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9563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包括连杆、牵引部、移动部和撞击部,连杆包括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和连接柱,撞击部和移动部分别串设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第二固定柱与第三固定柱之间设有一撞击台,牵引部包括固定块、延伸挡板和卡合板,卡合板与固定块之间设有一牵引槽,移动部包括移动块和撞击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合板和牵引槽的设计,对发动机喷油器起到了卡合固定的作用,再通过撞击板、撞击部和连杆的设计,以使采用将撞击板碰撞撞击部的方式,以带动连杆移动的方式控制进行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由于力矩较大使得对发动机喷油器的插拔力较大,进而提高了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效率。

Engine injector disassembl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gine fuel injector disassembly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connecting rod, a traction part, a moving part and an impact section. The connecting rod includes a first fixed column, a second fixed column, a third fixed column and a connecting column. The impact part and the moving part are in the first fixed column and the second fixed column, the second fixed column and the third fixed column. An impact table is arranged between a fixing block, an extension baffle and a plywood plate. A traction troug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lywood and the fixed block. The movable part includes a moving block and an impact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unction of clamping and fixing the engine fuel injector through the design of a plywood plate and a traction slot, and then through the impact plate, The design of the impact section and connecting rod is designed to control the disassembly of the engine fuel injector by using the impact plate to collide the impact part and drive the connecting rod movement to control the disassembly of the engine inj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燃油供给系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为发动机提供一定压力的燃油,保持油压恒定,并在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控制下,适时地向进气歧管或气缸内喷入适量的燃油,与进气形成良好的混合气。喷油器是燃油供给系中的重要零件,通常安装在进气歧管或气缸盖上,其作用是按照发动机ECU计算出的喷射正时和脉宽(喷油量),向进气歧管或气缸内喷射燃油。在对发动机进行维修时需要将喷油器进行拆除,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维修效率,使得人们对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效率越来越重视。现有的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采用的是人工手动拆卸的方式,操作人员通过手指直接抓取发动机喷油器,以达到对发动机喷油器的插拔效果。现有的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过程中,由于喷油器和缸盖之间的配合十分紧凑,再加上发动机有时运行时间比较长,积炭比较严重或者出现烧结的情况发生时,采用人工手动插拔的方式并不能有效的对喷油器进行拆卸,进而导致拆卸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卸效率高的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一种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包括连杆和依序与所述连杆连接的牵引部、移动部及撞击部,所述连杆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和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柱末端的连接柱,所述撞击部和所述移动部分别串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上,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半径,以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与所述第三固定柱之间形成一撞击台,所述牵引部包括固定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延伸挡板和设于所述延伸挡板内壁上的卡合板,所述延伸挡板垂直所述固定块表面并背向所述第三固定柱延伸,所述卡合板垂直所述延伸挡板的内壁朝内延伸,以使所述卡合板与所述固定块之间形成一牵引槽,所述牵引槽用于卡合固定所述发动机喷油器,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块和设于所述移动块两侧的撞击板;当所述撞击板对所述撞击部进行碰撞时,以进行所述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当所述撞击板对所述撞击台进行碰撞时,以进行所述发动机喷油器的安装。上述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通过所述卡合板和所述牵引槽的设计,有效的对所述发动机喷油器起到了卡合固定的作用,再通过所述撞击板、所述撞击部和所述连杆的设计,以使采用将所述撞击板碰撞所述撞击部的方式,以带动所述连杆移动的方式控制进行所述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由于力矩较大使得对所述发动机喷油器的插拔力较大,进而提高了所述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效率,通过所述撞击台的设计,以使所述撞击板碰撞所述撞击台时对所述发动机喷油器起到了安装固定的功能,通过所述移动块的设计,增大了所述移动部的重量,以保障了所述撞击板对所述撞击部或所述撞击台的碰撞力,且所述移动块起到了承载工作人员手掌的作用,进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所述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的操作,提高了对所述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效率,上述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由于采用撞击力的方式进行所述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和安装,进而能有效的对所述发动机喷油器进行拆卸和安装,提高了拆卸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台上设有固定通孔,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固定通孔内,所述固定通孔与所述连接柱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结构,且所述固定通孔的深度等于所述连接柱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撞击部上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柱设于所述连接通孔内,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柱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结构,且所述连接通孔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撞击部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一侧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半径从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连接面朝向所述连接通孔依序减小。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槽的半径大于所述连接通孔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半径。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和所述撞击板的中部均设有移动通孔,所述移动通孔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半径。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和所述撞击板均采用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移动块的半径小于所述撞击板的半径,以形成一抓取槽。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和/或所述撞击板上设有减重通孔,所述减重通孔垂直贯穿所述移动块和/或所述撞击板。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部和所述撞击部均与所述连杆的中轴线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朝向所述第三固定柱的一侧设有倒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牵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牵引部的倒立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撞击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撞击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相关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解释。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本技术的公开面更加得充分。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100,包括连杆10和依序与所述连杆10连接的牵引部20、移动部30及撞击部40,所述连杆10采用实心钢棒,所述连杆10用于对所述牵引部20、所述移动部30和所述撞击部40起到承载固定的作用,以提高所述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牵引部20用于对发动机喷油器进行卡合固定,进而防止了对所述发动机喷油器进行拆卸或安装时的位置晃动,提高了所述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100的拆卸及安装效率,所述移动部30滑动设于所述连杆10上,所述移动部30用于对所述撞击部40进行碰撞,以使控制所述连杆10进行移动,进而为所述牵引部20提供了拆卸力,所述撞击部40采用内空结构的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撞击部40用于对所述移动部30起到承载撞击的作用,以保证了所述牵引部20上拆卸力的产生。请参阅图2,所述连杆10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固定柱11、第二固定柱12、第三固定柱13和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柱13末端的连接柱14,所述撞击部40和所述移动部30分别串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柱11和所述第二固定柱12上,所述第一固定柱11用于所述连杆10与所述撞击部40之间的连接,所述连接柱14用于所述连杆10与所述牵引部20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柱13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柱12的半径,以在所述第二固定柱12与所述第三固定柱13之间形成一撞击台15,所述撞击台15用于承载所述移动部30对所述第三固定柱13的碰撞,以在所述第三固定柱13和所述牵引部20上产生安装碰撞力,进而可带动所述发动机喷油嘴朝向缸体嵌入,以使对所述发动机喷油嘴起到了安装功能。请参阅图3至图4,所述牵引部20包括固定块21、设于所述固定块21上的延伸挡板22和设于所述延伸挡板22内壁上的卡合板23,所述延伸挡板22垂直所述固定块21表面并背向所述第三固定柱13延伸,所述卡合板23垂直所述延伸挡板22的内壁朝内延伸,以使所述卡合板23与所述固定块21之间形成一牵引槽25,所述牵引槽25采用U型槽结构,所述牵引槽25用于卡合固定所述发动机喷油器,当所述发动机喷油嘴卡合在所述牵引槽25内时,可通过带动所述牵引部20的上下移动,以控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和依序与所述连杆连接的牵引部、移动部及撞击部,所述连杆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和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柱末端的连接柱,所述撞击部和所述移动部分别串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上,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半径,以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与所述第三固定柱之间形成一撞击台,所述牵引部包括固定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延伸挡板和设于所述延伸挡板内壁上的卡合板,所述延伸挡板垂直所述固定块表面并背向所述第三固定柱延伸,所述卡合板垂直所述延伸挡板的内壁朝内延伸,以使所述卡合板与所述固定块之间形成一牵引槽,所述牵引槽用于卡合固定所述发动机喷油器,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块和设于所述移动块两侧的撞击板;当所述撞击板对所述撞击部进行碰撞时,以进行所述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当所述撞击板对所述撞击台进行碰撞时,以进行所述发动机喷油器的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和依序与所述连杆连接的牵引部、移动部及撞击部,所述连杆包括依序连接的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和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柱末端的连接柱,所述撞击部和所述移动部分别串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上,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半径,以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与所述第三固定柱之间形成一撞击台,所述牵引部包括固定块、设于所述固定块上的延伸挡板和设于所述延伸挡板内壁上的卡合板,所述延伸挡板垂直所述固定块表面并背向所述第三固定柱延伸,所述卡合板垂直所述延伸挡板的内壁朝内延伸,以使所述卡合板与所述固定块之间形成一牵引槽,所述牵引槽用于卡合固定所述发动机喷油器,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块和设于所述移动块两侧的撞击板;当所述撞击板对所述撞击部进行碰撞时,以进行所述发动机喷油器的拆卸,当所述撞击板对所述撞击台进行碰撞时,以进行所述发动机喷油器的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上设有固定通孔,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固定通孔内,所述固定通孔与所述连接柱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结构,且所述固定通孔的深度等于所述连接柱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喷油器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部上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姗姗王虹宇陈齐晓彭永文苏景芳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