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装降下装置及纤维机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6585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卷装降下装置及纤维机械,该卷装降下装置能够利用共同的装置使卷取卷装从多个卷装架分别降下。卷装降下装置(40)具备:能够沿着卷取架的排列方向移动的主体框架(41),设置于主体框架(41)的卷装承放部(43),以及使卷装承放部(43)在从贮存器接收卷取卷装(P)的接收位置和比接收位置靠下方的回收位置的范围内升降的气动升降机(4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装降下装置及纤维机械
本技术涉及将由卷取装置卷取的卷取卷装降落到下方的卷装降下装置及具备该卷装降下装置的纤维机械。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卷取进行过各种处理的纱线的纤维机械,公开有假捻加工机。该假捻加工机具备:保持供纱卷装的供纱筒子架、对从供纱筒子架供给的纱线实施假捻加工的假捻装置、以及将实施了假捻加工的纱线卷取从而形成卷取卷装的卷取装置等。并且,专利文献1的假捻加工机具有在预定方向上长的主机体。在该主机体上安装有多个假捻装置和与多个假捻装置相对应的多个卷取装置。多个卷取装置上下排列成4层,同时沿着主机体的长度方向排列。供纱筒子架与设置于主机体的多个卷取装置隔开作业空间地配置。在上述假捻加工机中,卷取装置上下排列成4层,最上层的卷取装置位于非常高的位置。因此,在卷取装置附近,设置有卷装回收用的台架。在主机体与供纱筒子架之间的作业空间,操作者站在台架上伸手,从最上层的卷取装置回收卷取卷装。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还公开了具有与专利文献1相类似的结构的假捻加工机。该假捻加工机与安装有假捻装置等的主机体分开地具有安装有卷取装置的卷取架。在卷取架上,与上述专利文献1同样,卷取装置上下排列成4层。并且,在该专利文献2的假捻加工机中,在卷取架上设置有将由最上层的卷取装置形成的卷取卷装降下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卷装承放部和使该卷装承放部升降的气缸。该装置使卷装承放部上升到最上层的卷取装置,在用卷装承放部接收了由该卷取装置形成的卷取卷装后,使卷装承放部下降。在该结构中,使卷取卷装从位于高处的最上层卷取装置下降到下面的作业变得容易。【专利文献1】特开2012-097369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4-0772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般的假捻加工机中,卷取装置不仅上下排列,而且沿着机体的长度方向也排列有多个。即,操作者有必要使遍布机体的长度方向、并且位于高处的大量卷取卷装降落到下面。对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操作者为了回收具有重量的卷取卷装,有必要多次上下台架。因此,卷装回收的工作效率低,并且操作者的负担也重。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由于在各卷取架上设置有将卷装降下的装置,因此操作者的与卷装回收相关的负担变小。但是,即使在所有的卷取架上设置卷装降下装置,操作者实际作业的装置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装置。即,不必要地设置了过多的装置,造成了额外的成本增加。并且,额外地需要用来设置这些装置的空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共同的装置将卷取卷装从多个卷装架分别降下的卷装降下装置。技术第1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将卷取卷装从分别具备存积所述卷取卷装的贮存器、并且沿着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卷装架降下,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主体框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卷装承放部,以及使所述卷装承放部在从所述贮存器接收所述卷取卷装的接收位置和比所述接收位置靠下方的回收位置的范围内升降的升降驱动部。在使卷取卷装从某个卷装架降下的情况下,首先,使主体框架移动到成为对象的卷装架的位置。然后,利用升降驱动部使卷装承放部上升到接收位置,使存积在卷装架的贮存器中的卷取卷装移动到卷装承放部。在该状态下利用升降驱动部使卷装承放部下降到回收位置。本技术中,使卷装承放部在上方的接收位置和下方的回收位置的范围内移动,通过这样能够容易地将位于高处的卷取卷装降下。并且,由于主体框架能够沿着卷装架的排列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利用共同的卷装降下装置将多个卷装架的卷取卷装降下。技术第2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技术第1方案的基础上,各卷装架为具备沿着上下方向排列的多层所述贮存器的部分,所述卷装承放部的所述接收位置为从所述多层贮存器中的最上层的贮存器接收所述卷取卷装的位置。本技术的卷装降下装置为在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多个贮存器的结构中,使卷取卷装从位于最高位置上的最上层的贮存器降下的装置。另外,对于下层的贮存器虽然也可以与最上层的一样使用本技术的装置使卷取卷装降下,但由于是位于比最上层的贮存器低的位置,因此也可以操作者自己将其降下。技术第3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技术第2方案的基础上,各卷装架具备3层以上的所述贮存器。在卷装架上有3层以上的贮存器的情况下,由于最上层的贮存器的位置高,从而操作者的手难以够着。因此特别优选使用本技术的卷装降下装置。技术第4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技术第1~第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上端部、与所述卷装架连接的连接部。在本技术中,主体框架的上端部利用连接部连接在卷装架的上部。因此,能够防止在使卷取卷装降下的操作中主体框架倾倒。技术第5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技术第4方案的基础上,跨所述多个卷装架的上部设置有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延伸的上部轨道,所述连接部能够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上部轨道。在本技术中,主体框架的连接部能够移动地连接在跨多个卷装架的上部延伸的上部轨道上。因此,即使在使主体框架沿着卷装架的排列方向移动之际,也能够防止主体框架倾倒。技术第6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技术第1~第5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跨所述多个卷装架的下部设置有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延伸的下部轨道,所述主体框架能够沿着所述下部轨道移动。能够使主体框架沿着下部轨道在多个卷装架的排列方向上顺畅地移动。技术第7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技术第1~第6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跨闭合位置和开放位置、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盖,所述闭合位置是将位于所述回收位置的所述卷装承放部从与所述卷装架相反的一侧覆盖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使位于所述回收位置的所述卷装承放部朝与所述卷装架相反的一侧开放的位置。在使位于回收位置的卷装承放部向上方的接收位置移动之际,通过使盖位于闭合位置,能够防止操作者误将手等插入到了即将向上方移动的卷装承放部的附近。另一方面,当卷装承放部接收卷取卷装回来到回收位置时,使盖位于开放位置,能够从卷装承放部取出卷取卷装。技术第8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技术第7方案的基础上,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允许所述升降驱动部进行的所述卷装承放部的升降,当所述盖位于所述开放位置时,禁止所述升降驱动部进行的所述卷装承放部的升降。本技术中仅在盖位于闭合位置时,允许升降驱动部进行的卷装承放部的升降。即,在盖位于开放位置、位于回收位置的卷装承放部没被盖覆盖的情况下,卷装承放部不会移动到接收位置。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操作者误将手等插入到了即将向上方移动的卷装承放部的附近。技术第9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技术第1~第8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将所述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通过利用固定装置将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移动,在使卷取卷装降下的操作中,防止主体框架沿着排列方向移动。技术第10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技术第9方案的基础上,当所述主体框架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时与动力供给部连接,该动力供给部供给用来驱动所述升降驱动部的动力。在本技术中,当利用固定装置将主体框架固定住时,卷装降下装置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卷装降下装置及纤维机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装降下装置,将卷取卷装从分别具备存积所述卷取卷装的贮存器、并且沿着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卷装架降下,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主体框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卷装承放部,以及使所述卷装承放部在从所述贮存器接收所述卷取卷装的接收位置和比所述接收位置靠下方的回收位置的范围内升降的升降驱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03 JP 2016-0414041.一种卷装降下装置,将卷取卷装从分别具备存积所述卷取卷装的贮存器、并且沿着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卷装架降下,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主体框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卷装承放部,以及使所述卷装承放部在从所述贮存器接收所述卷取卷装的接收位置和比所述接收位置靠下方的回收位置的范围内升降的升降驱动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卷装架为具备沿着上下方向排列的多层所述贮存器的部分,所述卷装承放部的所述接收位置为从所述多层贮存器中的最上层的贮存器接收所述卷取卷装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卷装架具备3层以上的所述贮存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上端部、与所述卷装架连接的连接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跨所述多个卷装架的上部设置有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延伸的上部轨道,所述连接部能够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上部轨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跨所述多个卷装架的下部设置有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延伸的下部轨道,所述主体框架能够沿着所述下部轨道移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跨闭合位置和开放位置、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盖,所述闭合位置是将位于所述回收位置的所述卷装承放部从与所述卷装架相反的一侧覆盖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使位于所述回收位置的所述卷装承放部朝与所述卷装架相反的一侧开放的位置。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跨闭合位置和开放位置、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盖,所述闭合位置是将位于所述回收位置的所述卷装承放部从与所述卷装架相反的一侧覆盖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使位于所述回收位置的所述卷装承放部朝与所述卷装架相反的一侧开放的位置。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跨闭合位置和开放位置、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盖,所述闭合位置是将位于所述回收位置的所述卷装承放部从与所述卷装架相反的一侧覆盖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使位于所述回收位置的所述卷装承放部朝与所述卷装架相反的一侧开放的位置。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框架的下部设置有开关,该开关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与该盖的下端接触,从而对允许或者禁止所述升降驱动部进行的所述卷装承放部的升降进行控制。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框架的下部设置有开关,该开关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与该盖的下端接触,从而对允许或者禁止所述升降驱动部进行的所述卷装承放部的升降进行控制。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框架的下部设置有开关,该开关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与该盖的下端接触,从而对允许或者禁止所述升降驱动部进行的所述卷装承放部的升降进行控制。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1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框架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时与动力供给部连接,该动力供给部供给用来驱动所述升降驱动部的动力。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框架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时与动力供给部连接,该动力供给部供给用来驱动所述升降驱动部的动力。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框架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时与动力供给部连接,该动力供给部供给用来驱动所述升降驱动部的动力。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框架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时与动力供给部连接,该动力供给部供给用来驱动所述升降驱动部的动力。26.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野太佑冈田竹弘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