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735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120重量份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调节剂调节PH=9,保持40℃,加入5~12重量份的磷酸盐、3~10重量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8重量份的对甲苯磺酸、8~15重量份的硫化橡胶和5~10重量份的丙二醇,在20KW的超声波条件下分散2h;之后依次加入8~12重量份的发泡剂、5~12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5~7重量份的开孔剂、10~15重量份的固化剂,混合后搅拌均匀,在频率为2450兆赫、功率为2KW的发泡炉中微波发泡2min,然后230℃的烘箱中烘干1h,得到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可有效地提高三聚氰胺泡绵材料的韧性、降低脆性、使其具有更加稳定的阻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三聚氰胺泡绵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绵是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基体,经过特殊的发泡工艺制得的泡沫塑料,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硬质泡沫在不添加任何阻燃剂的情况下,燃烧时迅速碳化,并且不发生流滴现象,同时立即释放产生的惰性气体将氧气隔绝,从而减缓燃烧。三聚氰胺泡沫除比普通泡沫质量轻、保温性能好之外,还具有良好的吸声性、隔热性、耐湿热稳定性、卫生安全性、加工性等性能,适合作为保温材料。传统树脂、泡沫类制品原料来源广泛,虽然有着优异的性能,在生产中占有稳定的地位,但是易于着火燃烧,阻燃性较差,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绵材料虽然自身具有一定阻燃性,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绵应用场所多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对阻燃要求较高,仅仅依靠自身阻燃性依然不能达到阻燃要求,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资源浪费甚至安全事故,因此,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绵材料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绵的阻燃性,对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绵产品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有效地提高三聚氰胺泡绵材料的韧性、降低脆性、使其具有更加稳定的阻燃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120重量份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调节剂调节PH=9,保持40℃,加入5~12重量份的磷酸盐、3~10重量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8重量份的对甲苯磺酸、8~15重量份的硫化橡胶和5~10重量份的丙二醇,在20KW的超声波条件下分散2h,最后30min同时搅拌;之后依次加入8~12重量份的发泡剂、5~12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5~7重量份的开孔剂、10~15重量份的固化剂,混合后搅拌均匀,在频率为2450兆赫、功率为2KW的发泡炉中微波发泡2min,然后230℃的烘箱中烘干1h,得到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优选地,所述调节剂为六次甲基四胺。优选地,所述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钙、磷酸钙、焦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酸式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钠或焦磷酸钠。优选地,所述硫化橡胶为聚硫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二元乙丙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优选地,所述发泡剂为正丁烷、正戊烷、正己烷或二氯四氟乙烷。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苯磺酸钠。优选地,所述开孔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偶氮二异庚腈。优选地,所述固化剂为甲酸或乙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加入磷酸盐、对甲苯磺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丙二醇,磷酸盐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结合生成稳定磷酸阻燃剂,对甲苯磺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丙二醇使磷酸盐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在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空间结构中,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具备优良的抗拉性能、耐热性能、阻燃性和结构稳定性,有效地提高三聚氰胺泡绵材料的韧性、降低脆性、使其具有更加稳定的阻燃性。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抗压强度≥0.893MPa,泡沫密度≥4.7kg/m3,极限氧指数≥4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120重量份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六次甲基四胺调节PH=9,保持40℃,加入5重量份的磷酸盐、8重量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重量份的对甲苯磺酸、15重量份的硫化橡胶和5重量份的丙二醇,在20KW的超声波条件下分散2h,最后30min同时搅拌;之后依次加入8重量份的发泡剂、9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5重量份的开孔剂、12重量份的固化剂,混合后搅拌均匀,在频率为2450兆赫、功率为2KW的发泡炉中微波发泡2min,然后230℃的烘箱中烘干1h,得到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本实施例中的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铵。本实施例中的硫化橡胶为聚硫橡胶。本实施例中的发泡剂为正丁烷。本实施例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本实施例中的开孔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本实施例中的固化剂为甲酸。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得的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抗压强度为0.933MPa,泡沫密度为5.5kg/m3,极限氧指数为46。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120重量份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六次甲基四胺调节PH=9,保持40℃,加入6重量份的磷酸盐、7重量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重量份的对甲苯磺酸、13重量份的硫化橡胶和5重量份的丙二醇,在20KW的超声波条件下分散2h,最后30min同时搅拌;之后依次加入8重量份的发泡剂、8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5重量份的开孔剂、12重量份的固化剂,混合后搅拌均匀,在频率为2450兆赫、功率为2KW的发泡炉中微波发泡2min,然后230℃的烘箱中烘干1h,得到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本实施例中的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铵。本实施例中的硫化橡胶为丁苯橡胶。本实施例中的发泡剂为正戊烷。本实施例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本实施例中的开孔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本实施例中的固化剂为乙酸。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得的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抗压强度为0.933MPa,泡沫密度为5.2kg/m3,极限氧指数为46。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120重量份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六次甲基四胺调节PH=9,保持40℃,加入7重量份的磷酸盐、6重量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7重量份的对甲苯磺酸、12重量份的硫化橡胶和10重量份的丙二醇,在20KW的超声波条件下分散2h,最后30min同时搅拌;之后依次加入9重量份的发泡剂、7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5重量份的开孔剂、10重量份的固化剂,混合后搅拌均匀,在频率为2450兆赫、功率为2KW的发泡炉中微波发泡2min,然后230℃的烘箱中烘干1h,得到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本实施例中的磷酸氢钙。本实施例中的硫化橡胶为丁腈橡胶。本实施例中的发泡剂为正己烷。本实施例中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本实施例中的开孔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本实施例中的固化剂为甲酸。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得的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抗压强度为0.927MPa,泡沫密度为5.3kg/m3,极限氧指数为47。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120重量份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六次甲基四胺调节PH=9,保持40℃,加入8重量份的磷酸盐、9重量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的对甲苯磺酸、11重量份的硫化橡胶和8重量份的丙二醇,在20KW的超声波条件下分散2h,最后30min同时搅拌;之后依次加入10重量份的发泡剂、5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6重量份的开孔剂、14重量份的固化剂,混合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120重量份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调节剂调节PH=9,保持40℃,加入5~12重量份的磷酸盐、3~10重量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8重量份的对甲苯磺酸、8~15重量份的硫化橡胶和5~10重量份的丙二醇,在20KW的超声波条件下分散2h,最后30min同时搅拌;之后依次加入8~12重量份的发泡剂、5~12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5~7重量份的开孔剂、10~15重量份的固化剂,混合后搅拌均匀,在频率为2450兆赫、功率为2KW的发泡炉中微波发泡2min,然后230℃的烘箱中烘干1h,得到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120重量份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调节剂调节PH=9,保持40℃,加入5~12重量份的磷酸盐、3~10重量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8重量份的对甲苯磺酸、8~15重量份的硫化橡胶和5~10重量份的丙二醇,在20KW的超声波条件下分散2h,最后30min同时搅拌;之后依次加入8~12重量份的发泡剂、5~12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5~7重量份的开孔剂、10~15重量份的固化剂,混合后搅拌均匀,在频率为2450兆赫、功率为2KW的发泡炉中微波发泡2min,然后230℃的烘箱中烘干1h,得到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剂为六次甲基四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磷酸盐的纳米三聚氰胺泡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