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业制作米粉的大米品种及其制成的米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81439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2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专业制作米粉的大米品种,其特征在于:该品种是杂交水稻I优4761,它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一种杂交品种,经过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用专利方法栽培而得,解决了常规稻产量低的问题,且种植规模大,大米单价低;以杂交水稻I优4761按常规方法制作的米粉,出粉率显著大于桂朝2号,且无论在品质、口感、价格上,都比桂朝2号更有优势。

A rice variety specialized in making rice noodles and rice flour made from 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ice variety that specializes in rice flour. The characteristic is that the variety is hybrid rice I you 4761. It is a hybrid breed developed by the Guizhou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t has been bred by the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 and cultivated by the patent method. It has solved the problem of low yield of regular rice, and has a large scale of planting. The rice price is low, and the rice flour produced by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of hybrid rice I you 4761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GUI Chao 2, and it has a better advantage than the No. 2 of GUI Chao in quality, taste and p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专业制作米粉的大米品种及其制成的米粉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专业制作米粉的大米品种及其制成的米粉。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谷生产国,稻谷平均年产量1.8亿吨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6%,但是大多数是籼稻,且早籼稻约占25%左右,籼米煮饭食用品质差,不适于用作口粮。早在1999年国家科技部联合农业部、国家粮食储备局就提出并实施了“早稻品质改良科技产业工程”,将研制开发大米深加工产品做为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米粉作为大米深加工产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市场。本技术是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对米粉制作的品种及质量进行规范化,对现在米粉价格高,制作品种混乱的情况进行改善。现有技术缺陷:桂朝2号是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制作米粉的品种,以桂朝2号米制作的米粉有出粉率高,米粉弹性好不易断条等优点,而桂朝2号是一个近20年的常规稻品种,产量低且市场较为混乱,以农民私人种植采收为主要来源,由于产量较低,所以大米单价偏贵,从而导致米粉价格也较高,没有统一部门规范其生产,现在已经是一个比较混杂的市场品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业制作米粉的大米品种及其制成的米粉,主要解决了目前米粉品种不规范、产量低、价格贵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米粉品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专业制作米粉的大米品种,其特征是杂交水稻I优4761,它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一种杂交品种,它的选育过程是:在冬季用927作母本,与高产常规品种特青杂交;第二年正季种植F1代,同年冬季种植F2代,并选取F2代中分离农艺性状较好的单株进行测恢;第三年正季种植测交F1代和对应测交父本株F3代,发现其中具有恢复性的编号1087单株对V20A、珍汕97A、优IA均具有较好的恢复性;对这一单株继续复测鉴选,第四年冬季获得了农艺性状稳定一致并具恢复性的F6代植株,根据编号定名为4761;4761恢复基因来自927,其株叶形态明显地与特青相似,表现为叶片较窄而直立,而927叶片略宽而披;4761的植株高度比927和特青高5~10cm,生育期比特青晚3~5d;4761抽穗较整齐,花时早而集中,花粉量大,有利于制种夺高产;第五年正季用4761与优IA进行试制种,当年冬季将优ⅠA/4761进行纯度鉴定后,根据初测及优势观察,于第六年开始推荐进入贵州省迟熟组杂交水稻新组合区域试验栽培。所述杂交水稻I优4761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已申请专利《一种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公布号:CN101897284A。以所述杂交I优4761按常规方法制作的米粉,出粉率显著大于桂朝2号,且无论在品质、口感、价格上,都比桂朝2号更有优势,可以作为专业制作米粉的大米品种;所述常规方法为:精选大米→浸泡3h→米:水=1:2加水研磨→上盘蒸制4min→起盘→烘烤至水分50%→切条装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常规稻产量低的问题,且种植规模大,大米单价低,以I优4761按常规方法制作的米粉,出粉率显著大于桂朝2号,且无论在品质、口感、价格上,都比桂朝2号更有优势。解决了目前米粉品种不规范、产量低、价格贵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米粉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专业制作米粉的大米品种及其制成的米粉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一种专业制作米粉的大米品种,其特征是杂交水稻I优4761,它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一种杂交品种,解决了常规稻产量低的问题,且种植规模大,大米单价低;以I优4761按常规方法制作的米粉,出粉率显著大于桂朝2号,且无论在品质、口感、价格上,都比桂朝2号更有优势;所述杂交水稻I优4761的选育过程:1988年冬季在海南三亚用927作母本,与高产常规品种特青杂交;1989年正季在贵阳种植F1代,同年冬季在海南三亚种植F2代,并选取F2代中分离农艺性状较好的单株进行测恢;1990年正季在贵阳种植测交F1代和对应测交父本株F3代,发现其中具有恢复性的编号1087单株对V20A、珍汕97A、优IA均具有较好的恢复性;对这一单株继续复测鉴选,1991年冬季获得了农艺性状稳定一致并具恢复性的F6代植株,根据编号定名为4761;4761恢复基因来自927,其株叶形态明显地与特青相似,表现为叶片较窄而直立,而927叶片略宽而披;4761的植株高度比927和特青高5~10cm,生育期比特青晚3~5d;4761抽穗较整齐,花时早而集中,花粉量大,有利于制种夺高产;1992年正季在玉屏用4761与优IA进行试制种,1992年冬季在海南将优ⅠA/4761进行纯度鉴定后,根据初测及优势观察,于1993年开始推荐进入贵州省迟熟组杂交水稻新组合区域试验。所述杂交水稻I优4761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已申请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897284A,申请公布日:2010.12.01;申请号:2010102455893,申请日:2010.08.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方法》,插秧前3~5天在苗床施“送嫁肥”,秧苗在叶龄5叶期移栽插秧,插秧窝距5寸,大田底肥施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插秧后5天用尿素作分蘖肥施用,秧苗分蘖盛期施氯化钾,用尿素作为穗肥2次施用;采用本专利技术栽培技术,使秧苗带肥下田,秧苗还苗期短返青快,5叶插秧不伤根,确保水稻的有效穗,提高了氮肥和钾肥的吸收利用率,用该方法栽培杂交水稻,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一般增产幅度在15~30%,最高可增产40%。本专利技术人分别以杂交水稻I优4761与常规稻桂朝2号两个大米品种进行米粉制作,其中杂交水稻I优4761做三个平行实施例,再进行感官评价实验,质构检测实验,出粉率对比实验,最后进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I优4761品种在米粉制作上的优势。实施例1:精选大米→浸泡(3h)→加水研磨(米:水=1:2)→上盘蒸制(4min)→起盘→烘烤(至水分50%)→切条装盘。实施例2:实施例2制法用量同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3制法用量同实施例1。1、米粉感官实验:表1米粉感官评价表表2米粉对照感官评分表2、米粉质构对比实验:表3Ⅰ优4761与桂朝2号米粉TPA品质由表3可以看出,以相同工艺两种不同大米制作的米粉质构上有一定的差异,由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粘性、咀嚼性几个方面对两种米粉进行质构品质上的分析对比,其中内聚性代表米粉维持自身完整性的能力,弹性及咀嚼性均代表了米粉弹性,Ⅰ优4761在各项指标上均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优势,两种米粉在硬度上没有明显差异,内聚性Ⅰ优4761略高于桂朝2号,这就说明该米粉不容易断条且较少糊汤,弹性没有显著差异,而胶粘性以及咀嚼性都显著高于桂朝2号,说明Ⅰ优4761在口感上更加Q弹且有韧性,同时没有发硬的情况,这在米粉加工上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一直以来,弹性及咀嚼性在米粉口感上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而以Ⅰ优4761制作的米粉则有这样一个巨大的优势,在同样的制作工艺条件下,其具有米粉不容易糊汤,口感更Q弹,韧性更好的优势。3、米粉出粉率实验:按照米粉出粉率计算方法,以一斤大米能制作的米粉量为标准,以下为桂朝2号大米与Ⅰ优4761大米的米粉出粉率。表4米粉出粉率对照表从表4米粉出粉率上进行两种大米品质的对比,由上表可以看出,Ⅰ优4761的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专业制作米粉的大米品种,其特征在于:该品种是杂交水稻I优4761,它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一种杂交品种,它的选育过程是:在冬季用 927作母本 ,与高产常规品种特青杂交;第二年正季种植F1代 ,同年冬季种植 F2代 ,并选取 F2代中分离农艺性状较好的单株进行测恢;第三年正季种植测交 F1代和对应测交父本株 F3代 ,发现其中具有恢复性的编号 1087单株对 V 20A、珍汕 97A、优 IA均具有较好的恢复性;对这一单株继续复测鉴选 ,第四年冬季获得了农艺性状稳定一致并具恢复性的 F6代植株 ,根据编号定名为 4761;4761恢复基因来自 927,其株叶形态明显地与特青相似 ,表现为叶片较窄而直立 ,而 927叶片略宽而披;4761的植株高度比 927和特青高 5~10 cm,生育期比特青晚 3~5 d;4761抽穗较整齐 ,花时早而集中 ,花粉量大,有利于制种夺高产;第五年正季用 4761与优 IA进行试制种, 当年冬季将优ⅠA /4761进行纯度鉴定后 ,根据初测及优势观察,于第六年开始推荐进入贵州省迟熟组杂交水稻新组合区域试验栽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专业制作米粉的大米品种,其特征在于:该品种是杂交水稻I优4761,它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一种杂交品种,它的选育过程是:在冬季用927作母本,与高产常规品种特青杂交;第二年正季种植F1代,同年冬季种植F2代,并选取F2代中分离农艺性状较好的单株进行测恢;第三年正季种植测交F1代和对应测交父本株F3代,发现其中具有恢复性的编号1087单株对V20A、珍汕97A、优IA均具有较好的恢复性;对这一单株继续复测鉴选,第四年冬季获得了农艺性状稳定一致并具恢复性的F6代植株,根据编号定名为4761;4761恢复基因来自927,其株叶形态明显地与特青相似,表现为叶片较窄而直立,而927叶片略宽而披;4761的植株高度比927和特青高5~10cm,生育期比特青晚3~5d;4761抽穗较整齐,花时早而集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茹月朱速松向关伦江学海雷月李佳丽张大双彭强吴建强宫彦龙姜雪龙武华张习春刘雪薇闫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