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电池电极及其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472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合物电池电极及其电池;包括极片、涂布在所述极片上的活性物质和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设置在极片上中间位置的极耳留白处,所述极耳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所述极耳的底端与所在极片底端之间留有10‑50mm的空白;所述极片上极耳的外表面还设有高温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电池内阻、倍率性能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合物电池电极及其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倍率放电聚合物电池电极及其电池。
技术介绍
高倍率放电聚合物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主要依靠正负极间锂离子移动进行工作。充电时,锂离子由正极移动到负极;放电时,锂离子由负极移动到正极,正极处于富锂状态。如何进一步提高电池低电阻和高倍率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主要从活性物质和电池结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现有的高倍率放电聚合物电池结构一般分为叠片式和卷绕式,其中,叠片式结构的电极因为多采用极耳叠片方式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电池内阻相对较低,电池倍率放电性能较好,但是生产效率较低。卷绕式电极生产效率高,但是生产出来的电池内阻较高,倍率放电性能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电池电极及其电池;该聚合物电池不仅内阻小,而且倍率放电性能高,同时生产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合物电池电极,包括极片、涂布在所述极片上的活性物质和极耳;所述极耳设置在极片上中间位置的极耳留白处,所述极耳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所述极耳的底端与所在极片底端之间留有10-50mm的空白;所述极片上极耳的外表面还设有高温绝缘层。较佳地,所述极耳留白设置在所述极片的正中间,所述极耳宽边的中线与所述极片空白宽的中线重叠。较佳地,所述极耳留白设置在所述极片长边正中偏左的位置,极耳留白靠近正中的一边与极片长边的中线相距5-50mm。较佳地,所述极耳留白设置在所述极片长边正中偏右的位置,极耳留白靠近正中的一边与极片长边的中线相距5-50mm。较佳地,所述极耳宽3-10mm,所述极片长400-1200mm,活性物质在极片上的厚度为0.050-0.070mm。一种聚合物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正负极之间的隔膜,所述正负极为所述的聚合物电池电极。较佳地,所述正负极耳都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偏左的位置。较佳地,所述正负极耳都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偏右的位置。较佳地,所述正极耳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偏左的位置,所述负极耳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偏右的位置。较佳地,所述正极耳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偏右的位置,所述负极耳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偏左的位置。本技术将极耳设置在极片上中间位置,底端与所在极片底端之间留有10-50mm的空白,让离子向中间位置聚拢,同时极耳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离子也可以直接通过极耳侧边从而节约了部分从电极片导通的路程,大大降低了电阻。其中,试验发现,极耳在所对应极片上偏离正中间的5-50mm的位置,在提高生产效率基础上,电阻、倍率放电性能上表现更好;尤其是正负极耳相对错位的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7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8-1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见图1,一种聚合物电池,包括正极1、负极2和正负极之间的隔膜。正负极包括极片11、涂布在所述极片上的活性物质(112、212)和极耳12,正负极耳(12、22)都设置在相应极片(11、21)上正中(111、211)的位置,正负极耳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112、212),正负极耳的底端与其所在相应极片底端之间留有30mm的空白(110、210);正负极耳的外表面还设有高温绝缘层。其中正负极耳宽3-10mm,所述极片长400-1200mm,活性物质在极片上的厚度为0.050-0.070mm。极耳和极片的参数可以根据所制备电池实际的大小的需要进行调节。实施例2见图2,一种聚合物电池,包括正极1、负极2和正负极之间的隔膜。正负极包括极片、涂布在所述极片上的活性物质(112、212)和极耳,正负极耳(12、22)都设置在相应极片(11、21)上正中(111、211)偏左10mm的位置,正负极耳(12、22)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112、212),正负极耳(12、22)的底端与其所在相应极片底端之间留有10mm的空白(110、210);正负极耳的外表面还设有高温绝缘层。实施例3见图3,一种聚合物电池,包括正极1、负极2和正负极之间的隔膜。正负极包括极片、涂布在所述极片上的活性物质(112、212)和极耳,正负极耳(12、22)都设置在相应极片(11、21)上正中(111、211)正中偏右10mm的位置,正负极耳(12、22)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112、212),正负极耳(12、22)的底端与其所在相应极片底端之间留有50mm的空白(110、210);正负极耳的外表面还设有高温绝缘层。实施例4见图4,一种聚合物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正负极之间的隔膜。正负极包括极片11、涂布在所述极片上的活性物质112和极耳12,正极耳12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111偏右10mm的位置,正负耳的底端与其所在相应极片底端之间留有25mm的空白120,正极耳12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112。负极耳22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211偏左10mm的位置。负极耳22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212,负极耳22的底端与其所在相应极片21底端之间留有25mm的空白210;正负极耳的外表面还设有高温绝缘层。实施例5同实施例4,区在于正极耳12设置在相应极11片上正中111偏左5mm的位置,负极耳22设置在相应极片21上正中211偏右5mm的位置。实施例6同实施例4,区在于正极耳12设置在相应极片11上正中111偏左50mm的位置,负极耳22设置在相应极片21上正中211偏右50mm的位置。实施例7同实施例4,区在于正极耳12设置在相应极片11上正中111偏左5mm的位置,负极耳22设置在相应极片21上正中211偏右20mm的位置。实施例8见图5,一种聚合物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正负极之间的隔膜。正负极包括极片、涂布在所述极片上的活性物质和极耳,正极耳12设置在相应极11片上正中111偏左30mm的位置,正极耳12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112,正极耳12的底端与其所在相应极片11底端之间留有20mm的空白110。负极耳22设置在相应极片21上正中211偏有30mm的位置,负极耳22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222,负极耳22的底端与其所在相应极片21底端之间留有20mm的空白210;正负极耳的外表面还设有高温绝缘层。实施例9同实施例8,区在于正极耳12设置在相应极片11上正中111偏左40mm的位置,负极耳22设置在相应极片21上正中211偏右40mm的位置。实施例10同实施例8,区在于正极耳12设置在相应极片11上正中111偏左15mm的位置,负极耳22设置在相应极片21上正中211偏右15mm的位置。实施例11同实施例8,区在于正极耳12设置在相应极片11上正中111偏左25mm的位置,负极耳22设置在相应极片21上正中211偏右25mm的位置对比例1-1同实施例5,正极耳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偏左100mm的位置,负极耳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偏右100mm的位置。对比例1-2同实施例5,正极耳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偏左300mm的位置,负极耳设置在相应极片上正中偏右300mm的位置。对比例1-3同实施例5,正极耳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聚合物电池电极及其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物电池电极,包括极片、涂布在所述极片上的活性物质和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设置在极片上中间位置的极耳留白处,所述极耳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所述极耳的底端与所在极片底端之间留有10‑50mm的空白;所述极片上极耳的外表面还设有高温绝缘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物电池电极,包括极片、涂布在所述极片上的活性物质和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设置在极片上中间位置的极耳留白处,所述极耳的两侧紧邻活性物质,所述极耳的底端与所在极片底端之间留有10-50mm的空白;所述极片上极耳的外表面还设有高温绝缘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留白设置在所述极片的正中间,所述极耳宽边的中线与所述极片空白宽的中线重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留白设置在所述极片长边正中偏左的位置,极耳留白靠近正中的一边与极片长边的中线相距5-5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留白设置在所述极片长边正中偏右的位置,极耳留白靠近正中的一边与极片长边的中线相距5-50mm。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习林李华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聚和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