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英文:LightEmittingDiode,简称:LED)是高效、环保、绿色的新一代固态照明光源,具有低电压、低功耗、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高可靠性等优点,正在迅速而广泛地得到应用。LED的核心部分是芯片,芯片包括外延片和设置在外延片上的电极。目前外延片的材料主要是氮化镓,这是一种宽禁带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约为3.4eV),可以产生蓝光,产生的蓝光经过黄光荧光粉即可得到白光,因此氮化镓基LED外延片自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科学家开发成功以来,工艺技术不断进步,发光亮度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现有的氮化镓基LED外延片包括蓝宝石衬底以及依次层叠在蓝宝石衬底上的缓冲层、未掺杂氮化镓层、N型氮化镓层、多量子阱层和P型氮化镓层。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氮化镓材料在未掺杂的情况下会表现为N型,即呈现电子导电性,常温下电子浓度约为4*1016/cm3。对外延片通电之后,N型氮化镓层中高浓度(电子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所述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以及依次层叠在所述衬底上的低温缓冲层、高温缓冲层、N型氮化镓层、多量子阱层和P型氮化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缓冲层包括依次层叠的(2*n+1)个子层,n为正整数,每个所述子层为P型掺杂的氮化镓层,所述(2*n+1)个子层中P型掺杂剂的掺杂浓度沿所述高温缓冲层的层叠方向逐层降低,相邻两个所述子层中P型掺杂剂的掺杂浓度相差一个数量级,第(n+1)个层叠的所述子层中P型掺杂剂的掺杂浓度的数量级与未掺杂的氮化镓层中电子浓度的数量级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所述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以及依次层叠在所述衬底上的低温缓冲层、高温缓冲层、N型氮化镓层、多量子阱层和P型氮化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缓冲层包括依次层叠的(2*n+1)个子层,n为正整数,每个所述子层为P型掺杂的氮化镓层,所述(2*n+1)个子层中P型掺杂剂的掺杂浓度沿所述高温缓冲层的层叠方向逐层降低,相邻两个所述子层中P型掺杂剂的掺杂浓度相差一个数量级,第(n+1)个层叠的所述子层中P型掺杂剂的掺杂浓度的数量级与未掺杂的氮化镓层中电子浓度的数量级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第1个层叠的所述子层中P型掺杂剂的掺杂浓度沿所述高温缓冲层的层叠方向逐渐升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第1个层叠的所述子层中P型掺杂剂的掺杂浓度的最小值等于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第1个层叠的所述子层中P型掺杂剂的掺杂浓度的最小值等于第2个层叠的所述子层中P型掺杂剂的掺杂浓度。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2*n+1)个子层中第1个层叠的所述子层的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叶,顾小云,王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