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866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渗可靠性较高的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构筑物、土工膜、扁钢压条和螺栓,螺栓包括螺杆和螺母;还包括第一弹性垫片;混凝土构筑物上设有接合面,接合面上设置有黏结层,第一弹性垫片设置在黏结层上,土工膜设置在第一弹性垫片上,扁钢压条设置在土工膜上,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扁钢压条、土工膜、第一弹性垫片、黏结层和接合面并锚固于混凝土构筑物中,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杆的另一端上并将扁钢压条压紧。该连接结构设计合理、连接可靠、施工简便,可大幅度提高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连接部位的防渗可靠性,有效扩展了土工膜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纵观国内、外水利和水电工程,土工膜材料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防渗材料,其本身具有极佳的防渗性能;然而,土工膜防渗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土工膜接头和土工膜本身与其他结构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中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通常是先用扁钢压条压贴,再用穿过扁钢压条的螺栓进行锚固。现有的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存在有以下问题:混凝土构筑物表面和土工膜施工时难以严密贴合,采用扁钢压条之后再采用螺栓锚固,由于螺栓和螺栓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在螺栓之间的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贴合面较难贴合紧密,承受水压能力低,是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接头部位出现渗漏的主要途径。工程实践表明在高水压力作用下该部位极易产生渗漏,对整个防渗系统的可靠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渗可靠性较高的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构筑物、土工膜、扁钢压条和螺栓,所述螺栓包括螺杆和螺母;还包括第一弹性垫片;所述混凝土构筑物上设有光洁且干燥的接合面,所述接合面上设置有黏结层,所述第一弹性垫片设置在黏结层上,所述土工膜设置在第一弹性垫片上,所述扁钢压条设置在土工膜上,所述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扁钢压条、土工膜、第一弹性垫片、黏结层和接合面并锚固于混凝土构筑物中,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杆的另一端上并将扁钢压条压紧。进一步的是,所述扁钢压条为两道以上并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道扁钢压条之间的间距为20cm~50cm。进一步的是,沿扁钢压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螺栓,相邻的两道扁钢压条中的螺栓彼此错位。进一步的是,所述扁钢压条与土工膜之设置有第二弹性垫片。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弹性垫片和第二弹性垫片均由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是,该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封边层,所述弹性封边层设置于土工膜的上游侧边处,并分别将黏结层与接合面之间的侧边缝、第一弹性垫片与黏结层之间的侧边缝、土工膜与第一弹性垫片之间的侧边缝以及第二弹性垫片与土工膜之间的侧边缝密封住。进一步的是,该连接结构还包括混凝土防护座,所述混凝土防护座浇筑设置在混凝土构筑物上,并将第二弹性垫片、第一弹性垫片、螺栓、扁钢压条、土工膜和黏结层相连接处的外露部分罩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连接结构设计合理、连接可靠、施工简便,通过在混凝土构筑物上设置光洁且干燥的接合面,在接合面上从下往上依次设置黏结层、第一弹性垫片和土工膜,并将扁钢压条设置在土工膜上,然后用螺栓进行固定,使得螺栓锚固点之间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贴合更加紧密,所形成的连接结构可大幅度提高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连接部位的防渗可靠性,有效扩展了土工膜的使用范围。所设置的弹性封边层能够有效防止水流从黏结层与接合面之间的侧边缝、第一弹性垫片与黏结层之间的侧边缝、土工膜与第一弹性垫片之间的侧边缝以及第二弹性垫片与土工膜之间的侧边缝处渗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混凝土构筑物10、接合面11、黏结层12、土工膜20、扁钢压条30、螺栓40、第一弹性垫片50、第二弹性垫片60、弹性封边层70、混凝土防护座8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构筑物10、土工膜20、扁钢压条30、螺栓40和第一弹性垫片50,所述螺栓40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混凝土构筑物10上设有光洁且干燥的接合面11,所述接合面11上设置有黏结层12,所述第一弹性垫片50设置在黏结层12上,所述土工膜20设置在第一弹性垫片50上,所述扁钢压条30设置在土工膜20上,所述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扁钢压条30、土工膜20、第一弹性垫片50、黏结层12和接合面11并锚固于混凝土构筑物10中,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杆的另一端上并将扁钢压条30压紧。其中,接合面11设于混凝土构筑物10上需设置土工膜20的部位处,接合面11需要打磨干净并保持干燥,以使第一弹性垫片50能够与接合面11结合得更紧密;黏结层12主要同于黏结接合面11与第一弹性垫片50,黏结层12通常由刷在接合面11上的黏结剂形成;第一弹性垫片50能够预张紧始终与土工膜20保持贴合,大幅度提高土工膜20与混凝土构筑物10之间连接部位的防渗可靠性;第一弹性垫片50通常可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螺栓40优选为膨胀螺栓,通过在扁钢压条30上施加锚固力将土工膜20和第一弹性垫片50固定于混凝土构筑物10上。需要注意的是,若土工膜20为复合土工膜时,需将复合土工膜与第一弹性垫片50相结合的一面合部位上的土工布撕掉,避免从土工布缝隙渗水。该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中,土工膜20、第一弹性垫片50和混凝土构筑物10之间贴合较为紧密,减少了可能存在的渗水通道。该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中,可视接头部位承受水头的大小增减锚固的道数,通常使扁钢压条30为两道以上并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道扁钢压条30之间的间距为20cm~50cm。优选的,沿扁钢压条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螺栓40,相邻的两道扁钢压条30中的螺栓40彼此错位。上述布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螺栓40的紧固力,进一步提高土工膜20、第一弹性垫片50和混凝土构筑物10之间贴合的紧密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并保护土工膜20,再如图1所示,在扁钢压条30与土工膜20之设置有第二弹性垫片60。第二弹性垫片60优选由橡胶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再如图1所示,该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封边层70,所述弹性封边层70设置于土工膜20的上游侧边处,并分别将黏结层12与接合面11之间的侧边缝、第一弹性垫片50与黏结层12之间的侧边缝、土工膜20与第一弹性垫片50之间的侧边缝以及第二弹性垫片60与土工膜20之间的侧边缝密封住。由于土工膜20通常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过水建筑物,土工膜20的上游侧边是指以土工膜20自身为基准其上处于上游的侧边,通常指土工膜20的前侧边。弹性封边层70通常由涂设的弹性封边剂封边形成,弹性封边层70可以减少从上游面缝隙渗入水流的可能,增加土工膜20与混凝土构筑物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再如图1所示,该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还包括混凝土防护座80,所述混凝土防护座80浇筑设置在混凝土构筑物10上,并将第二弹性垫片60、第一弹性垫片50、螺栓40、扁钢压条30、土工膜20和黏结层12相连接处的外露部分罩住。混凝土防护座80在保护该连接结构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增加该连接结构的防渗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构筑物(10)、土工膜(20)、扁钢压条(30)和螺栓(40),所述螺栓(40)包括螺杆和螺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垫片(50);所述混凝土构筑物(10)上设有光洁且干燥的接合面(11),所述接合面(11)上设置有黏结层(12),所述第一弹性垫片(50)设置在黏结层(12)上,所述土工膜(20)设置在第一弹性垫片(50)上,所述扁钢压条(30)设置在土工膜(20)上,所述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扁钢压条(30)、土工膜(20)、第一弹性垫片(50)、黏结层(12)和接合面(11)并锚固于混凝土构筑物(10)中,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杆的另一端上并将扁钢压条(30)压紧。

【技术特征摘要】
1.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构筑物(10)、土工膜(20)、扁钢压条(30)和螺栓(40),所述螺栓(40)包括螺杆和螺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垫片(50);所述混凝土构筑物(10)上设有光洁且干燥的接合面(11),所述接合面(11)上设置有黏结层(12),所述第一弹性垫片(50)设置在黏结层(12)上,所述土工膜(20)设置在第一弹性垫片(50)上,所述扁钢压条(30)设置在土工膜(20)上,所述螺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扁钢压条(30)、土工膜(20)、第一弹性垫片(50)、黏结层(12)和接合面(11)并锚固于混凝土构筑物(10)中,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杆的另一端上并将扁钢压条(30)压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钢压条(30)为两道以上并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的两道扁钢压条(30)之间的间距为20cm~50c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工膜与混凝土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扁钢压条(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螺栓(40),相邻的两道扁钢压条(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俊生王平黄修权王晓东杨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