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车载空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3544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5
一种车载空气处理系统,用于设置在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中,且连通车辆的乘坐空间,车载空气处理系统包含:全热交换器,具有入风流道及出风流道,入风流道与出风流道相邻设置且以热交换材互相隔绝,以供通过入风流道的输入气流与通过出风流道的输出气流进行热交换,其中入风流道构成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的一部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揭露一种具有车载空气处理系统的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额外耗费能源的情况下,将车辆内部的温度维持在合宜的温度,以让乘客可以享有舒适的乘坐空间,还可以降低车辆的乘坐空间内的乘客在封闭的环境中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及车载空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及车载空气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降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运作功耗的车载空气处理系统以及设有车载空气处理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地球暖化的加剧,夏天时不仅室外的气温越来越高,车内的气温更容易在烈日曝晒的情况下迅速飙升,导致驾驶经常要将空调开到最强,以迅速让车子的乘坐空间降温。此外,即使车内气温已降低到合宜的温度,然而只要车辆还处于运转状态(即尚未熄火的状态),车子的空调系统仍会持续运作以将乘坐空间的温度维持在合宜的温度。因此,当车辆是位在高温的户外的情况下,往往需要较高的耗能以让车子的空调系统可以顺利降低乘坐空间的温度。相似地,在冬天时,为了使车辆的乘坐空间的温度可以是合宜的温度,车子的空调系统亦需要持续运作以让乘坐空间的温度可以高于户外,并且维持在乘客觉得舒适的温度。也就是说,不论是哪个季节,皆需要一定程度的耗能以让空调系统可以顺利将车辆的乘坐空间的温度维持在合宜的温度。此外,若车辆的乘坐空间有可藉由飞沫传染的传染性疾病的带原者,更可能在因乘坐空间的空气未与外部空气对流的情况下,使得该乘坐空间内的其他乘客感染该传染性疾病的机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本技术提供一种以满足上述需求的车辆及车载空气处理系统。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载空气处理系统,用于设置在一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中,且连通该车辆的乘坐空间,该车载空气处理系统包含:一全热交换器,具有一入风流道及一出风流道,该入风流道与该出风流道相邻设置且以一热交换材互相隔绝,以供通过该入风流道的一输入气流与通过该出风流道的一输出气流进行热交换,其中该入风流道构成该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的一部份。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具有一空调气流路径,该车辆包含:一车身;以及一全热交换器,具有一入风流道及一出风流道,该入风流道与该出风流道相邻设置且以一热交换材互相隔绝,以供通过该入风流道的一输入气流与通过该出风流道的一输出气流进行热交换,其中该入风流道构成该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的一部份。换句话说,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空气处理系统,用于设置在一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中,且连通该车辆的乘坐空间,该车载空气处理系统包含:一全热交换器,具有一入风流道及一出风流道,该入风流道与该出风流道相邻设置且以一热交换材互相隔绝,以供通过该入风流道的一输入气流与通过该出风流道的一输出气流进行热交换,其中该入风流道构成该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的一部份。车载空气处理系统更包含:一空调装置,具有一抽风口及一出风口,且该抽风口接收来自该全热交换器且已进行热交换的该输入气流,该空调装置调整该抽风口接收的该输入气流的温度或湿度,并从该出风口送出经过调整的该输入气流。车载空气处理系统更包含:一滤网,连通该全热交换器的该入风流道,该输入气流经该滤网进入该入风流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具有一空调气流路径,该车辆包含:一车身;以及一全热交换器,具有一入风流道及一出风流道,该入风流道与该出风流道相邻设置且以一热交换材互相隔绝,以供通过该入风流道的一输入气流与通过该出风流道的一输出气流进行热交换,其中该入风流道构成该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的一部份。车辆更包含:一空调装置,具有一抽风口及一出风口,且该抽风口接收来自该全热交换器且已进行热交换的该输入气流,该空调装置调整该抽风口接收的该输入气流的温度或湿度,并从该出风口送出经过调整的该输入气流。车辆更包含:一滤网,连通该全热交换器的该入风流道,该输入气流经该滤网进入该入风流道。综上所述,依据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示的车辆及车载空气处理系统,可以在不额外耗费能源的情况下,将车辆内部的温度维持在合宜的温度,以让乘客可以享有舒适的乘坐空间。此外,依据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示的车辆及车载空气处理系统,亦可以降低车辆的乘坐空间内的乘客在封闭的环境中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车载空气处理系统的方块图;图2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全热交换器的运作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全热交换器的结构图;图4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装有车载空气处理系统的车辆的示例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10全热交换器AC空调装置I1第一入风口I2第二入风口O1第一出风口O2第二出风口OA、OA’输出气流IA、IA’输入气流TI入风流道TO出风流道P热交换材FT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保护范围及附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系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车载空气处理系统的方块图。本技术所示的车载空气处理系统包含一全热交换器10,且较佳更包含一空调装置AC。车载空气处理系统较佳系用于设置在该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中并连通该车辆的乘坐空间。所述的空调气流路径系指由车辆外部连通至乘坐空间的空气流通路径。详言之,全热交换器10系用于接收从室外空间流入的一输入气流,以及接收自车辆内部的乘坐空间的一输出气流,其中输入气流及输出气流皆流入全热交换器10,且在全热交换器10中进行热交换。以图1所示的空气辅助处理装置为例,与输出气流进行热交换后的输入气流会进一步流向空调装置AC,而热交换后的输出气流会被排至户外空间。详言之,当室外空间的气温较高,而车辆内部乘坐空间的气温较低时,则在全热交换器10内进行热交换后,即将流入车辆乘坐空间的输入气流的温度会下降,而即将被排至户外空间的输出气流的温度则因而上升,因此可以节省后续将输入气流进一步降低至乘坐空间的气温的能量。同理,当设定乘坐空间的气温高于室外空间的气温时,也可降低将输入气流进一步提升至乘坐空间的气温的能量。本技术的全热交换器10的局部运作以及结构将于图2及图3更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整体功效在于,藉由全热交换器10连通到空调装置AC,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装置AC运作时的耗能。请参考图2,图2为依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全热交换器的运作示意图。全热交换器10具有一第一入风口I1、一第二入风口I2、一第一出风口O1以及一第二出风口O2。第一入风口I1系用以接收来自室外的输入气流IA;第二入风口I2系用以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空气处理系统,用于设置在一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中,且连通该车辆的乘坐空间,其特征在于,该车载空气处理系统包含:/n一全热交换器,具有一入风流道及一出风流道,该入风流道与该出风流道相邻设置且以一热交换材互相隔绝,以供通过该入风流道的一输入气流与通过该出风流道的一输出气流进行热交换,其中该入风流道构成该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的一部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空气处理系统,用于设置在一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中,且连通该车辆的乘坐空间,其特征在于,该车载空气处理系统包含:
一全热交换器,具有一入风流道及一出风流道,该入风流道与该出风流道相邻设置且以一热交换材互相隔绝,以供通过该入风流道的一输入气流与通过该出风流道的一输出气流进行热交换,其中该入风流道构成该车辆的空调气流路径的一部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空调装置,具有一抽风口及一出风口,且该抽风口接收来自该全热交换器且已进行热交换的该输入气流,该空调装置调整该抽风口接收的该输入气流的温度或湿度,并从该出风口送出经过调整的该输入气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滤网,连通该全热交换器的该入风流道,该输入气流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发有
申请(专利权)人:亚视亨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