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香竹专利>正文

大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3270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大体积基础由左至右依次等距离分为四个浇筑区域,每个浇筑区域留置缓浇区域,缓浇区域留置在浇筑区域的右边,在施工时四个浇筑区域混凝土各自进行浇筑,缓浇区域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大体积基础内部设置混凝土孔,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来减少水泥用量,水泥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掺入木钙减水剂,混凝土用木抹收压终凝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加草垫覆盖后淋水养护不少于7d。拆模选用混凝土浇筑7天后进行,养护时要充分浇水使木模浸湿。

Construction method of large concrete found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large concrete found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volume base divided into four pouring regions from left to right, and each pouring area is placed in a gentle pouring area, and the slow pouring area is placed on the right of the pouring area.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concrete in the four pouring area is concreting and pouring. The area concrete adopts expansive concrete, the concrete hole is set inside the large volume foundation, and the concrete is mixed with fly ash to reduce the cement content. The cement adopts the slag cement with low hydration heat. The concrete is added with wood calcium reducing agent. After the concrete is put in the end of the wood wiping and pressure, the water can be cured by the plastic thin film and the straw mat in time not less than 7d . Concrete removal shall be carried out 7 days later. The water should be fully watered to make the wood mould wet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建筑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工程建设中时有出现。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由于混凝土方量较大,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会产生温度应力,如果没有有效的技术措施,大体积基础会出现开裂等现象。从裂缝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砼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之所以开裂,主要是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应力和混凝土基础本身的抗拉强度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因而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裂缝,就必须尽最大可能提高混凝土基础本身抗拉强度性能和降低温度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大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开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从四个方面入手来缓解温度应力问题,一、在大体积基础内部设置孔洞来减少混凝土方量,大体积基础内部设置孔洞后承载性能并不会有大的削弱,同时混凝土材料会有较大的节约;二通过设置混凝土浇筑方式的调整来减少温度应力;三通过结构构造措施来减少温度应力;通过材料合理选用来减少温度应力。根据计算机仿真分析,在大体积基础1/4~1/3区域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应力带,本专利技术中大体积基础由左至右依次等距离分为四个浇筑区域,每个浇筑区域留置缓浇区域,缓浇区域留置在浇筑区域的右边,缓浇区域长度为600~800mm,在施工时四个浇筑区域混凝土各自进行浇筑,每个缓浇区域混凝土待每个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毕10~12小时后再进行浇筑,每个区域混凝土浇筑后会产生水化反应,从而会出现较高的温度,每个区域已浇筑混凝土在缓浇区域会获得温度应力的释放,而每个缓浇区域混凝土和每个区域已浇筑混凝土的间歇期要适宜,防止这个部位新老混凝土没有很好的连接,本专利技术间歇期是大量试验获得的。缓浇区域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强度比非缓浇区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在收缩应力较大的区段给予较大的膨胀应力。缓浇区域混凝土掺入缓凝剂,缓浇区域混凝土的缓凝时间比已浇筑混凝土延长4h,以便给缓浇区域混凝土提供邻位侧限,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能抵消部分混凝土拉应力,从而可减免裂缝的出现。在缓浇区域和非缓浇区域交接处埋设抗拉构造钢筋,抗拉构造钢筋直径为6~8mm,抗拉构造钢筋间距为50~100mm,抗拉构造钢筋沿截面上、下两层均匀对称配置。在缓浇区域和非缓浇区域交接处混凝土因收缩或其他原因产生的拉应力便由抗拉构造钢筋承担,从而能有效地限制裂缝的展开。大体积基础每个区域转角处放置放射筋,放射筋直径为14~18mm,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会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缝,放射筋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现象。大体积基础与下面混凝土垫层之间铺设油毡,油毡不仅作为防水层,还可以作为滑动层。由于边界存在约束会产生温度收缩应力,大体积基础在与外约束的接触面上设置滑动面,可以大大减弱外约束,而油毡起到滑动层的作用。大体积基础内部设置混凝土孔,混凝土孔采用皮囊充气方式实现,皮囊材料采用5mm厚的橡胶,使其能承受足够的压力。在皮囊一端安装进气嘴,并装有压力表和球阀,有利于控制皮囊内气体压力和控制充气。皮囊在安装前先进行初步充气,皮囊初步充气压力为0.02MPa,皮囊安放好后,再次用气泵进行充气,使皮囊内气压达到终压时停止充气,然后可以继续浇筑至完成。皮囊充气终压根据混凝土孔直径进行确定,当混凝土孔直径为小于或等于75mm时,皮囊充气终压采用0.04MPa;当混凝土孔直径为大于75mm且小于或等于100mm时,皮囊充气终压采用0.05MPa;当混凝土孔直径为大于100mm且小于或等于125mm时,皮囊充气终压采用0.06MPa;当混凝土孔直径为大于125mm且小于或等于150mm时,皮囊充气终压采用0.07MPa;当混凝土孔直径为大于150mm时,皮囊充气终压采用0.08MPa。皮囊表面涂刷新机油,以利于脱模。混凝土浇筑完工12h后,即可将皮囊放气、抽出。由于混凝土与皮囊的橡胶之间的粘接及皮囊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放出,所以皮囊表面大部分还是与混凝土连在一起,很难将其抽出。采用简易钢筋脱囊器进行初步脱模,钢筋脱囊器主杆为直径为2根25mm焊接而成的钢筋,钢筋端头焊接椭圆形钢筋笼,椭圆形钢筋笼所采用的钢筋直径为12mm,钢筋外面包裹胶布,以防止钢筋或者钢筋焊接接头划破皮囊。将钢筋脱囊器插入皮囊与混凝土的结合缝,一边轻轻晃动,一边插入。待皮囊与混凝土初步分开后可以采用人工抽出皮囊。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水泥用量不超过350kg/m3,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来减少水泥用量,粉煤灰掺入量为水泥质量的5%~10%,水泥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以减少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裂缝或者贯穿性裂缝。混凝土中水化反应的用水量只需要20%~25%,如用水量过多,这些在混凝土中的水蒸发后,会使混凝土产生大量毛细孔,而增加混凝土的收缩量,也会影响其抗渗能力。为了既可减少用水又可满足混凝土的可泵性及和易性要求,掺入木钙减水剂,木钙减水剂为水泥用量的0.25%。混凝土粗骨料采用粒径为5~40mm的碎石。传统粗骨料粒径为5~25mm,较小的粒径要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水泥用量会增加,同样会引起混凝土收缩增加。传统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为14~16cm,浇筑梁板仅采用振动棒捣固,再用木尺赶平混凝土,楼板存在着振捣不密实,易产生早期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及沉降收缩裂缝的质量通病。本专利技术适当减小混凝土的坍落度,泵送混凝土坍落度采用10~12cm,在初凝前用木抹搓平收压两遍,避免塑性收缩及沉降缩裂缝产生。不应过早拆模,拆模选用混凝土浇筑7天后进行,养护时要充分浇水使木模浸湿,既可散热又可保温,拆模后应尽早进行边墙外侧的防水施工,并抓紧随时回填夯实土方,这样可利用土中水分继续养护混凝土,以达到防止裂缝产生的目的。混凝土用木抹收压终凝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加草垫覆盖后淋水养护不少于7d。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水化热使内部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如不在塑料薄膜上加盖草垫保温,则形成的内部温差,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的应力超过极限,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另外,温度在激剧下降时,混凝土会收缩,其所产生的拉应力,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以及混凝土本身强度的提高,对降温的收缩应力的约束也愈来愈大,如果此时的混凝土强度不足以抵抗这张收缩应力,也会产生裂缝。塑料薄膜加草垫覆盖后浇水养护,确保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收缩较小,避开失水收缩与温降峰值重叠而产生裂缝。本专利技术质量可靠,操作方便。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大体积基础由左至右依次等距离分为四个浇筑区域,每个浇筑区域留置缓浇区域,缓浇区域留置在浇筑区域的右边,缓浇区域长度为600~800mm,在施工时四个浇筑区域混凝土各自进行浇筑,每个缓浇区域混凝土待每个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毕10~12小时后再进行浇筑,缓浇区域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强度比非缓浇区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缓浇区域混凝土掺入缓凝剂,缓浇区域混凝土的缓凝时间比已浇筑混凝土延长4h。在缓浇区域和非缓浇区域交接处埋设抗拉构造钢筋,抗拉构造钢筋直径为6~8mm,抗拉构造钢筋间距为50~100mm,抗拉构造钢筋沿截面上、下两层均匀对称配置。大体积基础每个区域转角处放置放射筋,放射筋直径为14~18mm。大体积基础与下面混凝土垫层之间铺设油毡。大体积基础内部设置混凝土孔,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大体积基础由左至右依次等距离分为四个浇筑区域,每个浇筑区域留置缓浇区域,缓浇区域留置在浇筑区域的右边,缓浇区域长度为600~800mm,在施工时四个浇筑区域混凝土各自进行浇筑,每个缓浇区域混凝土待每个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毕10~12小时后再进行浇筑,缓浇区域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强度比非缓浇区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缓浇区域混凝土掺入缓凝剂,缓浇区域混凝土的缓凝时间比已浇筑混凝土延长4h;大体积基础内部设置混凝土孔;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水泥用量不超过350k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大体积基础由左至右依次等距离分为四个浇筑区域,每个浇筑区域留置缓浇区域,缓浇区域留置在浇筑区域的右边,缓浇区域长度为600~800mm,在施工时四个浇筑区域混凝土各自进行浇筑,每个缓浇区域混凝土待每个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毕10~12小时后再进行浇筑,缓浇区域混凝土采用膨胀混凝土,膨胀混凝土强度比非缓浇区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缓浇区域混凝土掺入缓凝剂,缓浇区域混凝土的缓凝时间比已浇筑混凝土延长4h;大体积基础内部设置混凝土孔;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水泥用量不超过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奎
申请(专利权)人:叶香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