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776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包括承台面板、承台基座、轨道、传动齿轮、铰接杆和调节齿板,承台面板设置于承台基座的上方,承台基座设置于轨道上,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铰接杆两端分别铰接于承台面板和承台基座上,调节齿板设置于承台面板上,调节齿板的侧边为弧形结构,并与第二驱动装置的传动齿轮相啮合,通过将车辆对正平台分为轨道、承台面板和承台基座三个部分,使得承台面板得以在铰接杆的限制下在承台基座上沿弧形齿板做水平方向移动,在水平移动过程中使承台面板的中心偏离承台基座的中心,便于对车辆的放置角度以及中心均进行对正,便于提取机构对中心对齐的车辆进行准确提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正逐年提高。在车辆满足了民众的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同时,也对现有的道路及停车场等空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城市区域的空间限制以及地价的大幅上涨,因此无法对停车场的用地面积进行大幅扩张,车辆的停放成本也在大幅提高,在平面空间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立体车库便应运而生。在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立体车库均采用存放单元和车辆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车辆的停放,部分立体车库采用了提取装置,将车辆停放于待存放位置,通过吊装或转运设备将停放于待存放位置的车辆放置于存放位置。然而受到驾驶员的驾驶水平影响,在车辆停放至待存放位置时,车辆的位置均或多或少存在角度或水平位置上的偏移,而提取装置对偏移的车辆进行转运的过程中便容易与车辆之间发生磕碰,甚至会出现无法稳定抓持车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停放出现角度或水平位置上的偏移时提取装置容易与车辆发生磕碰以及无法抓持车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面板、承台基座、轨道、传动齿轮、铰接杆和调节齿板;所述承台面板设置于承台基座的上方;所述承台基座设置于轨道上,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承台基座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与轨道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出轴和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铰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承台面板上,另一端铰接于承台基座上,车辆承台通过铰接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调节齿板设置于承台面板上,调节齿板的侧边为弧形结构,调节齿板的齿条设置于弧形结构的侧边上,并与第二驱动装置的传动齿轮相啮合。进一步地,还包括齿条,齿条沿轨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出轴和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一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一传动装置的传动齿轮与轨道的齿条相啮合。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设置于承台基座上,所述轨道为U型结构,第一支撑轮与轨道U型结构底部的顶面相接触,第二支撑轮与U型结构两侧的内侧面相接触。进一步地,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设置于承台面板的底面。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为万向轮。进一步地,还包括车轮导槽,所述车轮导槽设置于承台面板的顶面,并沿承台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车轮导引板,所述车辆导引板设置于承台面板的侧边。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承台面板上,并设置于铰接杆的两侧。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车辆对正平台分为轨道、承台面板和承台基座三个部分,承台面板和承台基座通过铰接杆进行铰接,并通过驱动装置的齿轮啮合承台面板上的弧形齿板,使得承台面板得以在铰接杆的限制下在承台基座上沿弧形齿板做水平方向移动,在水平移动过程中使承台面板的中心偏离承台基座的中心,并通过轨道对位置进行进一步调节,防止车辆在承台面板上进行角度调整后车辆的中心位置依旧偏离提取位置,便于对车辆的放置角度以及中心均进行对正,便于提取机构对中心对齐的车辆进行准确提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包括车辆存放层、车辆存放单元、车辆提取模块和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所述车辆存放单元可移动地设置于车辆存放层上,每个车辆存放层上设有一个车辆存放单元大小的提取空间,车辆提取模块可移动地设置于车辆存放层的顶面,车辆提取模块上设有升降装置,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设置于车辆存放层位于地面上的一层,所述车辆对正平台为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车辆对正平台设置于立体车库位于地面上的一层,在车辆提取模块的升降装置穿过车辆存放层的提取空间降至地面层上进行车辆提取时,车辆对正平台将车辆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角度和中心位置进行调整,以对齐提取装置的抓取中心位置,便于提取装置将车辆抓起,并进行存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承台面板;101-1、调节齿板;101-2、滚轮;101-3、车轮导槽;101-4、车轮导引板;101-5、加强筋;102、承台基座;102-1、第一支撑轮;102-2、第二支撑轮;103、轨道;103-1、齿条;104、第一驱动装置;105、第二驱动装置;105-1、传动齿轮;106、铰接杆;201、车辆存放层;301、车辆存放单元;401、车辆提取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包括承台面板101、承台基座102和轨道103。承台基座102上设有第一驱动装置104和第二驱动装置105(本实施例中选用电机作为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104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齿轮,轨道103的长度方向上设有齿条103-1,第一驱动装置104的齿轮和轨道103上的齿条103-1相啮合。承台面板101通过铰接杆106设置于承台基座102上,铰接杆106的一端与承台面板101相铰接,另一端铰接于承台基座102第二驱动装置105的动力输出轴上。调节齿板101-1设置于承台面板101上,调节齿板101-1设有齿条的弧形面朝向承台面板101的中心方向,并与第二驱动装置105上的传动齿轮105-1相啮合(本实施例中铰接杆、第二驱动装置和调节齿板的数量为两个,铰接杆、第二驱动装置和调节齿板一一对应,并分别设置于承台面板的两侧)。根据上述结构,在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将车辆停放至承台面板上,随后启动第二驱动装置工作,第二驱动装置带动传动齿轮在调节齿板弧形面的齿条上转动,承台面板在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沿调节齿板的弧形面进行转动和移动,并通过铰接杆限制承台面板的移动范围,使得车辆的中心在承台面板两侧的铰接杆及调节齿板的带动下进行调节,将车辆的中心通过承台面板中心的移动进行调节,并且承台基座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沿轨道移动,进一步对车辆的中心位置进行调整,随后将调整好中心位置的车辆通过提取装置移动至立体车库的存放位中进行存放。请参阅图1,在上述实施例中,轨道103上设有齿条103-1,齿条103-1沿轨道10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驱动装置104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齿轮,第一驱动装置104的齿轮与轨道103上的齿条103-1相啮合,通过在轨道上设置齿条,便于使承台基座和承台面板在轨道上得以通过电机进行驱动。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也可以选用伸缩气缸、螺杆电机使承台基座在轨道上移动,也可使用卷扬机通过绳索连接承台基座,使承台基座通过两侧的绳索伸出或卷起沿轨道进行移动。请参阅图1,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支撑轮102-1和第二支撑轮102-2,轨道103为U形结构,第一支撑轮102-1和第二支撑轮102-2均设置于承台基座102上,第一支撑轮102-1与U形结构的轨道103内侧底部相接触,第二支撑轮102-2与U形结构的轨道103内侧面的两侧边相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面板、承台基座、轨道、传动齿轮、铰接杆和调节齿板;所述承台面板设置于承台基座的上方;所述承台基座设置于轨道上,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承台基座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与轨道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出轴和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铰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承台面板上,另一端铰接于承台基座上,车辆承台通过铰接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调节齿板设置于承台面板上,调节齿板的侧边为弧形结构,调节齿板的齿条设置于弧形结构的侧边上,并与第二驱动装置的传动齿轮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面板、承台基座、轨道、传动齿轮、铰接杆和调节齿板;所述承台面板设置于承台基座的上方;所述承台基座设置于轨道上,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承台基座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与轨道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出轴和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铰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承台面板上,另一端铰接于承台基座上,车辆承台通过铰接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调节齿板设置于承台面板上,调节齿板的侧边为弧形结构,调节齿板的齿条设置于弧形结构的侧边上,并与第二驱动装置的传动齿轮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齿条,齿条沿轨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出轴和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一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一传动装置的传动齿轮与轨道的齿条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车辆对正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设置于承台基座上,所述轨道为U型结构,第一支撑轮与轨道U型结构底部的顶面相接触,第二支撑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再煊李炎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汇创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