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用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5679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货物用集装箱。所述货物用集装箱包括框架部、板部、导螺杆、引导支架、凸出部及矫正部,能够随着装载及卸载货物以固定模式或折叠模式动作。因此,能够提供所述折叠模式时体积减小、便于层叠移送,从而便于保管及移送的高效率的货物用集装箱。

Container for goo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ainer for goods. The cargo container includes a frame section, a plate part, a guide screw, a guide bracket, a protruding part and a correction section, which can act as a fixed or folding mode with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goods. Therefore, the high efficiency cargo container can be provided with reduced volume, easy stacking transfer, and easy storage and transf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货物用集装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货物用集装箱,尤其涉及折叠式的便于保管及移动的货物用集装箱。
技术介绍
随着各国家贸易机构的扩大及签订用于扩大引进先进技术的政策性贸易协定,大陆之间的贸易日益活跃。贸易大体可以分类为出口贸易及进口贸易,有些国家以出口贸易为主,而还有一些国家则以进口贸易为主。对于以进口贸易为主的国家而言,将有大量货物用集装箱运往国家内部。这些大量货物用集装箱的体积即使在卸完货以后也不会减小,因此凸显出贸易国之间保管及移送货物用集装箱方面的问题。对此,韩国技术专利公报20-0393366(专利技术名称:折叠式集装箱箱体用合页及用其的折叠式集装箱箱体)公开了一种折叠式集装箱,其包括结合于多个板中任意一个的第一支撑部、结合于所述多个板中另一个的第二支撑部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软质的结合部,因此侧面部能够折叠,从而便于运送。然而,所述折叠式集装箱的下部面及侧面部是分离提供的,因此需要另外组装。因此组装方面可能会消耗大量时间,可能会给用户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节省运送费用、缩短运送时间、便于保管、具有高效率及高安全性的货物用集装箱。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货物用集装箱。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货物用集装箱包括框架部、板部、导螺杆、引导支架。所述框架部可包括多个上部框架、下部框架及侧面框架且具有六面体形状。所述板部位于由所述框架部定义的面。所述板部包括侧面板部。所述侧面板部可包括多个第一侧面板及多个第二侧面板。所述多个第一侧面板以第一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所述多个第一侧面板的表面可形成有多个折叠线。所述多个第二侧面板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所述导螺杆有多个。多个所述导螺杆附着于以所述第一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多个所述下部框架上。多个所述导螺杆可根据旋转方向控制所述折叠模式及所述固定模式的动作。所述引导支架可有多个。多个所述引导支架可被所述导螺杆贯通。多个所述引导支架可通过所述导螺杆的旋转进行往复移动。所述折叠模式时所述导螺杆向一方向旋转,贯通所述导螺杆的两端的所述引导支架向内侧方向直线移动使得一端连接于所述引导支架的所述侧面框架躺倒。所述固定模式时所述导螺杆向另一方向旋转,贯通所述导螺杆的两端的所述引导支架向外侧方向直线移动使得所述折叠模式时躺倒的所述侧面框架立起。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货物用集装箱包括框架部、板部、导螺杆、引导支架及导板。所述框架部包括多个上部框架、下部框架及侧面框架。所述板部位于由所述框架部定义的面。所述板部包括侧面板部。所述侧面板部可包括多个第一侧面板及多个第二侧面板。所述多个第一侧面板以第一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所述多个第一侧面板的表面可形成有多个折叠线。所述多个第二侧面板可以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所述导螺杆有多个。多个所述导螺杆附着于以所述第一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多个所述下部框架上。多个所述导螺杆根据旋转方向控制所述折叠模式及所述固定模式的动作。所述引导支架有多个。多个所述引导支架被所述导螺杆贯通。多个所述引导支架包括预定深度的导槽。所述导槽分别形成于所述引导支架中至少任意一个的外侧面。所述导板包围附着有所述导螺杆的所述下部框架的侧面部。所述导板的内侧面形成有引导线。所述引导线凸出的高度为对应于所述导槽的预定高度。在此,所述折叠模式时沿着多个所述折叠线折叠的所述第一侧面板分别折叠于所述第二侧面板的内侧面。之后,所述货物用集装箱的所述导螺杆向一方向旋转。从而,贯通所述导螺杆的两端的所述引导支架随着所述引导线向内侧方向移动。因此,一端连接于所述引导支架的所述侧面框架躺倒。所述固定模式时所述货物用集装箱的所述导螺杆向另一方向旋转。因此,贯通所述导螺杆的两端的所述引导支架随所述引导线向外侧方向直线移动。从而,所述折叠模式时躺倒的所述侧面框架立起。之后,折叠的所述第一侧面板展开并被固定。根据又一个实施例,所述货物用集装箱包括框架部、板部、导螺杆及引导支架。所述框架部可包括多个上部框架、下部框架及侧面框架且具有六面体形状。所述板部可包括下部板及多个侧面板。所述板部可附着于由所述框架部定义的面。所述导螺杆附着于在前后面彼此相对地配置的所述下部框架的内侧面。所述导螺杆有多个,根据旋转方向控制所述折叠模式及所述固定模式。所述引导支架有多个。多个所述引导支架分别贯通于所述导螺杆的两端。所述引导支架将所述导螺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所述折叠模式时所述货物用集装箱的所述导螺杆向一方向旋转使得所述引导支架向内侧移动以使所述上部框架随着所述侧面框架及所述侧面板折叠而下降。所述固定模式时所述货物用集装箱的所述导螺杆向另一方向旋转使得所述引导支架向外侧移动以使所述侧面框架及所述侧面板展开。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货物用集装箱通过滑行移动的侧面框架减小体积,因此能够层叠运送,从而能够节省运费。并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货物用集装箱能够通过固定支架及矫正部提高安全性。并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货物用集装箱能够通过导板防止侧面框架为动作模式时受外力而脱落。并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货物用集装箱能够通过凸出部降低侧面框架折叠时的冲击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货物用集装箱通过侧面框架及侧面板的折叠减小体积,因此能够通过层叠运送缩短运送时间。并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货物用集装箱通过侧面框架及侧面板的折叠减小体积,因此能够通过层叠运送节省运费。并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货物用集装箱能够通过矫正凸出部及固定支架提高安全性。并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货物用集装箱为能够单一操作的一体型,因此能够提高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及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货物用集装箱的立体图;图3为用于说明图1及图2所示货物用集装箱的导螺杆的立体图;图4为用于说明图1及图2所示货物用集装箱的引导支架及矫正部的立体图;图5至图7为用于说明图1及图2所示货物用集装箱的动作的立体图;图8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货物用集装箱的侧面框架的立体图;图9及图10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所述货物用集装箱的引导支架及矫正部的立体图;图11及12为用于说明图9及图10的引导支架及矫正部的导板的立体图;图13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货物用集装箱的凸出部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14及图15为用于说明图1的货物用集装箱的板部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6及图17为显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货物用集装箱的立体图;图18为用于说明图16及图17所示货物用集装箱的导螺杆的立体图;图19是为说明图16及图17所示货物用集装箱的引导支架而放大图16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20为用于说明图16及图17所示货物用集装箱的引导支架的局部立体图;图21为用于说明图16及图17所示货物用集装箱的引导支架的另一例的局部立体图;图22至图24为用于说明图16及图17所示货物用集装箱的动作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进行多种变形,可具有多种形态,以下在附图中示出特定实施例并在说明书中进行具体说明。但其目的并非使本专利技术限定于特定的公开形态,因此应理解为包括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及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等同物及替代物。在说明各附图方面,对类似的构成要素标注类似的附图标记。为确保本专利技术的明确性,附图中构件的尺寸可能显示得比实际夸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货物用集装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货物用集装箱,以折叠模式及固定模式动作,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部,其具有多个上部框架、下部框架及侧面框架且具有六面体形状;板部,其位于由所述框架部定义的面且具有侧面板部,所述侧面板部包括以第一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且形成有多个折叠线的多个第一侧面板及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多个第二侧面板;多个导螺杆,其附着于以所述第一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多个所述下部框架上,根据旋转方向控制所述折叠模式及所述固定模式的动作;以及多个引导支架,其被所述导螺杆贯通,通过所述导螺杆的旋转进行往复移动,其中,所述折叠模式时所述导螺杆向一方向旋转,贯通所述导螺杆的两端的所述引导支架向内侧方向直线移动使得一端连接于所述引导支架的所述侧面框架躺倒,所述固定模式时所述导螺杆向另一方向旋转,贯通所述导螺杆的两端的所述引导支架向外侧方向直线移动使得所述折叠模式时躺倒的所述侧面框架立起。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01 KR 10-2016-0162751;2016.12.01 KR 10-2011.一种货物用集装箱,以折叠模式及固定模式动作,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部,其具有多个上部框架、下部框架及侧面框架且具有六面体形状;板部,其位于由所述框架部定义的面且具有侧面板部,所述侧面板部包括以第一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且形成有多个折叠线的多个第一侧面板及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多个第二侧面板;多个导螺杆,其附着于以所述第一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多个所述下部框架上,根据旋转方向控制所述折叠模式及所述固定模式的动作;以及多个引导支架,其被所述导螺杆贯通,通过所述导螺杆的旋转进行往复移动,其中,所述折叠模式时所述导螺杆向一方向旋转,贯通所述导螺杆的两端的所述引导支架向内侧方向直线移动使得一端连接于所述引导支架的所述侧面框架躺倒,所述固定模式时所述导螺杆向另一方向旋转,贯通所述导螺杆的两端的所述引导支架向外侧方向直线移动使得所述折叠模式时躺倒的所述侧面框架立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板的至少任意一个侧面的棱固定于所述侧面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板在所述折叠模式时,在所述导螺杆向一方向旋转之前沿所述折叠线折叠以折叠配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板的内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螺杆包括导螺杆保持器及螺杆区域,所述导螺杆保持器形成于所述导螺杆的中心部,底面附着于所述下部框架的上部面,所述螺杆区域包括:第一螺杆区域,其以所述导螺杆保持器为基准位于一侧,形成有向第一方向凸出的螺纹;以及第二螺杆区域,其以所述导螺杆保持器为基准位于另一侧,形成有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凸出的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物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支架包括本体、从所述本体凸出预定距离形成的隔壁及连接所述隔壁与所述侧面框架的固定销,所述本体上形成有用于所述导螺杆贯通的第一贯通孔,所述隔壁形成有用于所述固定销通过的第二贯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凸出部,其从所述上部框架的角部向下侧方向凸出预定距离形成;以及第二凸出部,其从所述下部框架的角部向上侧方向凸出预定距离形成,其中,所述折叠模式时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下部面及所述第二凸出部的上部面彼此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矫正部,所述矫正部包括:多个矫正支架,其分别贯通配置于所述导螺杆的两端,配置在从所述引导支架向内侧方向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多个连接部件,其分别贯通于所述导螺杆的两端连接所述引导支架及所述矫正支架;以及多个矫正框架,其分别连接于一端位于侧面部的所述上部框架,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矫正支架。8.一种货物用集装箱,以折叠模式及固定模式动作,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部,其具有多个上部框架、下部框架及侧面框架;板部,其位于由所述框架部定义的面且具有侧面板部,所述侧面板部包括以第一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且形成有多个折叠线的多个第一侧面板及以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多个第二侧面板;多个导螺杆,其附着于以所述第一轴为基准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多个所述下部框架上,根据旋转方向控制所述折叠模式及所述固定模式的动作;多个引导支架,其被所述导螺杆贯通,至少任意一个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预定深度的导槽;以及导板,其包围附着有所述导螺杆的所述下部框架的侧面部,内侧面凸出形成有对应于所述导槽的预定高度的引导线,其中,所述折叠模式时沿着多个所述折叠线折叠的所述第一侧面板分别折叠于所述第二侧面板的内侧面,随着所述导螺杆向一方向旋转,所述引导支架随着所述引导线向内侧方向移动使得一端连接于所述引导支架的所述侧面框架躺倒,所述固定模式时所述导螺杆向另一方向旋转,所述引导支架随所述引导线向外侧方向直线移动使得所述折叠模式时躺倒的所述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钟奉林恩煐崔荣云
申请(专利权)人:首尔科学技术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