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优良的钛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971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希望高强度、高电导率的用途中,强度高、导电性优良的钛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钛铜的特征是,含有2.5~4.5质量%的Ti,其余为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电导率为16%IACS以上,0.2%耐力为800MPa以上的高强度、导电性优良的钛铜,具有在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截面上观察的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面积率(以下作为S(%))和Ti含有量(以下作为[Ti](质量%))满足S(%)≥8.1×[Ti](质量%)-17.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性优良的钛铜。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连接器等电气、电子部件的小型化、轻量化持续发展。由于当连接器薄壁化、窄间距化时连接器的截面积减少,所以为了补偿截面积减少而引起的接触压力和导电性的降低,对用于连接器的金属材料要求高的强度和电导率。作为高强度的铜合金,近年来增加了时效固化型的铜合金的使用量,通过对经过了固溶处理的过饱和固溶体进行时效处理,使微细的析出物均匀地分散在合金中,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即使在时效固化型合金中,由于以JIS C1990为代表的含有Ti的铜合金(以下称为钛铜)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优良的弯曲加工性,所以广泛地作为电子设备的各种端子和连接器使用。作为与钛铜相同的时效固化型的高强度铜合金,有高铍铜(JISC1720)。钛铜与高铍铜相比,由于强度相等,耐应力衰减特性优良,所以作为例如烧进浇口等要求耐热性用途的原材料,钛铜比高铍铜更加合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特开平7-25880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2-356726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提出了弯曲加工性和应力衰减特性优良的钛铜,但在这种情况下的电导率最大为15%IACS左右,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兼顾了钛铜的强度和弯曲加工性,但所获得的导电性最大为15%IACS左右。这样,现有的钛铜的电导率最大为15%IACS左右,劣于高铍铜的电导率(20%IACS)。这在要求高电导率的用途中采用钛铜以取代高铍铜时成为障碍。若能够获得与高铍铜近似的电导率,则可使用应力衰减特性更好、更廉价的钛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与不降低强度地改进钛铜的电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提供高强度、导电性优良的钛铜为目的,对其进行了锐意研究的结果,通过将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析出量调整到最佳范围,能够获得所希望的电导率。即,本专利技术为(1)一种高强度、导电性优良的钛铜,其特征是,是含有2.5~4.5质量%的Ti,其余为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铜合金,电导率为16%IACS以上,0.2%耐力为800MPa以上,具有在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截面上观察的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面积率(以下作为S(%))和Ti含有量(以下作为(质量%))为S(%)≥8.1×(质量%)-17.7的关系。(2)上述(1)所述的高强度、导电性优良的钛铜的制造方法,顺序进行铸锭的热轧、冷轧、固溶处理、冷轧、时效处理,其特征是,①时效前的冷轧加工度为15%以上,②时效温度为350℃以上、450℃以下,③时效时间为5小时以上、20小时以下,④从时效后的时效温度到300℃的平均冷却速度为50℃/小时以下。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理由加以说明。(1)电导率和0.2%能力若提高电导率,则作为连接器使用时,接点的接触电阻、随着通电产生的发热量减少。当电导率为16%IACS以上时,接触电阻、发热量成为与高铍铜相同的水平。因此,将电导率规定在16%IACS以上。电导率更优选地为20%IACS以上。若0.2%耐力降低,则作为连接器使用时,接点的接触压力降低,接触电阻增大。当0.2%耐力小于800MPa,由于即使将电导率调整到16%IACS以上,也得不到与高铍铜相同水平的接触电阻,所以将0.2%耐力规定在800MPa以上,(2)钛浓度当对钛铜合金进行时效处理时,产生聚偏分解,母材中生成钛浓度的调制结构,从而获得非常高的强度。在钛含有量小于2.5质量%的情况下,在为了获得后述的16%IACS以上的电导率而进行时效处理时,得不到800MPa以上的耐力。另一方面,当钛含有量超过4.5质量%时,不仅在轧制时产生破裂等制造性显著恶化,即使调整时效条件,也难以获得16%IACS以上的电导率。因此,使钛的含有量为2.5~4.5质量%。(3)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面积率当溶质元素固溶在Cu中时,电导率降低,其中还可知Ti是使电导率显著降低的元素之一(G.Ghosh、J.Miyake、M.E.Fine、JOM、vol.49、No.3、March、1997、p.56-60)。为了使钛铜的电导率上升,重要的是通过使Ti充分地析出,尽量减少固溶Ti量。即、若增加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量,则电导率上升。而且,通过析出微细的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也实现了材料的高强度化。本专利技术者发现,在直于轧制方向的截面观察的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面积率为S(%),Ti含有量为(质量%)时,若满足下述的关系,则获得了超过16%IACS的电导率。S(%)≥8.1×(质量%)-17.7另外,还发现在S(%)和(质量%)的关系满足下式的情况下,获得了20%IACS以上的电导率S(%)≥8.1×(质量%)-12.7(4)时效条件为了调整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析出量,以满足S(%)≥8.1×(质量%)-17.7,在顺序进行热轧、冷轧、固溶处理、冷轧、时效处理的钛铜的制造工序中,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时效条件。为了增大S(%),将时效条件调整成如下所述即可。①提高时效温度。但是以450℃为时效温度的升限。②延长时效时间。③减缓时效时的冷却速度。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300℃以上的温度范围中的冷却速度。④提高时效前的冷轧加工度,通过冷轧导入的应变,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析出速度增加。另一方面,当时效中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粗大化时,0.2%耐力降低。上述①和②的对策伴随着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粗大化。因此,时效温度和时间必须要在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不太粗大化的范围(0.2%耐力不低于800MPa的范围)调整。但是,在上述③的对策中,不产生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粗大化。在这种情况下,仅留意S(%)的调整即可。上述③、④的对策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新发现的,通过组合①、②、③、④的对策,可制造电导率为16%IACS以上、并且0.2%耐力为800MPa以上的钛铜。具体地说,通过满足下述①、②、③、④,能够制造电导率为16%IACS以上、0.2%耐力为800MPa以上的钛铜。①时效前的冷轧加工度为15%以上②时效温度为350℃以上、450℃以下③时效时间为5小时以上、20小时以下④从时效后的时效温度到300℃的平均冷却速度为50℃/小时以下实施例以电解铜为原料,在高频真空熔解炉中铸造表1所示的各种组成的坯料(宽度60mm×厚度30mm),在850℃下热轧到8mm后,进行冷轧、固溶处理。在固溶处理中,在800℃下进行了1分钟的加热后,以大约1000℃/秒的速度冷却。之后,进行了冷轧、时效处理。使时效前的轧制加工度、时效条件改变,使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量改变。作为时效条件,使时效温度、时效时间、冷却速度变化。冷却速度是指以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加热后的试料的冷却速度,在试料上装配热电耦进行温度测定,求出了从时效温度到300℃的冷却期间的平均冷却速度。对于这样获得的各合金,测定0.2%耐力、电导率和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面积率。对于0.2%耐力,采用拉伸试验机,以JIS Z 2241为基准进行了测定。而且,电导率以JISH 0505为基准进行了测定。以下表示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面积率的测定方法。材料的评价面为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截面。在用#150的耐水研磨纸对切出的试料进行了研磨之后,用浑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导电性优良的钛铜,其特征是,是含有2.5~4.5质量%的Ti,其余为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铜合金,电导率为16%IACS以上,0.2%耐力为800MPa以上,具有在垂直于轧制方向的截面上观察的Cu-Ti金属间化合物相的面积率(以下作为S(%))和Ti含有量(以下作为[Ti](质量%))为S(%)≥8.1×[Ti](质量%)-17.7的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泉千寻波多野隆绍
申请(专利权)人:日矿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