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振军专利>正文

永磁从动转子节能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876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10:32
一种永磁从动转子节能电动机,包括永磁定子体(1)、第一转子体端片(21)、第二转子体端片(22)、转子体主轴(6),永磁定子体(1)由极性相异的永磁体组成;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之间的空间位于永磁定子体(1)所形成的磁场内;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之间的十字电磁铁芯(8)的四个爪极方向上分别设置有永磁转轴,永磁转轴上有能围绕其灵活转动的永磁体;四个爪极的中部都缠绕有电磁线圈;转子体主轴(6)上设置有整流换向滑环(9)和正负电极碳刷。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永磁体在永磁定子体磁场里磁极灵活换向问题,实现了永磁能源的高效利用,节能效果更明显。

Permanent magnet driven rotor energy saving motor

A permanent magnet driven rotor energy saving motor, including permanent magnet stator body (1), first rotor end sheet (21), second rotor body end sheet (22), rotor body spindle (6), permanent magnet stator (1) composed of polar disparate permanent magnets; space between the first rotor end sheet (21) and second rotor body end plate (22) is located in the shape of permanent magnet stator (1). In the magnetic field, the permanent magnetic rotation axis is arranged on the four claw pole direction of the first rotor body end plate (21) and the second rotor body end sheet (22), and the permanent magnetic shaft has a permanent magnet which can revolve around it flexibly; the middle of the four claw poles are wrapped with electromagnetic coils, and the rotor body spindle (6) is provided with a commutation change. A slip ring (9) and a carbon brush with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magnetic pole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is flexible in the magnetic field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stator body, and realizes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energy, and the energy saving effect is more obvio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永磁从动转子节能电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是一种永磁从动转子节能电动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永磁电机一般均是由转子、定子、端盖、机壳、硅钢片和齿槽极片等组成,通过在转子或定子上铠装磁条的方法来制造永磁电机,这种永磁电机的形状与传统电动机相似,使用成本较高、制造工艺较复杂,节能效果不明显,制约了永磁体在电机领域中的正常应用。本专利技术人在专利ZL201720019431.1中提出了一种永磁转子屏蔽式节能电动机,其结构简单、使用性能好、节能效果明显。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永磁体的磁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更低、节能效果更明显的永磁从动转子节能电动机,本专利技术是把转子体内的永磁体由相对固定的位置改制成能围绕自身的轴心(永磁转轴)定向灵活旋转。通过转子体主轴上的整流换向滑环和正负电极碳刷给电磁线圈供电,根据电磁线圈通电方向的不同,永磁体可以围绕自身的转轴旋转换向,使永磁体上的磁极与电磁铁芯的磁极异性相吸,叠加到电磁铁芯上使之磁力增强磁转矩增大,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永磁体在永磁定子体磁场里磁极换向问题,使永磁体的磁能充分发挥在做有用功上,提高了永磁能源的高效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永磁从动转子节能电动机,包括永磁定子体(1)、第一转子体端片(21)、第二转子体端片(22)、转子体主轴(6)组成,其特征是永磁定子体(1)由极性相异的永磁体组成;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均为圆形且规格相同,转子体主轴(6)垂直穿过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的中心并与其固定在一起,所述的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之间的空间位于永磁定子体(1)所形成的磁场内。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之间设置有十字电磁铁芯(8),十字电磁铁芯(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的圆面上,转子体主轴(6)穿过十字电磁铁芯(8)的中心线并与之固定在一起;十字电磁铁芯(8)的四个爪极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平行于转子体主轴(6)而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转子体端片上的第一永磁转轴(71)、第二永磁转轴(72)、第三永磁转轴(73)、第四永磁转轴(74),四根永磁转轴上分别有能围绕其灵活转动的第一永磁体(31)、第二永磁体(32)、第三永磁体(33)、第四永磁体(34),四个永磁体均为圆柱状且磁极为径向磁极。十字电磁铁芯(8)的四个爪极的中部都缠绕有电磁线圈,爪极的端面为不对称的瓦状圆弧形,但其不对称的方向是一致的,其瓦状圆弧形和与其相对应的永磁体的圆柱形侧面一致,两个圆弧面相接近但不接触,不影响永磁体围绕自身的转轴转动。十字电磁铁芯(8)的四个爪极方向上还分别设置有四个横截面为蘑菇状的电磁铁芯,即第一电磁铁芯(51)、第二电磁铁芯(52)、第三电磁铁芯(53)、第四电磁铁芯(54),每个电磁铁芯的腰部都缠绕有缠绕方向一致的电磁线圈,即第一电磁线圈(41)、第二电磁线圈(42)、第三电磁线圈(43)、第四电磁线圈(44),每个电磁铁芯的两个端面分别固定在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的圆面上,每个电磁铁芯的上表面为圆弧形,其弧形和转子体端片(2)的外缘一致,每个电磁铁芯的下端为对称的瓦状圆弧形,其弧形和与其相对应的永磁体的圆柱形侧面一致,两个圆弧面相接近但不接触,不影响永磁体围绕自身的转轴转动。十字电磁铁芯(8)爪极中部的电磁线圈和蘑菇状电磁铁芯腰部的电磁线圈的缠绕方向是一致的。转子体主轴(6)上设置有整流换向滑环(9)和正负电极碳刷。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更低、节能效果更明显。解决了永磁体在永磁定子体磁场(转子体)里磁极灵活换向问题,使永磁体的磁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实现了永磁能源的高效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子体的轴向端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子体侧面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铁芯、电磁线圈及绕线方向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十字电磁铁芯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铁芯绕线原理图。图中标号:1-永磁定子体、21-第一转子体端片、22-第二转子体端片、31-第一永磁体、32-第二永磁体、33-第三永磁体、34-第四永磁体、41-第一电磁线圈、42-第二电磁线圈、43-第三电磁线圈、44-第四电磁线圈、51-第一电磁铁芯、52-第二电磁铁芯、53-第三电磁铁芯、54-第四电磁铁芯、6-转子体主轴、71-第一永磁转轴、72-第二永磁转轴、73-第三永磁转轴、74-第四永磁转轴、8-十字电磁铁芯、9-整流换向滑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1、2、3、4、5、6,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一种永磁从动转子节能电动机,包括永磁定子体(1)、第一转子体端片(21)、第二转子体端片(22)、转子体主轴(6)组成,其特征是永磁定子体(1)由极性相异的永磁体组成;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均为圆形且规格相同,转子体主轴(6)垂直穿过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的中心并与其固定在一起,所述的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之间的空间位于永磁定子体(1)所形成的磁场内。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之间设置有十字电磁铁芯(8),十字电磁铁芯(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的圆面上,转子体主轴(6)穿过十字电磁铁芯(8)的中心线并与之固定在一起;十字电磁铁芯(8)由四个均匀分布的四个爪极组成,可用硅钢片叠加在一起冲压而成,十字电磁铁芯(8)的四个爪极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平行于转子体主轴(6)而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转子体端片上的第一永磁转轴(71)、第二永磁转轴(72)、第三永磁转轴(73)、第四永磁转轴(74),四根永磁转轴上分别有能围绕其灵活转动的第一永磁体(31)、第二永磁体(32)、第三永磁体(33)、第四永磁体(34),四个永磁体均为圆柱状且磁极为径向磁极。十字电磁铁芯(8)的四个爪极的中部都缠绕有电磁线圈,爪极的端面为不对称的瓦状圆弧形,但其不对称的方向是一致的,其瓦状圆弧形和与其相对应的永磁体的圆柱形侧面一致,两个圆弧面相接近但不接触,不影响永磁体围绕自身的转轴转动。十字电磁铁芯(8)的四个爪极方向上还分别设置有四个横截面为蘑菇状的电磁铁芯,即第一电磁铁芯(51)、第二电磁铁芯(52)、第三电磁铁芯(53)、第四电磁铁芯(54),每个电磁铁芯都可用硅钢片叠加而成,每个电磁铁芯的腰部都缠绕有缠绕方向一致的电磁线圈,即第一电磁线圈(41)、第二电磁线圈(42)、第三电磁线圈(43)、第四电磁线圈(44),每个电磁铁芯的两个端面分别固定在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的圆面上,每个电磁铁芯的上表面为圆弧形,其弧形和转子体端片(2)的外缘一致,每个电磁铁芯的下端为对称的瓦状圆弧形,其弧形和与其相对应的永磁体的圆柱形侧面一致,两个圆弧面(永磁体弧面和电磁铁芯弧面)相接近但不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永磁从动转子节能电动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从动转子节能电动机,包括永磁定子体(1)、第一转子体端片(21)、第二转子体端片(22)、转子体主轴(6)组成,其特征是永磁定子体(1)由极性相异的永磁体组成;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均为圆形且规格相同,转子体主轴(6)垂直穿过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的中心并与其固定在一起,所述的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之间的空间位于永磁定子体(1)所形成的磁场内;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之间设置有十字电磁铁芯(8),十字电磁铁芯(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的圆面上,转子体主轴(6)穿过十字电磁铁芯(8)的中心线并与之固定在一起;十字电磁铁芯(8)的四个爪极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平行于转子体主轴(6)而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转子体端片上的第一永磁转轴(71)、第二永磁转轴(72)、第三永磁转轴(73)、第四永磁转轴(74),四根永磁转轴上分别有能围绕其灵活转动的第一永磁体(31)、第二永磁体(32)、第三永磁体(33)、第四永磁体(34),四个永磁体均为圆柱状且磁极为径向磁极;十字电磁铁芯(8)的四个爪极的中部都缠绕有电磁线圈,爪极的端面为不对称的瓦状圆弧形,但其不对称的方向是一致的,其瓦状圆弧形和与其相对应的永磁体的圆柱形侧面一致,两个圆弧面相接近但不接触,不影响永磁体围绕自身的转轴转动;十字电磁铁芯(8)的四个爪极方向上还分别设置有四个横截面为蘑菇状的电磁铁芯,即第一电磁铁芯(51)、第二电磁铁芯(52)、第三电磁铁芯(53)、第四电磁铁芯(54),每个电磁铁芯的腰部都缠绕有缠绕方向一致的电磁线圈,即第一电磁线圈(41)、第二电磁线圈(42)、第三电磁线圈(43)、第四电磁线圈(44),每个电磁铁芯的两个端面分别固定在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的圆面上,每个电磁铁芯的上表面为圆弧形,其弧形和转子体端片(2)的外缘一致,每个电磁铁芯的下端为对称的瓦状圆弧形,其弧形和与其相对应的永磁体的圆柱形侧面一致,两个圆弧面相接近但不接触,不影响永磁体围绕自身的转轴转动;十字电磁铁芯(8)爪极中部的电磁线圈和蘑菇状电磁铁芯腰部的电磁线圈的缠绕方向是一致的;转子体主轴(6)上设置有整流换向滑环(9)和正负电极碳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从动转子节能电动机,包括永磁定子体(1)、第一转子体端片(21)、第二转子体端片(22)、转子体主轴(6)组成,其特征是永磁定子体(1)由极性相异的永磁体组成;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均为圆形且规格相同,转子体主轴(6)垂直穿过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的中心并与其固定在一起,所述的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之间的空间位于永磁定子体(1)所形成的磁场内;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之间设置有十字电磁铁芯(8),十字电磁铁芯(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子体端片(21)和第二转子体端片(22)的圆面上,转子体主轴(6)穿过十字电磁铁芯(8)的中心线并与之固定在一起;十字电磁铁芯(8)的四个爪极方向上分别设置有平行于转子体主轴(6)而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转子体端片上的第一永磁转轴(71)、第二永磁转轴(72)、第三永磁转轴(73)、第四永磁转轴(74),四根永磁转轴上分别有能围绕其灵活转动的第一永磁体(31)、第二永磁体(32)、第三永磁体(33)、第四永磁体(34),四个永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振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