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岑罗琼专利>正文

一种公共场所智能扫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224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共场所智能扫地机,包括用于支撑整体框架的底座以及组成整体框架的主要机构,所述主要机构包括:转轮机构、动轮机构、吸气机构、压缩内腔半圆压缩机构、凹模机构,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两组转轮内腔,所述转轮内腔左右侧内壁固定设置有过轴,所述过轴贯穿转轮机构且与之回旋配合联接,所述底座上端内部设置有压缩内腔,所述压缩内腔内设置有半圆压缩机构,所述底座上端与拍击箱下端固定配合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设备可以满足在公共场所等交通较为拥挤的地方扫地,且具有很强的动力性及智能性,压缩功能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此设备的承载能力。

An intelligent cleaning machine for public plac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cleaning machine for a public place, which includes a base for supporting a whole frame and a main mechanism to form a whole frame. The main mechanism includes a rotating wheel mechanism, a moving wheel mechanism, an air suction mechanism, a compressed inner cavity semicircle compression mechanism, a concave die mechanism,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base has two sets of wheels. An overshaft is fix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runner. The overshaft runs through the wheel mechanism and is joined together with the gyro.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is arranged with a compressed inner cavity, and a semicircle compress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compressed inner cavity,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is fixed in a fixed matching connection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clap box. It is simple and easy to use. This equipment can meet the traffic congestion in public places, and it has strong power and intelligence. The use of compressio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共场所智能扫地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清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共场所智能扫地机。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设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环保清洁领域一直时比较备受瞩目的,其中在公共场所使用的扫地机多为大型车辆式,在一些不方便车辆开进的地方,没有办法进行工作,此设备可以满足在公共场所等交通较为拥挤的地方扫地,且具有很强的动力性及智能性,压缩功能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此设备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共场所智能扫地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公共场所智能扫地机,包括用于支撑整体框架的底座以及组成整体框架的主要机构,所述主要机构包括:转轮机构、动轮机构、吸气机构、压缩内腔半圆压缩机构、凹模机构,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两组转轮内腔,所述转轮内腔左右侧内壁固定设置有过轴,所述过轴贯穿转轮机构且与之回旋配合联接,所述底座上端内部设置有压缩内腔,所述压缩内腔内设置有半圆压缩机构,所述底座上端与拍击箱下端固定配合联接,所述拍击箱内设置有拍击内腔,所述拍击箱左右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四组拍击电动推杆,所述拍击电动推杆的输力杆贯穿所述拍击内腔左右侧内壁与拍击板固定配合联接,所述拍击内腔下端内壁设置有落料内腔,所述拍击内腔后端内壁设置有成组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后端设置有吸气机构,所述拍击内腔上端固定设置有拍挤箱盖板,所述拍挤箱盖板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控动力装置,从而构成整个智能扫地机,采用不同结构提高了智能扫地机的效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轮机构包括动轮机构、第一动轮板、第一被动轮、第一拖动轮、皮带、动轮机构、第二拖动轮、第二被动轮、第二动轮板,所述动轮机构右端内侧与第一拖动轮回旋配合联接,所述第一拖动轮可回旋的贯穿对称设置的第一动轮板,所述第一动轮板右端内侧与第一被动轮回旋配合联接,所述动轮机构左端内侧与第二拖动轮回旋配合联接,所述第二拖动轮可回旋的贯穿对称设置的第二动轮板,所述第二动轮板左端内侧与第二被动轮回旋配合联接,所述第一拖动轮、第一被动轮外周与一组皮带回旋配合联接,所述第二被动轮、第二拖动轮外周与另一组皮带回旋配合联接,从而使所述动轮机构的动力传递到了所述动力轮,拖动智能扫地机前进后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轮机构包括电转机、电转机平板、轮箱、轮箱内腔、主动齿盘、从动齿盘、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回旋转台,所述电转机固定设置于电转机平板前端面,所述电转机平板后端面与轮箱固定联接,所述轮箱内设置有轮箱内腔,所述电转机的输力杆可回旋的贯穿所述轮箱内腔前端内壁,所述输力杆后端与主动齿盘固定联接,所述主动齿盘与从动齿盘齿型配合联接,所述从动齿盘与第一拖动轮前端轴固定联接,所述第一拖动轮前端轴可回旋的贯穿设置于所述轮箱内腔后端右侧内壁的回旋转台,所述第一拖动轮前端轴固定设置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通过张紧带与从动带轮回旋配合联接,所述从动带轮与第二拖动轮前端轴固定联接,所述第二拖动轮前端轴同样可回旋的贯穿设置于所述轮箱内腔后端左侧内壁的回旋转台,上述机构对称设置于智能扫地机另一端,区别在于没有安装所述电转机、主动齿盘、从动齿盘,从而当遇到坡道等带有角度的路况时,依然可以有效前进且进行吸收垃圾的工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吸气机构包括风扇电转机、风扇、风扇箱内腔、滤网、风扇箱,所述风扇箱内设置有风扇箱内腔,所述风扇电转机前端与所述风扇箱后端固定配合联接,所述风扇箱前端与所述拍击箱后端固定配合联接,所述风扇电转机的输力杆贯穿所述风扇箱内腔后端内壁与风扇回旋配合联接,所述风扇箱内腔前端固定设置有滤网,从而使小车通过所述风扇回旋产生吸力使垃圾吸收进所述拍击内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半圆压缩机构包括线性电转机定子、隔板、线性电转机动子、半圆形冲模、凹模机构,所述压缩内腔左右侧下端内壁固定设置有两组线性电转机定子,所述线性电转机定子朝内一侧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内设置有滑行槽,所述滑行槽内可滑行的设置有线性电转机动子,所述线性电转机动子下端与所述线性电转机定子上端滑行配合联接,所述线性电转机动子前端固定设置有半圆形冲模,从而使所述半圆形冲模可以将垃圾推动压缩成型,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模机构包括压缩电动推杆、盛料平台、凹模,所述压缩电动推杆对称设置于所述线性电转机定子延伸出所述压缩内腔的部位,所述压缩电动推杆的输力杆与所述凹模固定配合联接,所述压缩电动推杆下端设置有盛料平台,所述盛料平台上端与所述凹模下端滑行配合联接,所述盛料平台后端与所述底座前端固定配合联接,从而使所述凹模可以前后移动,实现了垃圾的压缩成型及堆放排除的功效,提高了装载空间与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转轮机构在初始状态时,所述转轮机构可回旋的设置于底座下端的转轮内腔,所述转轮内腔左右侧内壁固定设置有过轴,所述过轴贯穿所述转轮机构,从而实现了所述转轮机构的正常运转,所述底座上端内部设置有压缩内腔,所述压缩内腔内设置有半圆压缩机构,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设置有拍击箱,所述拍击箱左右侧固定设置有拍击电动推杆,所述拍击电动推杆的动力轴与拍击板固定配合联接,所述拍击箱上端固定设置有拍挤箱盖板,所述拍挤箱盖板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控动力装置,所述拍击箱内设置有拍击内腔,所述拍击内腔下端内壁设置有落料内腔,所述拍击内腔后端内壁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后端设置有吸气机构,从而实现了所述吸气机构的吸气可以通畅,且保证所述吸气机构不会被垃圾所影响,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当智能扫地机在遇到坡面时,所述动轮机构工作,最先接触坡面的所述第二被动轮、第二拖动轮在所述皮带作用下上坡,在平面的所述第一拖动轮、第一被动轮在所述皮带的作用下继续推动智能扫地机前进,从而实现了上坡时依然具有强劲的动力。当智能扫地机需要拐弯时,设置于所述底座左右侧的转轮机构,产生不一样的回旋速度即可实现拐弯。当启动智能扫地机时,所述电转机输力杆拖动所述主动齿盘回旋,与主动齿盘齿型配合的从动齿盘也随之回旋,所述从动齿盘与所述第一拖动轮前端固定联接,所述第一拖动轮也随之回旋,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第一拖动轮前端固定联接,所述主动带轮通过张紧带与从动带轮回旋配合联接,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第二拖动轮固定配合联接,所述第一拖动轮的回旋就传递到了所述从动带轮、第二拖动轮,从而使智能扫地机正常运转。当智能扫地机遇到垃圾时,所述吸气机构工作将垃圾吸入,所述拍击电动推杆推动所述拍击板将垃圾挤压,通过所述落料内腔掉入所述压缩内腔内,在所述半圆压缩机构的推动下与所述凹模机构发生挤压成型,堆叠在所述盛料平台上端,垃圾堆满以后,所述半圆压缩机构将所有垃圾推动而出,落在专用垃圾筒里,从而实现了自动拾取垃圾并压缩放置于垃圾桶的过程,具有高智能化的特点。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此设备可以满足在公共场所等交通较为拥挤的地方扫地,且具有很强的动力性及智能性,压缩功能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此设备的承载能力。以上所述,仅为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公共场所智能扫地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共场所智能扫地机,包括用于支撑整体框架的底座以及组成整体框架的主要机构,所述主要机构包括:转轮机构、动轮机构、吸气机构、压缩内腔半圆压缩机构、凹模机构,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两组转轮内腔,所述转轮内腔左右侧内壁固定设置有过轴,所述过轴贯穿转轮机构且与之回旋配合联接,所述底座上端内部设置有压缩内腔,所述压缩内腔内设置有半圆压缩机构,所述底座上端与拍击箱下端固定配合联接,所述拍击箱内设置有拍击内腔,所述拍击箱左右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四组拍击电动推杆,所述拍击电动推杆的输力杆贯穿所述拍击内腔左右侧内壁与拍击板固定配合联接,所述拍击内腔下端内壁设置有落料内腔,所述拍击内腔后端内壁设置有成组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后端设置有吸气机构,所述拍击内腔上端固定设置有拍挤箱盖板,所述拍挤箱盖板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控动力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共场所智能扫地机,包括用于支撑整体框架的底座以及组成整体框架的主要机构,所述主要机构包括:转轮机构、动轮机构、吸气机构、压缩内腔半圆压缩机构、凹模机构,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两组转轮内腔,所述转轮内腔左右侧内壁固定设置有过轴,所述过轴贯穿转轮机构且与之回旋配合联接,所述底座上端内部设置有压缩内腔,所述压缩内腔内设置有半圆压缩机构,所述底座上端与拍击箱下端固定配合联接,所述拍击箱内设置有拍击内腔,所述拍击箱左右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四组拍击电动推杆,所述拍击电动推杆的输力杆贯穿所述拍击内腔左右侧内壁与拍击板固定配合联接,所述拍击内腔下端内壁设置有落料内腔,所述拍击内腔后端内壁设置有成组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后端设置有吸气机构,所述拍击内腔上端固定设置有拍挤箱盖板,所述拍挤箱盖板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控动力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场所智能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机构包括动轮机构、第一动轮板、第一被动轮、第一拖动轮、皮带、动轮机构、第二拖动轮、第二被动轮、第二动轮板,所述动轮机构右端内侧与第一拖动轮回旋配合联接,所述第一拖动轮可回旋的贯穿对称设置的第一动轮板,所述第一动轮板右端内侧与第一被动轮回旋配合联接,所述动轮机构左端内侧与第二拖动轮回旋配合联接,所述第二拖动轮可回旋的贯穿对称设置的第二动轮板,所述第二动轮板左端内侧与第二被动轮回旋配合联接,所述第一拖动轮、第一被动轮外周与一组皮带回旋配合联接,所述第二被动轮、第二拖动轮外周与另一组皮带回旋配合联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场所智能扫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轮机构包括电转机、电转机平板、轮箱、轮箱内腔、主动齿盘、从动齿盘、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回旋转台,所述电转机固定设置于电转机平板前端面,所述电转机平板后端面与轮箱固定联接,所述轮箱内设置有轮箱内腔,所述电转机的输力杆可回旋的贯穿所述轮箱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罗琼
申请(专利权)人:岑罗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