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057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装置,固定于散热器上,所述风扇装置包括一框架、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叶轮、两个第一固定条和两个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均固设于所述框架上,且位于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的自由末端均向外延伸越过所述框架的外缘,所述第一固定条的自由末端开设有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条的自由末端设有卡口,所述螺纹通孔和所述卡口均用于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风扇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牢固于散热器上,不松动且易拆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风扇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装置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扇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未及时完全散去而使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就会影响到发动机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能够对保证汽车在所有的工况下保持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通常在汽车内设置冷却系统,其中,散热器和冷却风扇就是该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中,冷却风扇都是安装在散热器上,冷却风扇的固定方式为螺栓简单固定和复杂框架结构固定。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螺栓简单固定方式会导致冷却风扇易松动,不牢固,而且复杂框架结构固定方式不便于将所述风扇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装置,以使风扇牢固以及便于拆卸。本技术提出一种风扇装置,固定于汽车内的散热器上,所述风扇装置包括一框架、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叶轮、两个第一固定条和两个第二固定条,所述框架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分别固设于所述框架的四边角,且位于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的自由末端均向外延伸并越过所述框架的外缘,所述第一固定条的自由末端开设有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条的自由末端设有卡口,所述螺纹通孔和所述卡口均用于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本技术中的风扇装置,设置一方形结构的框架以及在所述框架的四边角分别布置两个第一固定条和两个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位于框架的相对两侧,该结构设置使得所述风扇装置不再简单固定于散热器上,而是使所述风扇装置更加牢固稳定,同时,在所述第一固定条上开设螺纹通孔,在所述第二固定条上开设有卡口,所述螺纹通孔和所述卡口均可通过螺栓将所述风扇装置牢牢固定于所述散热器上,以使所述风扇装置更加牢固不松动。另外,因所述螺纹通孔采用闭合设计方式,所述卡口采用开口设计方式,所以在拆卸所述风扇装置的过程中,只需将所述螺纹通孔上的螺栓松动以拆卸所述风扇装置,而不需将所述卡口上的螺栓松动拆卸,进而使得拆卸容易且方便。本技术中的风扇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能牢牢固定于散热器上,且方便拆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条包括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所述第一固定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段和所述框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段和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夹角位于90°至155°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条包括第三固定段和第四固定段,所述第三固定段连接于所述第四固定段和所述框架之间,所述第三固定段和所述第四固定段的夹角位于90°至155°之间。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条的侧端设有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一圆孔,所述圆孔用于固定所述风扇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上均设有加强筋。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条的开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条的开口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卡口为U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叶轮由多片扇叶组成,所述扇叶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本技术的目的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风扇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风扇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风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该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扇装置,固定于散热器10上,所述风扇装置包括一框架20、叶轮30、两个第一固定条40和两个第二固定条50。所述框架20为方形框架结构。所述叶轮30固定于所述框架20上,且位于所述框架20内。所述叶轮30由多片扇叶组成,所述扇叶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条40固定于所述框架2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叶轮30的外围。所述第一固定条40包括第一固定段41和第二固定段42,所述第一固定段41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段42和所述框架20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段41固定于所述框架20上,所述第二固定段42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框架20上,所述第二固定段42的自由末端延伸至所述框架20的外缘,所述第二固定段42的自由末端设有一螺纹通孔43。所述螺纹通孔43用于通过螺栓将所述框架20以及所述叶轮30固定于散热器10上,以使所述风扇装置更加牢固不松动。另外,所述第一固定段4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42之间的夹角为155°,该设置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使得该风扇装置更加稳定牢固,不松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段4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42的夹角还可以为90°与155°之间的任意值。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条40是相向设置,即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条40的开口方向是相对的。所述第一固定段4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42均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增强所述第一固定段4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42的强度和钢性,使所述第一固定段4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42不易发生变形断裂,防止所述风扇装置因所述第一固定段4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42发生变形断裂而松动,不牢固。另外,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条40的第一固定段41的侧端设有一固定块44,所述固定块44上开设有一圆孔441,所述固定块44和所述圆孔441均用于将所述框架20牢牢固定于所述散热器10上,不易松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条50固定于所述框架20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条40的相对,且位于所述叶轮30的外围。所述第二固定条50包括第三固定段51和第四固定段52,所述第三固定段51连接于所述第四固定段52和所述框架20之间,以使所述第三固定段51固定于所述框架20上,所述第四固定段52的固定端设于所述框架20上,所述第四固定段52的自由末端延伸至所述框架20外,所述第四固定段52的自由末端开设有一卡口53,所述卡口53呈U型结构。其中,开设所述卡口53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所述风扇装置固定在所述散热器10上,还为了便于拆卸所述风扇装置。因为不需要将所述框架上的全部螺栓一个个拿掉,只需将所述第一固定条40上的螺栓拿掉之后,利用所述卡扣的结构,可直接从所述散热器10上拆卸所述风扇装置。另外,所述第三固定段51和所述第四固定段52之间的夹角为155°,该设置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使得该风扇装置更加稳定牢固,不松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固定段51和所述第四固定段52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90°与155°之间的任意值。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条50的开口相向设置,可以理解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条50的开口方向是相对的。所述第三固定段51和所述第四固定段52上均设有加强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风扇装置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装置,固定于汽车内的散热器上,所述风扇装置包括一框架和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方形结构,所述风扇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条和两个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分别固设于所述框架的四边角,且位于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的自由末端均向外延伸并越过所述框架的外缘,所述第一固定条的自由末端开设有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条的自由末端设有卡口,所述螺纹通孔和所述卡口均用于与所述散热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装置,固定于汽车内的散热器上,所述风扇装置包括一框架和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方形结构,所述风扇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条和两个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分别固设于所述框架的四边角,且位于所述框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的自由末端均向外延伸并越过所述框架的外缘,所述第一固定条的自由末端开设有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条的自由末端设有卡口,所述螺纹通孔和所述卡口均用于与所述散热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条包括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所述第一固定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段和所述框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段和所述第二固定段的夹角位于90°至15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条包括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枫胡珂张艳丽钟洪波廖冬琴熊伟黄勇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