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1264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锁紧弹簧、齿牙、刀壳、挡片、滚动轴、第一连接片、壳体、滑槽、第一滑块、第二连接片、第三连接片、长弹簧、手柄、第二滑块、滑杆,连接杆,第四连接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连杆机构,通过扣动手柄,带动第一连接片向壳体后部移动,同时第一滑块向滑槽后部移动,这时齿牙咬住扎带,带动滑杆与第二滑块一起向壳体的后部移动,这样的结构实现了多种运动形式的转换,同时通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作用于手柄,手柄弹出,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比较简单,容易获得较高的精度,控制磨损轻,操作流畅,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扎带装置
,具体涉及到一种应用于控制扎带的捆扎强度的拉紧机构原理与使用方法,提供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扎带又称扎线带、束线带、锁带,是用来捆扎东西的带子。一般按材质可分为尼龙扎带、不锈钢扎带、喷塑不锈钢扎带等,按功能则分为普通扎带、可退式扎带、标牌扎带、固定锁式扎带、插销式扎带、重拉力扎带等。扎带,只能越扎越紧,也有可拆卸的扎带。分为金属扎带(一般为不锈钢材料)和塑料扎带(一般为尼龙材料),常用于机电产品的电缆,电脑、电子产品、汽车线束等,塑料扎带采用UL认可的尼龙-66料制成,防火等级94V-2,耐酸、腐蚀、绝缘性良好、不易老化、重量轻、安全无毒、承受力强。操作温度为零下40到90度。综合机械性能远远优于一般工程塑料、是代替铜、不锈钢及其他有色金属的理想材料。扎带产品具有绑扎快速、绝缘性好、自锁紧固、使用方便等特点。可应用于电子厂,捆扎电视机、电脑等内部连接线,灯饰、电机、电子玩具等产品内线路的固定,机械设备油路管道的固定,船舶上电缆线路的固定,自行车整车包装或捆绑其他物体,也可用于农业、园艺、手工艺品等捆扎物品。随着现代技术的日益发展,需要用到扎带捆扎物体的地方越来越多,在生产中都是人工绑扎扎带,费时费力,操作时对扎带咬得不够紧,致使扎带的捆扎效果不够理想,工作效率不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耐用和捆绑效果好的扎带拉紧机构原理与使用方法,这种机构可以有效的替代人工操作,节省人力成本,捆绑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捆绑效果好,针对操作时扎带捆扎不够紧和工作效率不高等缺点,给出了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提升装置的使用率和实用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在扎带装置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包括锁紧弹簧、齿牙、刀壳、挡片、滚动轴、第一连接片、壳体、滑槽、第一滑块、第二连接片、第三连接片、长弹簧、手柄、第二滑块、滑杆,连接杆,第四连接片;将扎带多余的一端由刀壳上设置的长条形通槽穿入,装在挡片下表面和齿牙上表面之间,其中挡片呈U字型,且U型开口底面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齿牙带有锯齿的一端与挡片U开口的一个内侧面相接触;齿牙带有通孔的另一端通过锁紧弹簧与滑杆的一端相连接;滑杆上设置有长条形滑槽;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同时设置在滑杆的长条形滑槽内,第二滑块在滑杆的长条形滑槽内活动;第一滑块设置在壳体内壁上开设的滑槽内,且第一滑块在滑槽内活动;第四连接片的一端与设置有第一滑块的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手柄中间通孔Ⅱ活动连接;第二连接片的一端与手柄中间通孔Ⅱ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片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接片的另一端设置多个长弹簧,长弹簧固定在壳体内壁上,手柄设置有三个通孔,分别为通孔Ⅰ、Ⅱ和Ⅲ,手柄通过滚动轴与壳体相连接,滚动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壁,另一端设置在手柄的通孔Ⅰ内,滚动轴在通孔Ⅰ内能够转动;通孔Ⅱ用于手柄的自身固定。连接杆呈大V字型。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扎带多余的一端由刀壳上设置的长条形通槽穿入,装在挡片下表面和齿牙上表面之间,扣动固定在滚动轴的手柄,使手柄带动第一连接片向壳体的后部移动,同时第一滑块向滑槽后部移动,第一滑块向滑槽后部移动,这时齿牙在锁紧弹簧的作用下弹起咬住扎带带动滑杆与第二滑块一起向壳体的后部移动,对扎带的扎紧程度形成控制;其次,向内扣动手柄时,带动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从而压缩长弹簧;长弹簧作用于手柄向外弹出,手柄复位,齿牙张开;再次,齿牙通过锁紧弹簧铰接在滑杆上,与第二滑块一起向壳体的前部移动,对进入扎带的方向和位置进行控制,经过一次或者多次扣动手柄将待捆物体扎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说明如下:(1)本专利技术采用连杆机构,通过扣动手柄,带动第一连接片向壳体后部移动,同时第一滑块向滑槽后部移动,这时齿牙咬住扎带,带动滑杆与第二滑块一起向壳体的后部移动,这样的结构实现了多种运动形式的转换,传动时受到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较小,有利于润滑,所以磨损较轻,寿命较长。另外由于接触面多为圆柱面或平面,制造比较简单,容易获得较高的精度。(2)本专利技术通过齿牙铰接在滑杆上,将扎带咬紧,提高摩擦力,便于对扎带进入的位置进行控制和安放,具有稳固的作用。(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作用于手柄,手柄弹出,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样的控制磨损轻,操作流畅,工作效率高。(4)本专利技术通过扣动手柄就能捆绑物体,捆绑效果好,使用操作方便,可自行控制到最理想松紧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包括锁紧弹簧1、齿牙2、刀壳3、挡片4、滚动轴5、第一连接片6、壳体7、滑槽8、第一滑块9、第二连接片10、第三连接片11、长弹簧12、手柄13、第二滑块14、滑杆15,连接杆16,第四连接片17。将扎带多余的一端由刀壳3上设置的长条形通槽3-1穿入,装在挡片4下表面和齿牙2上表面之间,其中挡片4呈U字型,且开口呈边设置在壳体7的内表面,齿牙2带有锯齿的一端与挡片4U开口的一个内侧面相接触;齿牙2带有通孔的另一端通过锁紧弹簧1与滑杆15的一端相连接;滑杆15上设置有长条形滑槽;连接杆16呈大V字型,连接杆1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块14和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4同时设置在滑杆15的长条形滑槽内,第二滑块14在滑杆15的长条形滑槽内活动;第一滑块9设置在壳体7内壁上开设的滑槽8内,且第一滑块9在滑槽8内活动;第四连接片17的一端与设置有第一滑块9的连接杆16的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手柄13中间通孔Ⅱ活动连接;第二连接片10的一端与手柄13中间通孔Ⅱ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片11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接片11的另一端设置多个长弹簧12,长弹簧12固定在壳体内壁上,手柄13设置有三个通孔,分别为通孔Ⅰ、Ⅱ和Ⅲ,手柄13通过滚动轴5与壳体相连接,滚动轴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壁,另一端设置在手柄13的通孔Ⅰ内,滚动轴5在通孔Ⅰ内能够转动;通孔Ⅱ用于手柄13的自身固定。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扎带多余的一端由刀壳3上设置的长条形通槽3-1穿入,装在挡片4下表面和齿牙2上表面之间,手柄13利用滑块滑槽机构,第一滑块9向滑槽8后部移动,这时齿牙2在锁紧弹簧1的作用下弹起咬住扎带带动滑杆15与第二滑块14一起向壳体7的后部移动,对扎带的扎紧程度形成控制。其次,向内扣动手柄13时,带动第二连接片10和第三连接片11,从而压缩长弹簧12;当松开手柄13时,压缩的长弹簧12需要恢复,使得使手柄13向外弹出,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再次,齿牙2通过锁紧弹簧1铰接在滑杆15上,与第二滑块14一起向壳体7的前部移动,对进入扎带的方向和位置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采用齿牙方式将扎带咬紧,扣动手柄就能稳固地捆绑物体,捆绑效果好,可自行控制到最理想松紧度,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锁紧弹簧、齿牙、刀壳、挡片、滚动轴、第一连接片、壳体、滑槽、第一滑块、第二连接片、第三连接片、长弹簧、手柄、第二滑块、滑杆,连接杆,第四连接片;将扎带多余的一端由刀壳上设置的长条形通槽穿入,装在挡片下表面和齿牙上表面之间,其中挡片呈U字型,且U型开口底面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齿牙带有锯齿的一端与挡片U开口的一个内侧面相接触;齿牙带有通孔的另一端通过锁紧弹簧与滑杆的一端相连接;滑杆上设置有长条形滑槽;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同时设置在滑杆的长条形滑槽内,第二滑块在滑杆的长条形滑槽内活动;第一滑块设置在壳体内壁上开设的滑槽内,且第一滑块在滑槽内活动;第四连接片的一端与设置有第一滑块的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手柄中间通孔Ⅱ活动连接;第二连接片的一端与手柄中间通孔Ⅱ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片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接片的另一端设置多个长弹簧,长弹簧固定在壳体内壁上,手柄设置有三个通孔,分别为通孔Ⅰ、Ⅱ和Ⅲ,手柄通过滚动轴与壳体相连接,滚动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壁,另一端设置在手柄的通孔Ⅰ内,滚动轴在通孔Ⅰ内能够转动;通孔Ⅱ用于手柄的自身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扎带的拉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锁紧弹簧、齿牙、刀壳、挡片、滚动轴、第一连接片、壳体、滑槽、第一滑块、第二连接片、第三连接片、长弹簧、手柄、第二滑块、滑杆,连接杆,第四连接片;将扎带多余的一端由刀壳上设置的长条形通槽穿入,装在挡片下表面和齿牙上表面之间,其中挡片呈U字型,且U型开口底面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表面,齿牙带有锯齿的一端与挡片U开口的一个内侧面相接触;齿牙带有通孔的另一端通过锁紧弹簧与滑杆的一端相连接;滑杆上设置有长条形滑槽;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块和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同时设置在滑杆的长条形滑槽内,第二滑块在滑杆的长条形滑槽内活动;第一滑块设置在壳体内壁上开设的滑槽内,且第一滑块在滑槽内活动;第四连接片的一端与设置有第一滑块的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手柄中间通孔Ⅱ活动连接;第二连接片的一端与手柄中间通孔Ⅱ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片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三连接片的另一端设置多个长弹簧,长弹簧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宇王依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