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及再利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973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及再利用技术,其包括如下步骤:投料、吸附过滤、调节pH、吸附过滤、一次重结晶、二次重结晶、干燥、堆肥发酵制成成品。本技术的优势在于氯化铵回收过程操作工艺简单、设备简易,可实现回收过程中水的循环套用,回收的氯化铵可进行堆肥发酵,制成成品,用于农业生产,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Recovery and reuse of ammonium chloride from by-product in the production of methyl ether es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chnology for recycling and reuse of the by-product of ammonium chloride in the production of ether ester,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feeding, adsorption and filtration, regulating pH, adsorption filtration, recrystallization, two recrystallization, drying and composting. The advantage of this technology is that the process of ammonium chloride recovery is simple and simple in equipment. It can realize the recycling of water in the process of recovery. The recycled ammonium chloride can be used for composting and fermentation to make the finished products. It is us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cycling and reuse of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及再利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资源回收再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及再利用技术。
技术介绍
:氯化铵废水在工业生产中十分常见,通常含有一些有机杂质不能直接利用。在农用杀菌剂醚菌酯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物氯化铵固体,其中含有甲苯、甲醇、酰氯、酰胺醛酸酯等有机杂质。若将这种含有有机杂质的氯化铵直接作为危废处理,既污染环境,又增加成本、浪费资源。目前普遍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手段来处理高浓度氯化铵废水,主要采用膜处理技术和电渗析法,但其缺点为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专利CN103408038A提供了一种回收氯化铵的处理方式,其根据的原理为侯氏氯碱同离子效应,是在氯化铵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反复利用氯化钠“逼”出氯化铵,但其缺点为引入了氯化钠中钠离子杂质,影响回收的氯化铵纯度,且不利于有机杂质的去除。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氯化铵回收方法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且回收过程不会引入其他杂质,回收得到的氯化铵纯度高。随着可持续农业的提出,有机农业施用有机堆肥符合我国绿色食品及国际上有机食品的要求。有机堆肥是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经过中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腐熟期四个阶段将有机废弃物制成成品的堆肥。在此过程需要提供一定的营养,适合的碳氮比。根据GB/T2946—2008规定,农用氯化铵一等品含氮为25.0%,可推算其氯化铵纯度需大于99.0%。若找到一种技术将副产物氯化铵回收后使其纯度大于99.0%,方可作为氮源用于农业堆肥发酵。再将回收后合格的氯化铵用于农业堆肥发酵,即可有效避免直接施用氯化铵肥料可能氯离子超标对作物和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又能满足堆肥发酵过程中对氮源的需求。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及再利用技术。本专利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针对目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氯化铵回收工艺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及再利用技术,通过投料→吸附过滤→调pH→吸附过滤→一次重结晶→二次重结晶→干燥的步骤彻底处理副产物氯化铵,并将回收后的氯化铵用于农业堆肥发酵,其具体步骤如下: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在10-40℃,将醚菌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杂质的副产物氯化铵溶于水,搅拌均匀,得到含有有机杂质的氯化铵溶液;(2)在步骤(1)所得的含有有机杂质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活性炭粉末,搅拌吸附,过滤;(3)将步骤(2)所得滤液调节pH值范围在7.5-9.0;(4)再次在步骤(3)所得溶液中加入活性炭粉末,搅拌吸附,过滤;(5)在真空状态下,对步骤(4)所得的滤液进行蒸馏,至蒸馏出一定体积,冷却结晶,过滤,留滤渣;(6)在真空状态下,将步骤(5)一次重结晶过滤出的母液重复进行二次重结晶,过滤,留滤渣;(7)将步骤(5)和(6)两次过滤得到的滤渣,即氯化铵晶体,进行干燥,保存备用。所述步骤(1)中含有有机杂质的副产物氯化铵占水的质量的25-40%。所述步骤(2)活性炭粉末按总质量的0.5-1.5‰(W/W)加入,搅拌吸附1-2h。所述步骤(3)调节pH所用的试剂是氨水。所述步骤(4)活性炭粉末按0.5-1.0‰加入,搅拌吸附1-2h。所述步骤(5)得到的澄清过滤液70-80℃真空蒸发,当蒸发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0%-20%,冷却至35-45℃,有氯化铵晶体析出,过滤。所述步骤(6)得到的过滤母液70-80℃真空蒸发,当蒸发浓缩至原有体积的20%-30%,冷却至35-45℃,有氯化铵晶体析出,过滤。将步骤(5)和步骤(6)过滤得到的重结晶氯化铵,于30-50℃干燥。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后再利用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回收得到的氯化铵作为氮源用于堆肥发酵,将水、菌剂活化成分、高温腐熟所得的腐熟菌,三者混合均匀作为混合物料进行高温腐熟,翻堆发酵,待温度下降后,转移到后置发酵车间进行后置发酵,经烘干、包装制成成品。所述氯化铵的添加量按氯离子含量的1.0-1.5%,腐熟菌添加量为混合物料干重的0.05-0.2%(W/W),活化成分添加量为腐熟菌质量的2-20倍,混合物料进行高温腐熟时,待温度高于50℃开始翻堆,正常情况下一天翻堆一次,超过60℃必须翻堆,维持10-15天,烘干时控制物料水分15%以下,包装制成成品。将混合物溶解时,由于含有大量的酰胺醛酸酯而显示颜色较深的棕黄色,其中的酰氯在水中部分水解,散发出刺激性的气味。活性炭是非极性分子,易于吸附非极性或极性很低的吸附质,当混合物溶解时溶液的pH在3-5,这说明酰氯发生了水解,而酰胺一般较难水解。酰胺分子中氨基氮上的未共用电子对与羰基的π电子形成共轭体系,使氮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N-H键的极性增加,从而表现出微弱的酸性。因而经一次吸附之后极性较大的酰胺醛酸酯仍有残留使得溶液呈现黄绿色,当加入氨水之后将pH调节至碱性的条件下,降低了N-H键的极性,从而使得较为纯净的氯化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回收及再利用技术,操作工艺简单,设备简易,成本较低。2、本专利技术避免了他杂质的引入,经检测回收得到的氯化铵纯度可达到99.0%以上,有机物去除率100%,符合农用氯化铵标准。3、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次活性炭吸附有机杂质,可有效提高活性炭利用率,降低成本。4、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次重结晶技术,可提高氯化铵晶体析出效率,减少剩余蒸馏母液量。5、本专利技术结晶过程产生的蒸馏出水可再次用于投料,循环使用,节约了工业用水。6、本专利技术所得到的氯化铵用于堆肥发酵,即可有效避免直接施用氯化铵肥料可能氯离子超标对作物和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又能满足堆肥发酵中对氮源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氯化铵回收前所含有机杂质液相检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氯化铵回收后所含有机杂质液相检测图;由图可知,回收前含有杂质峰,回收后不存在杂质峰,说明经过此工艺去除了氯化铵中的杂质,得到高纯度氯化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及再利用技术,其具体步骤如下:(1)投料将醚菌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杂质的副产物氯化铵按照水的质量的25-40%进行投加,搅拌溶解均匀,得到含有有机杂质的氯化铵溶液;(2)吸附过滤将含有有机杂质的氯化铵溶液,按0.5-1.5‰(W/W)加入活性炭粉末,搅拌吸附1-2h,过滤;(3)调pH调节pH所用的试剂是氨水等酸碱调节剂的一种或几种。以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为标准,调节pH值范围在7.5-9.0;(4)吸附过滤将调节好pH的氯化铵溶液,按0.5-1.0‰(W/W)加入活性炭粉末,搅拌吸附1-2h,过滤;(5)一次重结晶在真空状态下,将得到的澄清过滤液于70-80℃真空蒸发,当蒸发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0%-20%,冷却至35-45℃,有氯化铵晶体析出,过滤。(6)二次重结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及再利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在10‑40℃,将醚菌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杂质的副产物氯化铵溶于水,搅拌均匀,得到含有有机杂质的氯化铵溶液;(2)在步骤(1)所得的含有有机杂质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活性炭粉末,搅拌吸附,过滤;(3)将步骤(2)所得滤液调节pH值范围在7.5‑9.0;(4)再次在步骤(3)所得溶液中加入活性炭粉末,搅拌吸附,过滤;(5)在真空状态下,对步骤(4)所得的滤液进行蒸馏,至蒸馏出一定体积,冷却结晶,过滤,留滤渣;(6)在真空状态下,将步骤(5)一次重结晶过滤出的母液重复进行二次重结晶,过滤,留滤渣;(7)将步骤(5)和(6)两次过滤得到的滤渣,即氯化铵晶体,进行干燥,保存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在10-40℃,将醚菌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机杂质的副产物氯化铵溶于水,搅拌均匀,得到含有有机杂质的氯化铵溶液;(2)在步骤(1)所得的含有有机杂质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活性炭粉末,搅拌吸附,过滤;(3)将步骤(2)所得滤液调节pH值范围在7.5-9.0;(4)再次在步骤(3)所得溶液中加入活性炭粉末,搅拌吸附,过滤;(5)在真空状态下,对步骤(4)所得的滤液进行蒸馏,至蒸馏出一定体积,冷却结晶,过滤,留滤渣;(6)在真空状态下,将步骤(5)一次重结晶过滤出的母液重复进行二次重结晶,过滤,留滤渣;(7)将步骤(5)和(6)两次过滤得到的滤渣,即氯化铵晶体,进行干燥,保存备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含有有机杂质的副产物氯化铵占水的质量的25-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活性炭粉末按总质量的0.5-1.5‰(W/W)加入,搅拌吸附1-2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调节pH所用的试剂是氨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副产物氯化铵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活性炭粉末按总质量的0.5-1.0‰(W/W)加入,搅拌吸附1-2h。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丹丹马韵升陈梅梅刘圣鹏潘冬梅杨传伦魏征傅东海倪建龙王春秦培广韩立霞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