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44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属于电气设备领域。所述防触电充电插座包括:插座本体、防触电盖子、防触电电路和导线;防触电盖子的顶端铰接于插座本体的前端的上边缘处;防触电电路位于插座本体中;导线的一端穿透插座本体的后端并与防触电电路相连;插座本体,包括壳体和插脚,插脚的一端与防触电电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通过防触电盖子和防触电电路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人体触电及电路短路等现象,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
技术介绍
为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及通畅的交通路况,“绿色出行、健康出行”成为人们呼吁的口号,随之而来的,电动自行车走进了千家万户。然而,目前的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插座大多是敞开式的设计或者是半敞开式的设计,在其不充电停车的状态下,当小朋友出于好奇去手摸充电插座时,极易引起触电;并且当用硬币或者其他金属触碰时,会有短路的风险;可见,现有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插座的设计方式并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包括:插座本体、防触电盖子、防触电电路和导线;所述防触电盖子的顶端铰接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前端的上边缘处;所述防触电电路位于所述插座本体中;所述导线的一端穿透所述插座本体的后端并与所述防触电电路相连;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壳体和插脚,所述插脚的一端与所述防触电电路相连。可选地,所述插座本体中设置有凹陷结构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的后壁将所述插座本体分成前端本体和后端本体,构成所述前端本体的壳体成为所述充电接口的侧壁。可选地,所述插脚位于所述充电接口中,所述防触电电路位于所述后端本体中,所述插脚的一端穿透所述充电接口的后壁伸入至所述后端本体,并与所述防触电电路相连。可选地,所述后端本体的一面设置有可拆卸的扣合盖。可选地,所述插脚的一端通过金属导体与所述防触电电路相连。可选地,所述导线包括: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可选地,所述防触电电路包括:电阻和二极管。可选地,所述电阻和所述二极管并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通过防触电盖子和防触电电路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人体触电及电路短路等现象,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附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施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的防触电盖子扣合时的主视图;附图3为本实施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的防触电盖子打开时的主视图;附图4为本实施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的后视图;附图5为本实施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的左视图;附图6为本实施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的右视图;附图7为本实施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的俯视图;附图8为本实施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的仰视图;附图9为本实施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的底面的扣合盖示意图;附图10为本实施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的防触电电路的位置示意图;附图11为本实施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的防触电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插座本体1、防触电盖子2、防触电电路3和导线4;防触电盖子2的顶端铰接于插座本体1前端的上边缘处;防触电电路3位于插座本体1中;导线4的一端穿透插座本体1的后端并与防触电电路3相连;插座本体1,包括壳体101和插脚102,插脚102的一端与防触电电路3相连。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防触电盖子2的顶端铰接于插座本体1前端的上边缘处,当对电动车进行充电时,将防触电盖子2打开,当对电动车充电完成时,将防触电盖子2扣合;通过防触电盖子2的设置,在不充电状态下,将其扣合,能够有效的防止人体触电,以及其他金属接触到插脚102所引起的短路现象。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插座本体1设置有凹陷结构的充电接口103,充电接口103的后壁将插座本体1分成前端本体(图中未示出)和后端本体(图中未示出),构成前端本体的壳体成为充电接口103的侧壁。对应地,插脚102位于充电接口103中,防触电电路3位于后端本体中,且插脚102的一端穿透充电接口103的后壁伸入至后端本体,并与后端本体中的防触电电路3相连。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后端本体的一面设置有可拆卸的扣合盖104。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防触电充电插座的摆放方向,如图9所示,后端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可拆卸的扣合盖10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当后端本体的扣合盖104拆卸后,可以看到防触电电路3;需要说明地,图10中仅用于示例防触电电路3的位置,具体地防触电电路3的电路图如图1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插脚102的一端通过金属导体与防触电电路3相连。具体地,插脚102穿透充电接口103的后壁伸入至后端本体的一端通过金属导体与防触电电路3相连。需要指出的,本技术的附图中,插脚102的数量为3个,其仅用于示例,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2个。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导线4包括: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防触电电路3,包括:电阻R和二极管D。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电阻R和二极管D并联连接;本技术中的防触电充电插座,其启动检测电压由电阻R提供,结合人体触电的安全电流(I)为小于10MA,安全电压(U)为小于36V,一般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电压介于48V至72V之间,并且防触电充电插座的启动检测电压要求电流很小,故本技术中将电阻R的阻值设定为5kΩ,由此可得电阻R的压降U=IR=10MA*5kΩ=50V,电动自行车的电池电压减去电阻R的压降后的最高电压为22V,小于人体的安全电压上限,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人体触电。进一步地,本技术中,在防触电电路中设置二极管D,当有导体连接充电接口的正负极时,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不会有短路电流产生,有效了防止了短路现象。本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通过防触电盖子和防触电电路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人体触电及电路短路等现象,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防触电盖子、防触电电路和导线;所述防触电盖子的顶端铰接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前端的上边缘处;所述防触电电路位于所述插座本体中;所述导线的一端穿透所述插座本体的后端并与所述防触电电路相连;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壳体和插脚,所述插脚的一端与所述防触电电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防触电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防触电盖子、防触电电路和导线;所述防触电盖子的顶端铰接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前端的上边缘处;所述防触电电路位于所述插座本体中;所述导线的一端穿透所述插座本体的后端并与所述防触电电路相连;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壳体和插脚,所述插脚的一端与所述防触电电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触电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设置有凹陷结构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的后壁将所述插座本体分成前端本体和后端本体,构成所述前端本体的壳体成为所述充电接口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触电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小理章锦锋洪林
申请(专利权)人:金大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