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524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分类排放、处理效果好、集成度高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水处理腔、存水腔;所述水处理腔包括连通使用的粗过滤腔和沉淀腔,所述粗过滤腔通过所述提升泵与外部污水池连通,所述沉淀腔置于所述粗过滤腔的工艺下游;所述存水腔包括相互分离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存水腔和第二存水腔,所述第一存水腔与所述粗过滤腔连通,所述第二存水腔与所述沉淀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通过集成式的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经过粗过滤和沉淀两个工序的污水能够满足不同排放要求的排放。

A concentrated water recovery device for classified discharge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centrated water recovery device for a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with a classified discharge, good treatment effect and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case, a water treatment chamber and a water storage cavity, and the water treatment chamber includes a coarse filter cavity and a settling chamber connected to the water, and the coarse filter chamber is connected to an external sewage pool through the lifting pump. The sedimentation chamber is downstream of the process of the coarse filter chamber, which comprises two parts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respectively, the first water storage cavity and the second storage cavity, the first storage water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arse filter chamber, and the second storage water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ttling chamb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lassified discharge water treatment set. The concentrated water recovery device is used to treat the sewage through an integrated device. The sewage of two processes through coarse filtration and precipitation can meet the discharg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emiss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分类排放处理后的污水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都需要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再向外排放、或者达到处理标准后向污水处理厂排放,其中,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工艺复杂、周期长,而且一般能够集中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厂较为稀少,每个城市仅有一座或两座,随着生活拼着的提高,生活污水不断增多,这样也会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乃至让整个处理厂都超负荷工作,不利于污水的循环利用,让极大地缩短污水厂的设备寿命。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存在能够预埋于地下、节约占地面积、并且集成度较高的污水(浓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一般布设在小区、园林、公园等场所,并且根据该场所的污水量,一般设计为处理量为10T/D左右的规格的设备,这样,分区域的布设该装置能够极大地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也有利于污水的回收再利用。公告号为CN202022803U,申请日为2011年03月04日公开的一篇名为《水处理工艺中浓水回收处理系统》介绍的一种处理生活污水、并达到回收标准的系统,其还是秉承了最原始的一整套处理系统,虽然适合污水处理厂使用,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处理效果,但是并不适合现今快节奏的生活,无法做到将该系统挪用到小区、园林、公园等地点使用。公告号为CN204508837U,申请日为2014年12月29日公开的一篇名为《一种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介绍了一种具有一定集成度的设备,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该装置结构较为简单,不能够深度处理污水,而且污水处理后的回收水无法做到分类排放,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水场所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分类排放、处理效果好、集成度高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预埋于地下、且所述装置外壳的上部至少部分暴露于地上,该暴露于地上的装置外壳的部分设置有端盖;水处理腔、所述水处理腔形成于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且所述水处理腔通过提升泵与外部污水池连通;存水腔,所述存水腔形成于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并与所述水处理腔并排设置,且所述存水腔通过管路与所述水处理腔连通;所述水处理腔包括连通使用的粗过滤腔和沉淀腔,所述粗过滤腔通过所述提升泵与外部污水池连通,所述沉淀腔置于所述粗过滤腔的工艺下游;所述存水腔包括相互分离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存水腔和第二存水腔,所述第一存水腔与所述粗过滤腔连通,所述第二存水腔与所述沉淀腔连通;所述第一存水腔和第二存水腔均具有一出水口;所述装置外壳的上部集成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控制所述装置外壳内的各腔体的连通开启或关闭。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外壳为一四边形箱体结构,所述粗过滤腔形成于所述装置外壳的一侧的上部,且所述粗过滤腔的下部具有一能够拆卸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间隔开设有过滤孔,所述提升泵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粗过滤腔的上部,并不断或间隔向所述粗过滤腔内输送污水;所述过滤板的下方安装有布水板,所述布水板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布水孔,所述过滤孔渗出的污水经过所述布水孔进入装置下方的所述沉淀腔。进一步的,所述沉淀腔的数量为三个,且所述布水板上开设的布水孔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所述布水孔对应一个所述沉淀腔,所述沉淀腔的下部为污泥槽,且所述污泥槽的侧向或下部具有能够开启的盖体。进一步的,三个所述沉淀腔的下部靠近所述污泥槽的处置具有连通管,三个所述沉淀腔通过所述连通管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布水孔呈圆弧状,且所述布水孔的下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布水孔的上端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沉淀腔和所述第二存水腔之间设置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与靠近所述第二存水腔的所述沉淀腔通过管路连通,且所述集水箱与所述第二存水腔连通,并将沉淀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第二存水腔内。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箱与所述沉淀腔的连通部位位于上部。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箱与所述第二存水腔的连通部位位于上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存水腔和所述第二存水腔的出水口均位于上部。进一步的,相邻腔体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均具有调节阀,并将所述调节阀密封安装于所述管路上,所述调节阀受控于所述控制箱内的控制器,所述调节阀控制管路的开关、并调节管路的流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通过集成式的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经过粗过滤和沉淀两个工序的污水能够满足不同排放要求的排放,因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两个用于存水并排水的存水腔,针对不同用水要求,选择性开启排放的管路,实现分类排放,处理效果也优于现有技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装置外壳;2、提升泵;3、过滤腔;4、第一存水腔;5、第二存水腔;6、过滤板;7、过滤孔;8、挡板;9、出水口;10、布水板;11、布水孔;12、沉淀腔;13、污泥槽;14、集水槽;15、控制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预埋于地下、且装置外壳1的上部至少部分暴露于地上,该暴露于地上的装置外壳1的部分设置有端盖;水处理腔、水处理腔形成于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水处理腔通过提升泵与外部污水池连通;存水腔,存水腔形成于装置外壳1的内部,并与水处理腔并排设置,且存水腔通过管路与水处理腔连通;水处理腔包括连通使用的粗过滤腔3和沉淀腔12,粗过滤腔3通过提升泵2与外部污水池连通,沉淀腔12置于粗过滤腔3的工艺下游;存水腔包括相互分离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存水腔4和第二存水腔5,第一存水腔4与粗过滤腔3连通,第二存水腔5与沉淀腔12连通;第一存水腔4和第二存水腔5均具有一出水口9;装置外壳1的上部集成有控制箱15,控制箱15控制装置外壳1内的各腔体的连通开启或关闭。具体的,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具有两个排放处理后污水的腔体的集成式装置,即上文提到的存水腔,首先本实施例采用了集成度较高的结构,将所有处理组件都集成于一个装置外壳1内,并将该装置预埋于地下,而与外部的污水池连通方式采用了提升泵2和管道,利用提升泵2将污水池内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输送至装置外壳1内,具体是输送至装置外壳1内的粗过滤腔3内,该粗过滤腔3为格栅式结构,利用格栅式结构能够去除较大颗粒的悬浮物,避免颗粒物质进入后续工艺设备,而本实施例中的沉淀腔12主要是用以静置沉淀污水中的污泥,并将污泥沉淀至沉淀腔12的底部,最终定期排放底部的污泥即可。而本实施例公开的装置经过上述两个过程的处理,选择性开启第一存水腔4或第二存水腔5的管路,让经过粗过滤处理的污水流入第一存水腔4、或经过沉淀处理的污水流入第二存水腔5中,另外,为了确保第一存水腔4进水更快,本实施例可以在粗过滤腔3的下部设计一个方便开启和关闭的挡板8,当需要将污水引入第一存水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预埋于地下、且所述装置外壳(1)的上部至少部分暴露于地上,该暴露于地上的装置外壳(1)的部分设置有端盖;水处理腔、所述水处理腔形成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所述水处理腔通过提升泵(2)与外部污水池连通;存水腔,所述存水腔形成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并与所述水处理腔并排设置,且所述存水腔通过管路与所述水处理腔连通;所述水处理腔包括连通使用的粗过滤腔(3)和沉淀腔(12),所述粗过滤腔(3)通过所述提升泵(2)与外部污水池连通,所述沉淀腔(12)置于所述粗过滤腔(3)的工艺下游;所述存水腔包括相互分离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存水腔(4)和第二存水腔(5),所述第一存水腔(4)与所述粗过滤腔(3)连通,所述第二存水腔(5)与所述沉淀腔(12)连通;所述第一存水腔(4)和第二存水腔(5)均具有一出水口(9);所述装置外壳(1)的上部集成有控制箱(15),所述控制箱(15)控制所述装置外壳(1)内的各腔体的连通开启或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预埋于地下、且所述装置外壳(1)的上部至少部分暴露于地上,该暴露于地上的装置外壳(1)的部分设置有端盖;水处理腔、所述水处理腔形成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所述水处理腔通过提升泵(2)与外部污水池连通;存水腔,所述存水腔形成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并与所述水处理腔并排设置,且所述存水腔通过管路与所述水处理腔连通;所述水处理腔包括连通使用的粗过滤腔(3)和沉淀腔(12),所述粗过滤腔(3)通过所述提升泵(2)与外部污水池连通,所述沉淀腔(12)置于所述粗过滤腔(3)的工艺下游;所述存水腔包括相互分离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存水腔(4)和第二存水腔(5),所述第一存水腔(4)与所述粗过滤腔(3)连通,所述第二存水腔(5)与所述沉淀腔(12)连通;所述第一存水腔(4)和第二存水腔(5)均具有一出水口(9);所述装置外壳(1)的上部集成有控制箱(15),所述控制箱(15)控制所述装置外壳(1)内的各腔体的连通开启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为一四边形箱体结构,所述粗过滤腔(3)形成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一侧的上部,且所述粗过滤腔(3)的下部具有一能够拆卸的过滤板(6),所述过滤板(6)上间隔开设有过滤孔(7),所述提升泵(2)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粗过滤腔(3)的上部,并不断或间隔向所述粗过滤腔(3)内输送污水;所述过滤板(6)的下方安装有布水板(10),所述布水板(10)上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布水孔(11),所述过滤孔(7)渗出的污水经过所述布水孔(11)进入装置下方的所述沉淀腔(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类排放的水处理设备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春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欧美中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