶体硅片,n型晶体硅片的正面设有掺杂形成的p+型晶体硅层,p+型晶体硅层上局部设置p++型硅膜层,即p++型硅膜层仅设于正面金属电极层下方,p+型晶体硅层与p++型硅膜层的共同正表面沉积正面钝化减反射层,正面金属电极层穿透正面钝化减反射层并与p++型硅膜层接触,n型晶体硅片的背面设置n++型硅膜层,n++型硅膜层表面沉积背面钝化减反射层,背面金属电极层穿透背面钝化减反射层与n++型硅膜层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其特征在于:n型晶体硅片采用n型单晶硅片或n型多晶硅片,n型晶体硅片的电阻率在0.3~10Ωcm、厚度在50~500u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其特征在于:p+型晶体硅层的厚度在0.2~2um,方块电阻在20~200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其特征在于:n++型硅膜层采用磷掺杂的非晶硅、非晶氧化硅、微晶硅、微晶氧化硅或多晶硅,n++型硅膜层厚度在10nm~10u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n型晶体硅双面电池,其特征在于:n++型硅膜层与n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卫平蔡永梅鲁伟明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