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801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所述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包括:防砸探测单元、车辆识别一体单元、道闸控制单元。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与防砸探测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所述防砸探测单元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防跟车和二次道闸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
本技术涉及图像处理、视频监控以及智能交通,特别涉及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私家车的数量也极具增多。生活社区以及各生活配套场所的停车场每日流量呈现饱和状态,车辆不间断的驶入、驶离车场成为每日的常态。由于前后车辆距离过近,当前车未完全驶离道闸下方时,后车已完成车辆识别工作。虽然道闸正常接收到两次开闸指令,但是由于道闸本身不具备车辆计数功能,导致前车通过道闸下方后,道闸错误认为前后两车均已通过车道,进行了道闸关闭处理。该问题会导致后车在完成车辆识别工作后无法正常入场的情况。现有处理该问题的技术主要有两种:(1)人工使道闸开闸;(2)后车倒退,再次行驶至车辆识别功能区,使道闸再次接受开闸指令。第一种方法的缺点是会耗费更多的人力成本;第二种方法的缺点则是操作不方便。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证不增加购买成本的同时,需要提出一种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所述出入口车辆识别系统包括:车辆识别一体单元、防砸探测单元、道闸控制单元。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与防砸探测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所述防砸探测单元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包括:图像采集模块、车辆识别模块、相机控制模块、计数模块。所述道闸控制单元包括:道闸控制模块和道闸。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出入口的场景图像,并输出给所述车辆识别模块;所述车辆识别模块用于从场景图像中识别出车辆,并将车辆驶入信号输出给所述相机控制模块;所述相机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发送开闸信号;所述计数模块用于计算车辆数值。进一步地,所述相机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车辆识别模块中的车辆是否为权限开闸车辆,当判断为不是权限开闸车辆时,不发送开闸信号;所述相机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权限开闸车辆时,所述相机控制模块同时发送开闸信号给所述道闸控制模块和车辆数值加1指令给所述计数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相机控制模块用于将接收到所述计数模块发送的开闸指令,发送开闸信号给所述道闸控制模块。进一步地,所述计数模块接收到所述相机控制模块车辆数值加1时,车辆数值加1。当车辆数值大于0时,每隔时间阈值发送一次开闸指令给所述相机控制模块,当发送次数累积到次数限制阈值时,停止发送开闸指令,车辆数值减1。当车辆数值等于0时,停止发送开闸指令。进一步地,所述计数模块接收到所述防砸探测单元发送的防砸探测车辆驶入信号时,车辆数值减1。进一步地,所述防砸探测单元用于探测到通过防砸探测单元的车辆,当防砸探测单元检测到车辆驶入时,发送防砸探测车辆驶入信号给所述计数模块和所述道闸控制模块;当防砸探测单元探测到车辆驶离时,发送防砸探测车辆驶离信号给所述道闸控制模块。进一步地,所述道闸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相机控制模块发送的开闸信号和所述防砸探测单元发送的防砸探测车辆驶入信号和防砸探测车辆驶离信号。当所述道闸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相机控制模块发送的开闸信号时,发送给所述道闸开闸信号;当所述道闸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防砸探测单元发送的防砸探测车辆驶入信号和防砸探测车辆驶离信号后,发送给所述道闸闭闸信号。进一步地,所述道闸用于控制道闸的开启或者关闭。当所述道闸接收到所述道闸控制模块发送的开闸信号后控制道闸开启;所述道闸接收到所述道闸控制模块发送的闭闸信号后控制道闸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一方面不会增加购买装置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准确的保证车辆的正确通行。不会产生前车通过道闸口,而后车无法正常驶离道闸口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按照本技术的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1、车辆识别一体单元11、防砸探测单元12、道闸控制单元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1包括:车辆识别一体单元11、防砸探测单元12、道闸控制单元13。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11与防砸探测单元12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11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13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所述防砸探测单元12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13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具体地,所述数据的传输包括:防砸探测车辆驶入信号、防砸探测车辆驶离信号、开闸信号。图1为本技术的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1包括:车辆识别一体单元11、防砸探测单元12、道闸控制单元13。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11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11、车辆识别模块112、相机控制模块113、计数模块114。所述道闸控制单元13包括:道闸控制模块131和道闸132。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111用于采集出入口的场景图像,并输出给所述车辆识别模块112;所述车辆识别模块112用于从场景图像中识别出车辆,并将车辆驶入信号输出给所述相机控制模块113;所述相机控制模块113用于判断是否发送开闸信号;所述计数模块114用于计算车辆数值。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模块111为现有的图像采集设备或装置。例如,CCD相机或者CMOS相机。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识别模块112为现有的车辆识别设备或装置。例如,基于背景减除的车辆识别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相机控制模块113用于判断所述车辆识别模块112中的车辆是否为权限开闸车辆,当判断为不是权限开闸车辆时,不发送开闸信号;所述相机判断模块113判断为是权限开闸车辆时,所述相机控制模块113同时发送开闸信号给所述道闸控制模块131和车辆数值加1指令给所述计数模块114。所述权限开闸车辆为设置的能够通行的车辆。具体地,所述权限开闸车辆可以为人工设置的白名单车辆。进一步地,所述相机控制模块113用于将接收到所述计数模块114发送的开闸指令,发送开闸信号给所述道闸控制模块131。进一步地,所述计数模块114接收到所述相机控制模块113车辆数值加1时,车辆数值加1。当车辆数值大于0时,每隔时间阈值发送一次开闸指令给所述相机控制模块113,当发送次数累积到次数限制阈值时,停止发送开闸指令,车辆数值减1。当车辆数值等于0时,停止发送开闸指令。所述次数限制阈值等于车辆数值乘以计数阈值。进一步地,所述车辆数值初始设置为0。所述时间阈值取值范围为1~5秒。例如,时间阈值可以为2秒或者3秒。所述计数阈值取值范围为1~10。例如,计数阈值可以为3或者5。进一步地,所述计数模块114接收到所述防砸探测单元12发送的防砸探测车辆驶入信号时,车辆数值减1。所述防砸探测单元12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地感线圈、雷达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等。进一步地,所述防砸探测单元12用于探测到通过防砸探测单元的车辆,当防砸探测单元检测到车辆驶入时,发送防砸探测车辆驶入信号给所述计数模块114和所述道闸控制模块131;当防砸探测单元探测到车辆驶离时,发送防砸探测车辆驶离信号给所述道闸控制模块131。具体地,所述防砸探测单元12为地感线圈,如果当前时刻探测到车辆而上一时刻没有探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车辆识别一体单元、防砸探测单元、道闸控制单元;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与防砸探测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所述防砸探测单元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入口车辆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车辆识别一体单元、防砸探测单元、道闸控制单元;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与防砸探测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所述防砸探测单元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之间存在数据的传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识别一体单元包括:图像采集模块、车辆识别模块、相机控制模块、计数模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包括:道闸控制模块和道闸。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闸控制单元包括:道闸控制模块和道闸;所述相机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车辆识别模块中的车辆是否为权限开闸车辆,当判断为不是权限开闸车辆时,不发送开闸信号;所述相机控制模块判断为是权限开闸车辆时,所述相机控制模块同时发送开闸信号给所述道闸控制模块和车辆数值加1指令给所述计数模块;其中,所述权限开闸车辆为设置的能够通行的车辆。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控制模块用于将接收到所述计数模块发送的开闸指令,发送开闸信号给所述道闸控制模块。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模块接收到所述相机控制模块车辆数值加1时,车辆数值加1;当车辆数值大于0时,每隔时间阈值发送一次开闸指令给所述相机控制模块,当发送次数累积到次数限制阈值时,停止发送开闸指令,车辆数值减1;当车辆数值等于0时,停止发送开闸指令;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宇康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前海华夏智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