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血清素检测的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65214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6 09:46
一种用于血清素检测的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首先将玻碳电极进行抛光处理后在二次蒸馏水中超声清洗;然后清洗后的玻碳电极放入M聚合物单体、M水溶性醌类磺酸盐和氧化石墨烯溶液中,通氮气30分钟后,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恒电流电沉积,然后将所得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还原,获得导电聚合物/醌类磺化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第二步:贵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所述的传感器为一种贵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以简单步骤实现对血清素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快速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电化学检测
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用于血清素检测的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血清素即5-羟色胺,存在于肥大细胞、血小板和肠粘膜的嗜银细胞中。研究表明阑尾发生炎症导致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炎症介质,血液中血清素的浓度增加。血清素在单胺氧化酶的作用下在体内迅速代谢生成5-羟吲哚乙酸,从尿液中排除。因此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含量的测定对阑尾炎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目前已经有多种检测技术用于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的测定,如光度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极谱法,伏安法和毛细管电泳等。虽然上述方法已经用于生物和药物样品中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的检测,但是很多方法存在着预处理复杂、成本高、灵敏度低以及不能在同一生物样品上同时测定这些化合物的缺点而影响了这些方法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血清素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的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种用于血清素检测的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 首先将玻碳电极进行抛光处理后在二次蒸馏水中超声清洗;然后清洗后的玻碳电极放入M聚合物单体、M水溶性醌类磺酸盐和氧化石墨烯溶液中,通氮气30分钟后,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恒电流电沉积,然后将所得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还原,获得导电聚合物/醌类磺化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 第二步:贵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将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置于含可溶行贵金属N的盐溶液中,进行循环扫描处理后取出经过扫描的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用无水乙醇和二次蒸馏水依次轮流冲洗若干次,得到贵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所述醌类磺酸盐为蒽醌或菲醌的一种。所述M聚合物单体为吡咯、苯胺、3,4-乙烯二氧噻吩中的一种。所述的贵金属N为铂、金或银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 将预处理好的玻碳电极放入pH=7.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以20 mV/s的扫描速率在-0.2V?+ 2.0V的电位范围内进行循环扫描处理1min。然后将电极放入含有0.1 M的吡咯单体、0.0005 M菲醌磺酸盐、0.5 mg/ml氧化石墨稀水溶液,通N2 30min后,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恒电流电沉积,施加电流为0.5 mA cm 2,电沉积的电量为1.2库伦;将所得到的聚吡咯膜洗净后在放置在三电极体系中进行电化学还原,施加电压为1.1 V,电解液为PBS缓冲溶液,反应后用水反复清洗即可得到聚吡咯/菲醌磺酸盐/石墨稀复合材料修饰电极; 将上述修饰电极置于含1.0X 10 3 mol/I^9K2PtCl6和0.1 mol/L的KCl溶液中,以0.1V/s的扫描速率在-0.4V?十0.3V的电位范围内进行循环扫描处理12圈,即得到铂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实施例2: 将预处理好的玻碳电极放入pH=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15 mV/s的扫描速率在-0.2V?+ 1.0V的电位范围内进行循环扫描处理15min ; 然后将电极放入含有0.2 M的吡咯单体、0.0005 M蒽醌磺酸盐、1.0 mg/ml氧化石墨烯水溶液,通N2 30min后,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恒电流电沉积,施加电流为2 mA cm2,电沉积的电量为2.0库伦;将所得到的聚吡咯膜洗净后在放置在三电极体系中进行电化学还原,施加电压为1.2 V,电解液为PBS缓冲溶液,反应后用水反复清洗即可得到聚吡咯/蒽醌磺酸盐/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 将上述修饰电极置于含2.5X10 3 mol/L的K2PtCl6和0.1 mol/L的KCl溶液中,以0.1V/s的扫描速率在-0.4V?十0.3V的电位范围内进行循环扫描处理16圈,即得到铂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实施例3: 将预处理好的玻碳电极放入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20 mV/s的扫描速率在-0.2V?+ 2.0V的电位范围内进行循环扫描处理50min ; 然后将电极放入含有含0.05 M的苯胺单体、0.1 M菲醌磺酸盐、1.0 mg/ml氧化石墨烯水溶液,通N2 30min后,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恒电流电沉积,施加电流为I mA cm 2,电沉积的电量为1.6库伦;将所得到的聚苯胺膜洗净后在放置在三电极体系中进行电化学还原,施加电压为1.0 V,电解液为PBS缓冲溶液,反应后用水反复清洗即可得到聚苯胺/菲醌磺酸盐/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 将上述修饰电极置于含4.5X10 3 mol/L的K2PtClf^P 0.lmol/L的KCl溶液中,以0.1V/s的扫描速率在-0.4V?十0.3V的电位范围内进行循环扫描处理18圈,即得到铂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 首先将玻碳电极进行抛光处理后在二次蒸馏水中超声清洗;然后清洗后的玻碳电极放入M聚合物单体、M水溶性醌类磺酸盐和氧化石墨烯溶液中,通氮气30分钟后,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恒电流电沉积,然后将所得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还原,获得导电聚合物/醌类磺化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 第二步:贵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将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置于含可溶行贵金属N的盐溶液中,进行循环扫描处理后取出经过扫描的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用无水乙醇和二次蒸馏水依次轮流冲洗若干次,得到贵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醌类磺酸盐为蒽醌或菲醌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M聚合物单体为吡咯、苯胺、3,4-乙烯二氧噻吩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贵金属N为铂、金或银中的一种。【专利摘要】,包括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首先将玻碳电极进行抛光处理后在二次蒸馏水中超声清洗;然后清洗后的玻碳电极放入M聚合物单体、M水溶性醌类磺酸盐和氧化石墨烯溶液中,通氮气30分钟后,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恒电流电沉积,然后将所得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还原,获得导电聚合物/醌类磺化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第二步:贵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所述的传感器为一种贵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以简单步骤实现对血清素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快速检测。【IPC分类】G01N27/30【公开号】CN105223249【申请号】CN201510667754【专利技术人】何丹农, 王丹, 张春明, 吴晓燕 【申请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6日【申请日】2015年10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血清素检测的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首先将玻碳电极进行抛光处理后在二次蒸馏水中超声清洗;然后清洗后的玻碳电极放入M聚合物单体、M水溶性醌类磺酸盐和氧化石墨烯溶液中,通氮气30分钟后,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恒电流电沉积,然后将所得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还原,获得导电聚合物/醌类磺化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第二步:贵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将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置于含可溶行贵金属N的盐溶液中,进行循环扫描处理后取出经过扫描的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用无水乙醇和二次蒸馏水依次轮流冲洗若干次,得到贵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的导电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丹农王丹张春明吴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