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36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包括机壳及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的轴、安装在所述轴两端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外侧的第一端盖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外侧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轴承连通,所述轴内具有一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具有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油润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有30%~60%的能源消耗于克服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上,80%的机器零部件损坏是磨损引起的,而在发生的设备事故中,因润滑不良所引起的约占70%,因此,正确、合理的润滑系统是尤为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电机。高速电机一般转速可达20000-100000rpm,旋转不平衡,负荷变化大,高速电机一般采用钢珠或滑动轴承,供油润滑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多个供油口结构,导致结构复杂。而且,高速电机运行产生大量热量,如何对电机内部进行冷却也是一大挑战。现有技术中有采用额外的冷却结构的做法,但这种做法增加了设计、制造和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其简化了轴承润滑结构,还能起到冷却电机的作用。本技术提出一种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包括机壳及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的转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两端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外侧的第一端盖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外侧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轴承连通,所述转轴内具有一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具有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使得通过进油口注入的润滑油能通过所述供油通道到达所述第一轴承以对所述第一轴承进行润滑。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润滑结构包括一甩油盘,所述甩油盘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所述甩油盘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一端连通以将润滑油从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一端引导至所述第一轴承进行润滑。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甩油盘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轴承连通;所述转轴在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一端对应所述第一空腔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径向孔,所述径向孔的一端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二端为开口端,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轴承和转轴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进油口、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轴承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两端分别安装有支撑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固定件和支撑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安装至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安装至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机壳、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共同形成一密封空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设有第一出油口,以将所述高速电机内的润滑油排出,所述第一出油口位于所述机壳对应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出油口之间形成一第一出油通道,以使得对所述第一轴承进行润滑的润滑油经所述第一出油通道进入所述第一出油口排出,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出油口之间形成一第二出油通道,以使得至少部分对所述第二轴承进行润滑的润滑油经所述第二出油通道进入所述第一出油口排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油通道包括第二出油口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机壳内部空间连通并形成于所述机壳对应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所述连接通道形成于所述机壳的壁部内并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至所述第一出油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油口贯穿所述机壳的壁部,所述第二出油口的位于所述机壳壁外侧的一端被封住,使得进入所述第二出油口的润滑油只能经由所述连接通道流向所述第一出油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气孔,用于向所述密封空间内注射空气。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简化了高速电机轴承润滑结构,在转子做空心结构,可通油、供油,从一端供给润滑油,能润滑前后轴承,油通过转子中心又可以吸热,还起了冷却电机的作用,并且空心结构减小了转子的转动惯量,提高电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电机油润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技术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如图1所示,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包括机壳11、第一端盖13、第二端盖14、第一固定件15和第二固定件16。第一固定件15和第二固定件16分别固定在机壳11两端,第一端盖13固定在第一固定件15外端面上,第二端盖14固定在第二固定件16外端面上,从而使机壳11、第一端盖13、第二端盖14、第一固定件15以及第二固定件16共同形成一密封空间。电机的转子和定子均设置于该密闭空间中。定子包括固定在壳体11内壁的定子绕组18。转子包括转轴30和固定在转轴30上的永磁体17,如此,永磁体17与转轴30一起转动。其中,永磁体17与定子绕组18正对,两者之间形成一气隙,以允许两者相对旋转。转轴30两端分别被第一轴承21和第二轴承22可转动地支撑。第一轴承21被第一固定件15定位,并与第一端盖13在轴向上对应。第二轴承22被第二固定件16对应,并与第二端盖14在轴向上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21和第二轴承22为滚珠轴承,这仅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承21和第二轴承22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轴承,例如滑动轴承,本技术对轴承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只要能对转轴30提供稳定的转动支撑即可。在本实施例中,转轴30为空心轴,其内具有供油通道31,供油通道31具有相反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第一端311上设置有轴孔32,第一端311通过轴孔32与第一轴承21连通,第二端312为开口端,第二端盖14与第二轴承22和转轴30之间形成一空腔25,在第二端盖14上设置有进油口27,进油口27由空腔25与第二轴承22和第二端312连通,从而使得润滑油通过进油口27直喷进入空腔25先润滑第二轴承22,润滑油同时由空腔25进入第二端312,经过转轴30内的供油通道31到达第一端311,通过轴孔32进入第一轴承从而润滑第一轴承21,而且在润滑油经过供油通道31时,还能带走电机转子内的热量,起到冷却的效果。另外,设置空心轴还可以降低转轴的转动惯量,提高转动稳定性。更具体的,油润滑结构包括甩油盘33,其设置在第一轴承21和第一端盖13之间,该甩油盘33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空腔331和第二空腔332,轴孔32设置在第一端311对应第一空腔331的位置,轴孔32沿转轴30的径向延伸贯通转轴30的轴壁,第一空腔331通过轴孔32与供油通道31的第一端311连通,第二空腔332与第一轴承21连通,在电机运行时,由于转轴30高速旋转,其中的润滑油甩出到甩油盘33的第一空腔331,由于第一空腔331与第二空腔332连通,润滑油输送到第二空腔332,进而润滑第一轴承21。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1上设有用于排出润滑油的第一出油口41,第一出油口41位于机壳11上靠近第一轴承21的一端,并与机壳11内的密封空间连通。更具体的,第一出油口41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包括机壳及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的转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两端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外侧的第一端盖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外侧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轴承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内具有一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具有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使得通过进油口注入的润滑油能通过所述供油通道到达所述第一轴承以对所述第一轴承进行润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包括机壳及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的转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两端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外侧的第一端盖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外侧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轴承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内具有一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具有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使得通过进油口注入的润滑油能通过所述供油通道到达所述第一轴承以对所述第一轴承进行润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润滑结构包括一甩油盘,所述甩油盘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所述甩油盘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一端连通以将润滑油从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一端引导至所述第一轴承进行润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轴承连通;所述转轴在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一端对应所述第一空腔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径向孔,所述径向孔的一端与所述供油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二端为开口端,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轴承和转轴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进油口、所述供油通道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轴承连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机油润滑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辉钟跃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