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散热一直是困扰汽车制造领域的一大难点,现有的电机散热多采用水冷散热并结合发动机自身的风扇叶轮散热,但是由于对散热位置的要求不同而导致散热效果存在不同,如何设计一种适用于多种发动机的表面贴合散热器则成了有效解决散热问题的一大突破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冷却装置,包括吸热板、尾管和顶管,所述尾管设置在吸热板的顶端,所述顶管设置在吸热板的末端,所述吸热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吸热板的内部开设有水循环腔,所述导水管在顶管的上端面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导水管的内部开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腔,所述导水管的内部开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所述出水腔在导水管的内部连通有进水循环腔,所述进水腔在导水管的内部连通有出水循环腔,所述出水腔与水循环腔连通,所述进水循环腔与水循环腔连通,所述进水循环腔与出水循环腔通过设置在导水管内的U型管连通。优选的,所述导水管与吸热板的侧面构成T型结构。优选的,所述吸热板和导水管均为铜质材料。优选的,所述出水循环腔与进水循环腔腔内规格相同。优选的,所述吸热板的宽度是导水管的宽度3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冷却装置结构合理,通过长条状的冷却散热管道的设计可以适用于多种发动机的表面贴合散热,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散热能力,并且装置内部的水循环散热更加通畅有效,极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冷却装置,包括吸热板(1)、尾管(5)和顶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5)设置在吸热板(1)的顶端,所述顶管(6)设置在吸热板(1)的末端,所述吸热板(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水管(2),所述吸热板(1)的内部开设有水循环腔(9),所述导水管(2)在顶管(6)的上端面分别开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导水管(2)的内部开设有与进水口(3)连通的进水腔(8),所述导水管(2)的内部开设有与出水口(4)连通的出水腔(7),所述出水腔(7)在导水管(2)的内部连通有进水循环腔(10),所述进水腔(8)在导水管(2)的内部连通有出水循环腔(11),所述出水腔(7)与水循环腔(9)连通,所述进水循环腔(10)与水循环腔(9)连通,所述进水循环腔(10)与出水循环腔(11)通过设置在导水管(2)内的U型管(1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冷却装置,包括吸热板(1)、尾管(5)和顶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5)设置在吸热板(1)的顶端,所述顶管(6)设置在吸热板(1)的末端,所述吸热板(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水管(2),所述吸热板(1)的内部开设有水循环腔(9),所述导水管(2)在顶管(6)的上端面分别开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导水管(2)的内部开设有与进水口(3)连通的进水腔(8),所述导水管(2)的内部开设有与出水口(4)连通的出水腔(7),所述出水腔(7)在导水管(2)的内部连通有进水循环腔(10),所述进水腔(8)在导水管(2)的内部连通有出水循环腔(11),所述出水腔(7)与水循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