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321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涉及一种地震区用的基础,解决现有抗震隔振基础抗震隔振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首先,在开挖基坑与并在基坑内施工基础持力层;其次,在基础持力层的顶面安装支座结构,具体是先安装下支座并对其调整位置,再将球体放置于下球铰碗扣内,再安装上支座,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形成球铰结构,再在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安装至少三根张拉件,每根张拉件上分别设置阻尼器;再次,在支座结构的顶面安装上部结构;最后,在基坑内填筑阻振填料至支座结构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小型建筑物和轻型结构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震区用的基础,具体是一种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以及该基础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抗震隔振基础多用于桥梁、高层建筑等建筑物的基础部位,用于减小地震和振动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目前,抗震隔振基础多用于大型建构筑物,具有构造复杂、建设费用较高、不易更换的缺点,对于小型建筑基础及轻型结构基础适用性较差。

2、申请公布号为cn 113186810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预制拼装桥墩的连接铰,包括上盘、下盘、预应力筋和屈曲约束支撑,上盘设置在墩柱底部,下盘则固定在承台上,上盘和下盘的中间区域呈球面接触配合并形成球铰结构,屈曲约束支撑布置在上盘和下盘之间并位于球铰结构周围。在地震作用下,上盘的球铰头与下盘的球铰窝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延长结构周期,上盘与下盘之间的屈曲约束支撑通过其自身(芯材)的塑性变形来耗散能量,兼有普通支撑和耗能构件的双重作用,震后可以进行更换,上盘与下盘之间的预应力筋处于弹性状态,预应力筋提供恢复力,以达到自复位的功能。上述专利通过屈曲约束支撑的塑性变形来耗散能量,屈曲约束支撑出现塑性变形后并不能自行恢复,上盘在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球铰碗扣(33)和下球铰碗扣(43)之间相互适配的齿口结构,并且口的宽度大于齿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支撑件(32)和下支撑件(42)在水平截面上呈放射状并且具有至少三条放射线,任意相邻两条放射线形成的中心角的角度相等,每条放射线对应的板件的板面竖直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支撑件(32)和下支撑件(42)在水平...

【技术特征摘要】

1.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球铰碗扣(33)和下球铰碗扣(43)之间相互适配的齿口结构,并且口的宽度大于齿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支撑件(32)和下支撑件(42)在水平截面上呈放射状并且具有至少三条放射线,任意相邻两条放射线形成的中心角的角度相等,每条放射线对应的板件的板面竖直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支撑件(32)和下支撑件(42)在水平截面上均呈十字形,顶板(31)和底板(41)均呈正方形,顶板(31)的四角和底板(41)的四角之间设置四根张拉件(6)。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张拉平衡式抗震隔振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座结构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阳张思璐李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