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片浮动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021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片浮动支撑机构,包括支架、气缸、斜面推头、连接杆、放料板、定位片、避让槽、支撑夹紧机构,手动将硅片放置在放料板上,定位片对硅片进行限位,随后,气缸回程,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夹紧机构同时工作,弹簧复位推动楔形块沿滑轨向斜面推头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杆移动,进而带动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夹紧机构收缩合拢,支撑杆沿避让槽上移,直到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杆将硅片托起,随着斜面推头的进一步下移,弹簧进一步复位带动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杆将硅片夹紧。该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将硅片托起、夹紧,硅片夹紧时处于“浮动”状态,避免硅片与夹具或支撑部件大面积接触,防止硅片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片浮动支撑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硅片浮动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半导体器件生产中硅片须经严格清洗,微量污染也会导致器件失效,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杂质,清除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物理清洗主要是采用刷洗或擦洗的方法将硅片表面杂质去除,在实际生产中,不管是刷洗还是擦洗往往是对硅片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清洗,由于清洗时往往将硅片放置在支撑机构上,当清洗好上表面后再翻转180°清洗下表面时,清洗好的上表面与支撑机构接触后易产生二次污染。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硅片浮动支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片浮动支撑机构,该硅片浮动支撑机构自动将硅片托起、夹紧,硅片夹紧时处于“浮动”状态,避免硅片与夹具或支撑部件大面积接触,防止硅片产生二次污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片浮动支撑机构,包括支架、气缸、斜面推头、连接杆、放料板、定位片、避让槽、沿所述斜面推头对称布置数量为4件的支撑夹紧机构,所述的气缸位于支架下端,所述的气缸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斜面推头位于气缸上端且贯穿支架,所述的斜面推头与气缸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位于斜面推头上端,所述的连接杆与斜面推头螺纹相连,所述的放料板位于连接杆上端,所述的放料板与连接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定位片位于放料板侧面,所述的定位片与放料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避让槽数量为4件,沿放料板对称布置;所述的支撑夹紧机构还包括导套、第一导杆、楔形块、弹簧、支撑杆、L形护套,所述的导套位于支架上端,所述的导套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贯穿导套,所述的第一导杆可以沿导套左右滑动,所述的楔形块位于第一导杆外侧且位于支架上端,所述的楔形块与第一导杆螺纹相连且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弹簧位于第一导杆外侧且位于楔形块和导套之间,所述的支撑杆位于楔形块上端,所述的支撑杆与楔形块焊接相连,所述的L形护套位于支撑杆顶部,所述的L形护套护与支撑杆粘接相连,4件对称布置的L形护套806组成夹紧定位区域,将硅片精确定位、夹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如下: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杆数量为3件,均布于斜面推头。进一步的,所述的斜面推头还设有第二导杆,所述的第二导杆位于斜面推头下端且贯穿支架,所述的第二导杆与斜面推头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导杆可以沿支架上下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的楔形块还设有滑轨,所述的滑轨位于支架上端且贯穿楔形块,所述的滑轨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楔形块可以沿滑轨左右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导杆还设有限位头,所述的限位头与第一导杆一体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头还设有防撞垫,所述的防撞垫与限位头粘接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硅片浮动支撑机构,初始状态下,气缸处于伸出状态,斜面推头的外侧与支撑杆接触,而且,放料板的高度高于支撑杆的高度,手动将硅片放置在放料板上,定位片对硅片进行限位,防止硅片滑落,随后,气缸回程,当斜面推头与楔形块接触后,随着气缸的继续回程,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夹紧机构同时工作,弹簧复位推动楔形块沿滑轨向斜面推头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杆移动,进而带动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夹紧机构收缩合拢,由于放料板随斜面推头下移,因此,支撑杆沿避让槽上移,直到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杆将硅片托起,随着斜面推头的进一步下移,弹簧进一步复位带动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杆将硅片夹紧。该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将硅片托起、夹紧,硅片夹紧时处于“浮动”状态,避免硅片与夹具或支撑部件大面积接触,防止硅片产生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支撑夹紧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架1、气缸2、斜面推头3、连接杆4、放料板5、定位片6、避让槽7、支撑夹紧机构8、第二导杆301、导套801、第一导杆802、楔形块803、弹簧804、支撑杆805、L形护套806、滑轨807、限位头808、防撞垫809。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硅片浮动支撑机构,包括支架1、气缸2、斜面推头3、连接杆4、放料板5、定位片6、避让槽7、沿所述斜面推头3对称布置数量为4件的支撑夹紧机构8,所述的气缸2位于支架1下端,所述的气缸2与支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斜面推头3位于气缸2上端且贯穿支架1,所述的斜面推头3与气缸2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4位于斜面推头3上端,所述的连接杆4与斜面推头3螺纹相连,所述的放料板5位于连接杆4上端,所述的放料板5与连接板4螺纹相连,所述的定位片6位于放料板5侧面,所述的定位片6与放料板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避让槽7数量为4件,沿放料板5对称布置,所述的支撑夹紧机构8还包括导套801、第一导杆802、楔形块803、弹簧804、支撑杆805、L形护套806,所述的导套801位于支架1上端,所述的导套801与支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802贯穿导套801,所述的第一导杆802可以沿导套801左右滑动,所述的楔形块803位于第一导杆外802侧且位于支架1上端,所述的楔形块803与第一导杆802螺纹相连且与支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弹簧804位于第一导杆802外侧且位于楔形块803和导套801之间,所述的支撑杆805位于楔形块803上端,所述的支撑杆805与楔形块803焊接相连,所述的L形护套806位于支撑杆805顶部,所述的L形护套护806与支撑杆805粘接相连,4件对称布置的L形护套806组成夹紧定位区域,将硅片精确定位、夹紧,所述的连接杆4数量为3件,均布于斜面推头3,所述的斜面推头3还设有第二导杆301,所述的第二导杆301位于斜面推头3下端且贯穿支架1,所述的第二导杆301与斜面推头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导杆301可以沿支架1上下滑动,所述的楔形块803还设有滑轨807,所述的滑轨807位于支架1上端且贯穿楔形块803,所述的滑轨807与支架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楔形块803可以沿滑轨807左右滑动,所述的第一导杆802还设有限位头808,所述的限位头808与第一导杆802一体相连,所述的限位头808还设有防撞垫809,所述的防撞垫809与限位头808粘接相连,该硅片浮动支撑机构,初始状态下,气缸2处于伸出状态,斜面推头3的外侧与支撑杆805接触,而且,放料板5的高度高于支撑杆805的高度,手动将硅片放置在放料板5上,定位片6对硅片进行限位,防止硅片滑落,随后,气缸2回程,当斜面推头3与楔形块803接触后,随着气缸2的继续回程,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夹紧机构8同时工作,弹簧804复位推动楔形块803沿滑轨807向斜面推头3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杆805移动,进而带动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夹紧机构8收缩合拢,由于放料板5随斜面推头3下移,因此,支撑杆805沿避让槽7上移,直到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杆805将硅片托起,随着斜面推头3的进一步下移,弹簧804进一步复位带动4件对称布置的支撑杆805将硅片夹紧。该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将硅片托起、夹紧,硅片夹紧时处于“浮动”状态,避免硅片与夹具或支撑部件大面积接触,防止硅片产生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硅片浮动支撑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片浮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气缸、斜面推头、连接杆、放料板、定位片、避让槽、沿所述斜面推头对称布置数量为4件的支撑夹紧机构,所述的气缸位于支架下端,所述的气缸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斜面推头位于气缸上端且贯穿支架,所述的斜面推头与气缸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位于斜面推头上端,所述的连接杆与斜面推头螺纹相连,所述的放料板位于连接杆上端,所述的放料板与连接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定位片位于放料板侧面,所述的定位片与放料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避让槽数量为4件,沿放料板对称布置;所述的支撑夹紧机构还包括导套、第一导杆、楔形块、弹簧、支撑杆、L形护套,所述的导套位于支架上端,所述的导套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贯穿导套,所述的第一导杆可以沿导套左右滑动,所述的楔形块位于第一导杆外侧且位于支架上端,所述的楔形块与第一导杆螺纹相连且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弹簧位于第一导杆外侧且位于楔形块和导套之间,所述的支撑杆位于楔形块上端,所述的支撑杆与楔形块焊接相连,所述的L形护套位于支撑杆顶部,所述的L形护套护与支撑杆粘接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片浮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气缸、斜面推头、连接杆、放料板、定位片、避让槽、沿所述斜面推头对称布置数量为4件的支撑夹紧机构,所述的气缸位于支架下端,所述的气缸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斜面推头位于气缸上端且贯穿支架,所述的斜面推头与气缸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位于斜面推头上端,所述的连接杆与斜面推头螺纹相连,所述的放料板位于连接杆上端,所述的放料板与连接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定位片位于放料板侧面,所述的定位片与放料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避让槽数量为4件,沿放料板对称布置;所述的支撑夹紧机构还包括导套、第一导杆、楔形块、弹簧、支撑杆、L形护套,所述的导套位于支架上端,所述的导套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一导杆贯穿导套,所述的第一导杆可以沿导套左右滑动,所述的楔形块位于第一导杆外侧且位于支架上端,所述的楔形块与第一导杆螺纹相连且与支架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弹簧位于第一导杆外侧且位于楔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羽阳军吴会旭李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聚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