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412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桩体中上下对等设置有通口朝右的插槽,所述充电桩体中还上下对等设置有通口朝向所述插槽的第一滑接槽、第二滑接槽和第三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与所述第二滑接槽之间设置有相通的滑接腔,所述滑接腔中滑接安装有滑接板,所述第一滑接槽中滑接安装有滑接臂,所述第二滑接槽穿透所述插槽并滑接安装有锁臂,所述锁臂朝向所述插槽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斜插面,所述滑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锁臂和滑接臂,所述滑接臂朝向所述插槽的端面上设置有传导片,所述第二滑接槽与所述第三滑接槽之间设置有通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中滑接安装有滑接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以节约能源、环保无污染等众多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汽车而被广泛使用。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载体,然而传统中充电桩设置模式单一,充电过程中仅仅是依靠充电端头与充电口插接时的摩擦力保持不动状态,如果不小心碰触到充电端头或是受拉扯充电线的影响匀有可能导致充电端头从充电口中脱落,从而造成充电中断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充电使用,同时,传统中充电口内的导电片一般设置相对靠外,这种导电片很容易被金属片或者金属杆件接触到,因此,当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将金属片或者金属杆件插入到充电口中时容易发生触电的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桩体中上下对等设置有通口朝右的插槽,所述充电桩体中还上下对等设置有通口朝向所述插槽的第一滑接槽、第二滑接槽和第三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与所述第二滑接槽之间设置有相通的滑接腔,所述滑接腔中滑接安装有滑接板,所述第一滑接槽中滑接安装有滑接臂,所述第二滑接槽穿透所述插槽并滑接安装有锁臂,所述锁臂朝向所述插槽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斜插面,所述滑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锁臂和滑接臂,所述滑接臂朝向所述插槽的端面上设置有传导片,所述第二滑接槽与所述第三滑接槽之间设置有通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中滑接安装有滑接条,所述滑接条朝向所述通接槽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齿接条,所述锁臂朝向所述通接槽的端面设置有第一齿接条,所述通接槽中可运转地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接条和所述第一齿接条均配合连接的齿接轮,所述插槽左端固定安装有触钮,所述充电桩体中安装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桩体中的电转机以及与所述滑接板配合连接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一端可运转地安装在所述滑接腔端壁中,另一端与所述电转机连接,所述电转机外侧设有托载部件,所述托载部件包括降震复合板与降温铁片,所述充电桩体底部固定设有机座,所述机座内底部设有凹孔,所述凹孔内固定设有配重块;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对等设置有与所述插槽相配合的导插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插部包括导插杆、连接套和滑接套,所述连接套固定安装在所述导插杆右端,所述滑接套滑接安装在所述导插杆上,且所述滑接套左端设置有上下穿透的锁槽,所述锁槽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插面相配合的第二斜插面;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接套中设置有左右伸长的导接槽,所述导接槽中滑接安装有与所述导插杆固定连接的导接块,所述导接槽中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导接块抵接地弹力件,所述弹力件用以将所述滑接套向右顶压而使所述滑接套与所述连接套相抵。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降震复合板设置在所述电转机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电转机固定连接,所述降温铁片设置在所述电转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电转机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降温铁片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降震复合板固定连接,所述电转机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一片以上的所述降温铁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桩体右端面安装有电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充电桩体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接板带动所述滑接臂和锁臂分别收缩在所述第一滑接槽和第二滑接槽内侧端,而所述滑接条伸入到所述插槽中将所述触钮与外界隔断,此时,由于所述传导片也收缩在所述第一滑接槽中,因此,当缺乏安全意识的人使用金属杆件插入到所述插槽中时无法与所述传导片接触,而由于所述滑接条将所述触钮与外界隔断,因此,金属杆件无法接触到所述触钮,故本专利技术在不开启电转机的情况下具有双重保护;而如果开启电转机后再将金属杆件插入到插槽中时,由于所述锁臂会伸入到插槽中,因此,金属杆件仍然无法接触到触钮,因此,所述传导片不会通电,而金属杆件接触到所述传导片也不会发生触电的事故;而当金属杆件插入到插槽中后在启动所述电转机时,金属杆件会阻挡所述滑接板的滑动,因此,所述传导片不会伸入到插槽中,虽然可与所述触钮接触,而金属杆件无法接触到所述传导片,故也不会发生触电的事故;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将所述导插部插入到所述插槽中,启动所述电转机,所述电转机驱动所述滑接板朝向所述插槽方向滑动,所述滑接板带动所述滑接臂和锁臂朝向所述插槽滑动,在所述齿接轮的作用下,所述齿接轮可驱动所述滑接条缩回至所述第三滑接槽中,所述锁臂可伸入到所述锁槽中并驱动所述滑接套向左滑动,当所述滑接板与所述滑接腔的外侧端壁贴合时,所述传导片与所述导插杆相抵,而所述滑接套与所述触钮相接触,所述触钮控制所述传导片通电,所述传导片将电力传输至导插杆,从而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充电完毕后,启动所述电转机,使所述电转机驱动所述滑接板向内侧滑动,从而所述滑接板可驱动所述滑接臂以及锁臂分别缩回至所述第一滑接槽和第二滑接槽,而所述滑接套在所述弹力件的作用下被向外拉出,所述滑接条在所述齿接轮的作用下逐渐伸入到所述插槽中,当所述滑接板与所述滑接腔内侧端壁贴合时,所述滑接臂和锁臂分别完全收缩在所述第一滑接槽和第二滑接槽内侧端,而所述滑接条伸入到所述插槽中将所述触钮与外界隔断,此时可将所述充电端头向外拔出;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由于本专利技术装置中在充电时,所述锁臂插入到所述滑接套的锁槽中,因此,不小心碰到所述充电端头时,不会造成充电中断现象,可使充电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充电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充电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导插部插入到插槽中但未启动电转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充电端头通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机座的仰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电转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下面结合图1-7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10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20,所述充电桩体10中上下对等设置有通口朝右的插槽11,所述充电桩体10中还上下对等设置有通口朝向所述插槽11的第一滑接槽12、第二滑接槽13和第三滑接槽15,所述第一滑接槽12与所述第二滑接槽13之间设置有相通的滑接腔14,所述滑接腔14中滑接安装有滑接板140,所述第一滑接槽12中滑接安装有滑接臂120,所述第二滑接槽13穿透所述插槽11并滑接安装有锁臂130,所述锁臂130朝向所述插槽1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斜插面131,所述滑接板140固定连接所述锁臂130和滑接臂120,所述滑接臂120朝向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体中上下对等设置有通口朝右的插槽,所述充电桩体中还上下对等设置有通口朝向所述插槽的第一滑接槽、第二滑接槽和第三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与所述第二滑接槽之间设置有相通的滑接腔,所述滑接腔中滑接安装有滑接板,所述第一滑接槽中滑接安装有滑接臂,所述第二滑接槽穿透所述插槽并滑接安装有锁臂,所述锁臂朝向所述插槽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斜插面,所述滑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锁臂和滑接臂,所述滑接臂朝向所述插槽的端面上设置有传导片,所述第二滑接槽与所述第三滑接槽之间设置有通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中滑接安装有滑接条,所述滑接条朝向所述通接槽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齿接条,所述锁臂朝向所述通接槽的端面设置有第一齿接条,所述通接槽中可运转地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接条和所述第一齿接条均配合连接的齿接轮,所述插槽左端固定安装有触钮,所述充电桩体中安装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桩体中的电转机以及与所述滑接板配合连接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一端可运转地安装在所述滑接腔端壁中,另一端与所述电转机连接,所述电转机外侧设有托载部件,所述托载部件包括降震复合板与降温铁片,所述充电桩体底部固定设有机座,所述机座内底部设有凹孔,所述凹孔内固定设有配重块;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对等设置有与所述插槽相配合的导插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体中上下对等设置有通口朝右的插槽,所述充电桩体中还上下对等设置有通口朝向所述插槽的第一滑接槽、第二滑接槽和第三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与所述第二滑接槽之间设置有相通的滑接腔,所述滑接腔中滑接安装有滑接板,所述第一滑接槽中滑接安装有滑接臂,所述第二滑接槽穿透所述插槽并滑接安装有锁臂,所述锁臂朝向所述插槽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斜插面,所述滑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锁臂和滑接臂,所述滑接臂朝向所述插槽的端面上设置有传导片,所述第二滑接槽与所述第三滑接槽之间设置有通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中滑接安装有滑接条,所述滑接条朝向所述通接槽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齿接条,所述锁臂朝向所述通接槽的端面设置有第一齿接条,所述通接槽中可运转地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接条和所述第一齿接条均配合连接的齿接轮,所述插槽左端固定安装有触钮,所述充电桩体中安装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桩体中的电转机以及与所述滑接板配合连接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一端可运转地安装在所述滑接腔端壁中,另一端与所述电转机连接,所述电转机外侧设有托载部件,所述托载部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宁东能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