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在地下的储能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035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在地下的储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该充电桩主体上设置有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插座接口,还包括安装箱体、蓄电池、散热组件、活门,所述安装箱体埋设在地下,设置有上口,所述活门铰接在上口,所述充电桩主体与所述蓄电池安装在安装箱体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导热管,所述安装箱体的箱壁内设置有用于流动冷却液的通道,所述通道的进口与出口均设置有接口,所述散热片相互平行排布在安装箱体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充电桩安装在地下,大大节约了空间,在需要时间,充电插座接口会弹射出来,方便使用者拿取,不需要充电时候,充电插座接口安装在安装箱体内。

An underground charging pile of energy stor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nderground energy storage charging pile,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of a charging pile. The main body of the charging pile is provided with a socket interface for charging the electric vehicle, and also includes an installation box, a battery, a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 and a living door. The installation box is buried in the underground, and the upper port is set up, and the valve is articulated in a hinge. The main body of the charging pile and the battery are installed in the installation box. The heat dissipation component includes a heat sink and a heat conduction tube, and a channel for the flow cooling liquid is arranged in the box wall of the installation box,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channel are provided with an interface, and the heat dispersive piece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to each other in the installation box. On the side, the utility model installed the charging pile in the underground, greatly saving the space, in the need time, the charging socket interface will be ejected,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take, without charging, the charging socket interface is installed in the installa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在地下的储能充电桩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的
,具体为一种设置在地下的储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设置在地面上的充电桩占用场地的同时,也会增加危险因数,合理设置充电桩位置是充电组桩发展中必要的一步。在停电时,充电桩无法进行充电,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在地下的储能充电桩,结构简单,成本低,节约能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置在地下的储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该充电桩主体上设置有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插座接口,还包括安装箱体、蓄电池、散热组件、活门,所述安装箱体埋设在地下,设置有上口,所述活门铰接在上口,所述充电桩主体与所述蓄电池安装在安装箱体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导热管,所述安装箱体的箱壁内设置有用于流动冷却液的通道,所述通道的进口与出口均设置有接口,所述散热片相互平行排布在安装箱体外侧,所述导热管设置在箱壁内,一端位于通道内,另一端与安装箱体内的充电桩主体、蓄电池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连接管,所述散热连接管盘旋设置在导热管之间,并且与充电桩主体、蓄电池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活门与上口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矩弹簧,该扭矩弹簧使活门向外侧转动,所述活门上设置有电子锁。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主体分别与市电和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与市电常闭,与蓄电池常开。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与市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上设置有电池检测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箱体内设置有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棘轮棘齿组件,所述插座接口的电线卷装棘轮棘齿组件的外侧,所述插座接口卡接在活门下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充电桩安装在地下,大大节约了空间,在需要时间,充电插座接口会弹射出来,方便使用者拿取,不需要充电时候,充电插座接口安装在安装箱体内。2)、在安装箱体内设置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将安装箱体内的热量散发出来,降低安装箱体内的温度,充电桩与蓄电池均能在适合的温度内进行工作。3)、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内充满电量,只有充电桩无法获取电量时,蓄电池才对充电桩供电,完成充电操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上口剖视图。其中:充电桩主体-1,安装箱体-2,蓄电池-3,活门-4,上口-5,散热片-6,导热管-7,通道-8,接口-9,散热连接管-10,扭矩弹簧-11,电子锁-12,电机-13,棘轮棘齿组件-1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一:请结合附图1-2,一种设置在地下的储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该充电桩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插座接口,还包括安装箱体2、蓄电池3、散热组件、活门4,安装箱体2埋设在地下,设置有上口5,活门4铰接在上口5,充电桩主体1与蓄电池3安装在安装箱体2内,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6、导热管7,安装箱体2的箱壁内设置有用于流动冷却液的通道8,通道8的进口与出口均设置有接口9,散热片6相互平行排布在安装箱体2外侧,导热管7设置在箱壁内,一端位于通道8内,另一端与安装箱体2内的充电桩主体1、蓄电池3接触,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连接管10,散热连接管10盘旋设置在导热管7之间,并且与充电桩主体1、蓄电池3接触,活门4与上口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矩弹簧11,该扭矩弹簧11使活门4向外侧转动,活门4上设置有电子锁12,充电桩主体1分别与市电和蓄电池3电连接,充电桩主体1与市电常闭,与蓄电池3常开,蓄电池3与市电连接,蓄电池3上设置有电池检测系统,即是充电桩主体1一般是通过市电充电的,但是在停电时,检测到市电停止时,蓄电池3与充电桩主体1接通,完成充电动作,安装箱体2内设置有电机13,该电机1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棘轮棘齿组件14,在拉动电线向外移动时,棘轮棘齿组件14是不配合的,在充电停止时,检测充电插座接口卡接入活门4底部时,电机13开启,此时棘轮棘齿组件14配合,带动电线收回,插座接口的电线卷装棘轮棘齿组件14的外侧,插座接口卡接在活门4下端。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取消导热管,利用导热连接管盘旋设置在安装箱体内侧,充电桩主体与蓄电池安装在导热连接管上。也就是说,导热连接管盘旋设置在安装箱体内,导热连接管内流淌有冷却液。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设置在地下的储能充电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在地下的储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该充电桩主体上设置有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插座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箱体、蓄电池、散热组件、活门,所述安装箱体埋设在地下,设置有上口,所述活门铰接在上口,所述充电桩主体与所述蓄电池安装在安装箱体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导热管,所述安装箱体的箱壁内设置有用于流动冷却液的通道,所述通道的进口与出口均设置有接口,所述散热片相互平行排布在安装箱体外侧,所述导热管设置在箱壁内,一端位于通道内,另一端与安装箱体内的充电桩主体、蓄电池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在地下的储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该充电桩主体上设置有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插座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箱体、蓄电池、散热组件、活门,所述安装箱体埋设在地下,设置有上口,所述活门铰接在上口,所述充电桩主体与所述蓄电池安装在安装箱体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导热管,所述安装箱体的箱壁内设置有用于流动冷却液的通道,所述通道的进口与出口均设置有接口,所述散热片相互平行排布在安装箱体外侧,所述导热管设置在箱壁内,一端位于通道内,另一端与安装箱体内的充电桩主体、蓄电池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设置在地下的储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连接管,所述散热连接管盘旋设置在导热管之间,并且与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浩泽杨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易威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