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和无砟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198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砟轨道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和无砟轨道,该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轨道板和现浇结构层,所述预制轨道板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内预埋有桁架钢筋,桁架钢筋与预制轨道板浇筑在一起,并且部分外露于预制轨道板的底面;所述现浇结构层位于预制轨道板的下方,其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其直接浇筑在地面基础上,该现浇结构层与所述桁架钢筋外露于所述预制轨道板的部分浇筑在一起。该无砟轨道采用该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铺设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轨道层间病害、调整层和底座易破坏、调整层与底座之间易滑移的问题,具有可靠性高、耐久性好、易于施工和维护的优点。

A truss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lab and ballastless track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allastless track, and discloses a truss reinforced concrete laminated board and ballastless track. The truss reinforced concrete laminated board consists of a precast track plate and a cast-in-place structure. The precast track plate is made of concrete, and the truss steel bars are embedded in the truss, and the truss steel bars are cast with the precast track plate. Together and partially exposed to the bottom of the precast track plate, the cast-in-place structure is located below the precast track plate, which is concreted by concrete, and is directly placed on the ground base. The cast-in-place structural layer is placed together with the part of the truss steel exposed to the precast track plate. The ballastless track is paved with the truss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lab.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reliability, good durability, easy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terlayer disease between track layers, easy destruction of adjustment layer and base, and easy slip between adjustment layer and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和无砟轨道
本技术属于无砟轨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和无砟轨道。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兴建,在消化、吸收国外无砟轨道理念的基础之上,通过再创新形成了我国的无砟轨道系列:CRTSⅠ型板式、CRTSⅡ型板式和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其中,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为隧道、路基、桥梁全单元结构,其由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调整层、混凝土底座、凸形挡台及其周围填充树脂等组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由轨道板、水泥沥青砂浆层(调整层)及钢筋混凝土底座(支承层)组成,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由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调整层)、限位凹槽、混凝土底座等组成,例如CN205259002U、CN102966008A公开的一种无砟轨道,其包括底座、隔离层、自密实混凝土层(调整层)和轨道板,轨道板内设置有桁架钢或连接件。上述无砟轨道均为多层结构,如图1所示,其基本都由轨道板11、调整层12和底座13这三层结构组成,并且为了保证调整层与底座之间的可靠连接,避免调整层与底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滑移,需要在调整层及底座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凸台14和凹槽15,此外为了避免调整层与底座之间的相互影响,需在两者之间设置隔离层16,上述无砟轨道使用时,设置在地面基础17上。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上述三层结构的无砟轨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该三层结构的形式决定了各个层之间均为一个薄弱环节,轨道结构的层数越多存在的薄弱之处越多,其在温度、水、高速列车荷载的频繁作用下产生层间病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实际使用测试表明,轨道板与调整层之间,调整层与底座之间均会产生层间病害;二是由于调整层和底座上设置了凸台或凹槽结构,使得在载荷的作用下凹槽及凸台部位存在较大的应力,容易遭到破坏,进而破坏调整层及底座的整体结构,并且破坏后很难修复,同时调整层破坏后轨道结构的功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会大幅降低无砟轨道使用寿命,而底座破坏后影响整个轨道的支撑平稳性进而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三是通过设置隔离层虽然可以协调不同结构层间的变形,但由于该层的存在使得调整层与底座之间难以有效连接与配合,即使是设置了凸台与凹槽结构通过实际试验测试表明调整层与底座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滑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无砟轨道,其从现有技术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创造性的通过在基础地面直接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制备现浇结构层,实现调整层和底座的合并设置,可有效解决轨道层间病害、调整层和底座易破坏、调整层与底座之间易滑移的问题,具有可靠性高、耐久性好、易于施工和维护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包括预制轨道板和现浇结构层,其中:所述预制轨道板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内预埋有桁架钢筋,该桁架钢筋与所述预制轨道板浇筑在一起,并且部分外露于该预制轨道板的底面;所述现浇结构层位于所述预制轨道板的下方,其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其直接浇筑在地面基础上,该现浇结构层与所述桁架钢筋外露于所述预制轨道板的部分浇筑在一起。通过以上构思,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去除了底座,其在去除底座之后依然保持原有的功能,即通过现浇结构层(调整层)代替现有的调整层与底座,该现浇结构层可实现调整层与底座的功能,并且可带来如下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1)可大大降低层间病害的风险,大幅提高无砟轨道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可延长10%;2)不会出现现有调整层及底座中凹槽及凸台部位因应力集中而遭到破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轨道的使用寿命,保证轨道的支撑平稳性进而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3)不会存在现有技术中调整层与底座之间出现滑移的问题,因此也无需设置隔离层,保证轨道支撑的可靠性及施工的便利性,同时由于调整层和底座合并设置,其有效降低了轨道结构的高度,降低隧道、桥梁的二期结构恒载,节约工程造。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桁架钢筋外露于所述预制轨道板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现浇结构层的厚度,即该桁架钢筋与所述现浇结构层浇筑之后还有部分外露于该现浇结构层,该桁架钢筋露出该现浇结构层的部分与叠合板下部的地面基础相连。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预制轨道板和现浇结构层的厚度比为2:1;所述桁架钢筋沿所述预制轨道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设置有多组。按照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无砟轨道,其包括钢轨、承轨台以及所述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所述承轨台设置在所述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上用于安装并支撑所述钢轨。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承轨台为两列,两列承轨台沿所述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轨同样为两列,两列钢轨通过扣件对应安装在两列所述承轨台上。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1.本技术从现有三层结构的轨道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创造性的研究设计了具有两层结构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并将其运用到无砟轨道中,该两层结构具体为预制轨道板和现浇结构层,由于该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只有两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层间病害的风险,大幅提高无砟轨道的使用寿命,经测试表明,其与现有轨道相比,在同等条件下运行的时间可延长10%。2.本技术创造性的在基础地面上、轨道板的下方直接现场浇筑现浇结构层,使得该现浇结构层作为结构部件的同时还实现支撑的功能,也即其具有现有技术中调整层和底座的双层功能,由于其为单层结构并且为一整体,具有整体性好受力均匀的特点,因此并不会出现现有调整层及底座中凹槽及凸台部位因应力集中而遭到破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轨道的使用寿命,保证轨道的支撑平稳性进而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3.本技术将调整层和底座合并设置,使轨道系统不再设置混凝土底座,直接通过现场浇筑混凝土结构层,使其与轨道下部的地面基础相连,该结构层由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形,因此并不会存在现有技术中调整层与底座之间出现滑移的问题,因此也无需设置隔离层,保证轨道支撑的可靠性及施工的便利性,同时由于调整层和底座合并设置,其有效降低了轨道结构的高度,降低隧道、桥梁的二期结构恒载,节约工程造价。4.本技术采用先预制轨道板再在施工现场浇筑结构层的浇筑工艺实现双层结构的桁架钢筋叠合板的现场浇筑,与现有的先预制轨道板、浇筑底座、然后在底座上铺设隔离层,最后浇筑调整层将轨道板和底座粘结的工艺相比,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工序少、工程造价低等优点。5.本技术采用在预制轨道板中设置纵向桁架钢筋,极大地提高了预制板的抗变形能力,提高了轨道板的刚度,克服了长期以来生产的预制轨道板存在翘曲变形,存放过程中只能侧向码放,一旦长时间平放,轨道板将无法满足使用精度要求的难题。6.本技术现场浇筑的结构层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便,免振捣,克服以往底座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存在微裂纹的缺陷,同时现场施工时无需在底座间的缝隙填充防水密封材料,更有利用排水,从而增加结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轨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带承轨台和钢轨)的端部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带承轨台和钢轨)的顶面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和无砟轨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轨道板和现浇结构层,其中:所述预制轨道板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内预埋有桁架钢筋,该桁架钢筋与所述预制轨道板浇筑在一起,并且部分外露于该预制轨道板的底面;所述现浇结构层位于所述预制轨道板的下方,其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其直接浇筑在地面基础上,该现浇结构层与所述桁架钢筋外露于所述预制轨道板的部分浇筑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轨道板和现浇结构层,其中:所述预制轨道板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内预埋有桁架钢筋,该桁架钢筋与所述预制轨道板浇筑在一起,并且部分外露于该预制轨道板的底面;所述现浇结构层位于所述预制轨道板的下方,其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其直接浇筑在地面基础上,该现浇结构层与所述桁架钢筋外露于所述预制轨道板的部分浇筑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钢筋外露于所述预制轨道板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现浇结构层的厚度,即该桁架钢筋与所述现浇结构层浇筑之后还有部分外露于该现浇结构层,该桁架钢筋露出该现浇结构层的部分与叠合板下部的地面基础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王森荣郜永杰杨艳丽朱彬李启航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