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气垫头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309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8:17
一种车用气垫头枕结构,包括头枕本体、设置在本体上的气垫部和连接气垫部的充气装置的组合。充气装置具有帮浦和连接帮浦的输气管;输气管连接气垫部;以及,操作帮浦控制流体进入气垫部,弹性调整气垫部大小,而达到依据驾驶人员不同头形轮廓及/或实际使用需求,使本体及气垫部在符合人体工学的条件下,确实保护支持驾驶人员头部、颈椎等部份的作用。

An air cushion headrest structure for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hicle cushion head pillow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headrest body, an air cushion part arranged on the body and a combination of inflatable device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cushion part. The inflator has a pump and a pipe connecting to the pump; the gas pipeline connects the air cushion part; and the operation pump controls the fluid into the air cushion part and adjusts the size of the air cushion flexibly, and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head profile and / or actual use demand of the driver, so that the body and the air cushion part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rgonomic conditions. Protect and support driver's head, cervical vertebrae and other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气垫头枕结构
本创作系有关于一种车用气垫头枕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车辆座椅头枕应用本体组合气垫部,配合充气装置操作,弹性调整气垫部大小,以符合驾驶人员不同使用需求和人体工学之新型者。
技术介绍
车辆座椅设置头枕,用来支持驾驶人员头部,减轻颈部、脊椎负担和疲劳情形,已属习知技艺。这类座椅头枕结构通常应用皮革、布织物、塑料薄层等,包覆填充物、泡棉或其类似材料的型态。以及,头枕和座椅之间设置连杆、枢转组件,使头枕可转动的调整前、后倾斜角度,来达到支撑驾驶者头部的作用。一个有关这类车辆座椅头枕在结构和应用方面的课题是,习知头枕结构因制作成本考虑,并非依据驾驶人员不同头型轮廓或实际操作可能产生的使用需求而制作,因此头枕轮廓或规格是成固定型态,只能提供基本的支持作用,无法达到确实的保护和完全、完整的支持效果。特别是,习知头枕结构会使驾驶人员的颈椎部形成悬空状态,不仅存在有支撑不足,造成使用者长时间驾驶所产生的颈椎部酸痛、影响行车安全等情形;相对的,也降低了它符合人体工学的作用。为了改善上述情形,旧法揭示了一种可组合座椅的头枕结构;例如,台湾第81204882号「靠枕之结构改良」专利案,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在头枕本体两边设有可供口吹充气的侧垫,头枕本体背部设有弹性系带,可套合在座椅上,用以支持包覆使用者头部。不过就像那些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上述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头枕本体仍造成使用者颈椎部形成悬空状态,而不利于使用者长时间驾驶的需求。并且,上述实施例只适用在座椅椅背较高的结构模块;例如,大型车的乘客座椅,才能使该头枕本体位在座椅椅背的高度位置,符合用户乘坐时的头部高度,而获得支撑作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型态无法应用在一般汽车座椅上,特别是驾驶者座椅。这是因为,该头枕本体的弹性系带如果套合在汽车座椅上,该头枕本体的高度不符(即,低于)驾驶者乘坐时的头部高度,而不利于驾驶者。如果该头枕本体的弹性系带套合在汽车座椅的头枕上,则头枕本体和汽车座椅头枕的迭合厚度,将造成驾驶者头部过度前倾和颈椎部悬空程度,不仅不利于驾驶者,也不符实际驾驶的姿势需求和人体工学条件。习知技艺也已揭示了许多供人员躺睡时使用的充气头枕结构;例如,台湾第88211944号「枕头充气结构」、第94111168号「可调式气液复合枕头」、第103221538号「充气调整型枕头」专利案等,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它们提供了充气结构,调整头枕内部的流体量,使头枕具有不同高度,来符合人员的不同实际使用需求。可了解的是,这类提供人员躺睡时使用的头枕结构(以下简称躺睡头枕)无法应用在汽车座椅上。原因包括:1.躺睡头枕接触人员头部的部分必须是一整个平面的结构型态,才能配合人员睡姿改变时,提供人员头部相对变换或移位的支撑作用,降低落枕情形。因此,躺睡头枕的两边区域不适于形成突出结构。2.习知躺睡枕头没有确实支撑人员颈椎部的结构型态;以避免人员躺睡时,头部过度后仰,引发打鼾情形。而这些情形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习知头枕或车辆座椅头枕在结构和应用方面的设计技艺;它们也反映出这些头枕在实际使用的情形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头枕的组合结构,在设计上符合人体工学的条件下,使其构造不同于习用车辆座椅头枕,将可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保护及支持能力,而改善习知技艺的缺点。我们发觉车用座椅头枕结构必须考虑下列课题:1.撤除或相反于习知躺睡头枕提供一整个(接触)平面的结构型态;特别是在头枕两边区域形成突出结构,并且使所述突出结构具有容许弹性重设大小或规格的作用。2.必须改善习知结构(包括车用座椅头枕、躺睡头枕)没有确实支撑人员颈椎部的结构型态,使驾驶者的颈椎部形成悬空状态,存在支撑不足,造成驾驶者颈椎部酸痛、影响行车安全等情形。3.必须提供一种可弹性调整或变化大小的车用座椅头枕结构,以改善习知车用座椅头枕结构非依据驾驶人员不同头型轮廓或实际操作可能产生的使用需求而制作,头枕轮廓或规格成固定型态,只能提供基本的支持作用,无法达到确实的保护和完全、完整的支持效果等问题。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教示或具体揭露。
技术实现思路
爰是,本创作之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气垫头枕结构,包括头枕本体、设置在本体上的气垫部和连接气垫部的充气装置的组合。充气装置具有帮浦和连接帮浦的输气管;输气管连接气垫部;以及,操作帮浦控制流体进入气垫部,弹性调整气垫部大小,而达到依据驾驶人员不同头形轮廓及/或实际使用需求,使本体及气垫部在符合人体工学的条件下,确实保护支持驾驶人员头部、颈椎等部份的作用。根据本创作之车用气垫头枕结构,该本体定义有中间区域、两边区域和上部区域、下部区域。以及,对应驾驶人员的颈椎部,气垫部包括一主气垫部,联结设置在本体的下部区域。所述主气垫部可依据驾驶人员实际使用需求,或颈椎部和本体之间的悬空程度(或悬空区域范围),配合流体注入量,弹性重设大小,以补偿该悬空程度,提供驾驶人员(颈椎部及/或头部)确实的保护和完全、完整的支持作用等效果。所述的补偿是指主气垫部填充该悬空区域范围的情形。根据本创作之车用气垫头枕结构,该气垫部包括第一气垫部、第二气垫部,设置在本体的两边区域;第一气垫部、第二气垫部对应人员头部,分别具有一接触面。以及,充气装置的输气管包括主管和连接主管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一支管连接第一气垫部,第二支管连接第二气垫部,配合帮浦将流体注入第一气垫部、第二气垫部,以调整第一气垫部、第二气垫部的大小,使该接触面触接保护和辅助支持人员头部的两边。【附图说明】图1是本创作之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体、气垫部(或主气垫部)和充气装置的结构配合情形。图2是本创作之一操作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描绘了主气垫部补偿驾驶人员脊椎部和本体之间的悬空区域范围的情形。图3是本创作之一可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体、气垫部(或第一气垫部、第二气垫部)和充气装置的结构配合情形。图4是本创作之一修正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描绘了本体、气垫部(或主气垫部、第一气垫部、第二气垫部)和充气装置的结构配合情形。图5是图4的一操作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气垫部(或主气垫部、第一气垫部、第二气垫部)弹性变大的结构情形。图6是图5的一应用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气垫部(或主气垫部、第一气垫部、第二气垫部)依据人员头型轮廓或实际操作使用需求,弹性变大的保护支持人员头部的情形。【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本创作之车用气垫头枕结构,包括可装设在车辆座椅上的头枕本体,概以参考编号10表示之。下列说明中提到的上部、下部、两边等,是以图中显示的方向为参考方向。本体10依图中位置,定义有中间区域11、两边区域12、和上部区域13、下部区域14。以及,本体10包括设置在本体10上的气垫部50和连接气垫部50的充气装置40的组合。在所采的实施例中,本体10从中间区域11朝两边区域12的方向弯折延伸,使两边区域12(相对于中间区域11)形成弧形突出结构的型态;因此,两边区域12和中间区域11之间形成一弯折角度,使两边区域12包围保护或支持人员头部20的两侧。对应驾驶人员的颈椎部25,气垫部50包括一主气垫部55,联结设置在本体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车用气垫头枕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气垫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定义有中间区域、两边区域、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设置在本体上的气垫部和连接气垫部的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具有帮浦和连接帮浦的输气管,输气管连接气垫部;以及,操作帮浦控制流体进入气垫部,弹性调整气垫部大小,使气垫部支撑人员头部、颈椎部的至少其中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气垫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定义有中间区域、两边区域、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设置在本体上的气垫部和连接气垫部的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具有帮浦和连接帮浦的输气管,输气管连接气垫部;以及,操作帮浦控制流体进入气垫部,弹性调整气垫部大小,使气垫部支撑人员头部、颈椎部的至少其中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气垫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从中间区域朝两边区域的方向弯折延伸,使两边区域相对于中间区域形成弧形突出结构的型态,因此两边区域和中间区域之间形成一弯折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气垫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气垫部包括一主气垫部,联结设置在本体的下部区域;帮浦是手动按压操作和电动马达驱动的其中之一;以及主气垫部系补偿人员颈椎部和本体之间的悬空区域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气垫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气垫部包括第一气垫部、第二气垫部,设置在本体的两边区域;第一气垫部、第二气垫部及本体两边区域共同构成弧形突出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气垫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气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發有
申请(专利权)人:亚视亨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