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8451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应用于汽车技术领域。其中,该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连接杆垂直设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的固定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的限位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计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用于解决发动机舱盖在涂装完成后易发生刮蹭的问题。该支撑装置可以对发动机舱盖起到支撑作用,使发动机舱盖与车身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避免发动机舱盖与车身接触,从而避免发动机盖涂装后的位置与车身发生刮蹭。

An engine hatch support device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upporting device for engine hatch cover,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Among them, the engine hatch support device comprises a connecting rod, a first cross beam connected to the first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first cross beam and the connecting rod vertically arranged, respectively set a fixed column at both ends of the first beam, and a limit bracket set on the first cross beam.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is designed by the design of an engine hatch cover support de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ngine hatch cover is easily scraped after the coating is completed. The support device can support the engine cabin cover, so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engine hatch cover and the body to avoid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engine hatch cover and the body, thus avoiding the position after the cover of the engine cover and the body scra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计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生产中,涂装是最为重要的工艺之一。在车身涂装过程中,车身需要经历多次面漆喷涂以及涂胶工序,任何一个工序出现瑕疵都需要修补,严重者甚至需要重新喷涂。尤其是涂胶工序,车身钣金有许多缝隙需要喷涂不同类型胶体,一旦出现刮蹭等问题,修补工作会对降低整个喷涂效率。对于发动机舱盖而言,在涂装(如涂胶工序)时以及被涂装的位置干燥前,若发动机舱盖与其他结构接触,如在发动机舱盖被涂装的位置还未干燥前,但需将发动机舱盖关闭时,发动机舱会大面积的与车身接触,则很可能发生刮蹭事件,影响喷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舱盖在涂装完成后易发生刮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连接杆垂直设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的固定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的限位支架。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的把手。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把手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角度。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为方框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柱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的过渡柱;所述过渡柱与所述固定柱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包括:至少两根横梁杆;所述至少两根横梁杆沿所述固定柱的轴向方向并行设置,相邻两根所述横梁杆之间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支架包括:相互连接并呈第二预设角度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连接位置处连接的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形成Y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搭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形成的V型凹槽中,并分别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了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应用于汽车车身的涂装过程。在车身涂装过程中,可以通过该支撑装置对发动机舱盖进行支撑,使发动机舱盖与车身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避免发动机舱盖与车身接触,从而避免发动机盖涂装后的位置与车身发生刮蹭,影响涂装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的主视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的左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连接杆;2、第一横梁;3、固定柱;4、限位支架;5、把手;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过渡柱;201、横梁杆;301、螺纹孔;401、第一限位部;402、第二限位部;403、第三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以下简称为支撑装置),应用于汽车车身的涂装工艺过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1、第一横梁2、固定柱3和限位支架4。其中,连接杆1与第一横梁2之间垂直设置,连接杆1的第一端与第一横梁2连接。一般连接杆1的第一端与第一横梁2的中心位置连接,使连接杆1与第一横梁2构成轴对称结构,以保证支撑装置的平衡性。在第一横梁2的两端各设置一固定柱3,限位支架4设置于第一横梁2的两端之间的位置。其中,该固定柱3与发动机舱盖可拆卸连接。当使用该支撑装置时,将该支撑装置放置于朝向发动机舱盖内侧的一面,通过固定柱3与发动机舱盖连接。当发动机舱盖关闭时,限位支架4与发动机舱中的横梁(以下称为第二横梁)抵接,对发动机舱盖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发动机舱盖与车身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防止发动机舱盖与车身接触,避免发动机舱盖涂装过的位置与车身发生磕碰,提高涂装的工作效率。当不再需要使用该支撑装置时,将其从发动机舱盖上拆卸下来即可。该支撑装置可重复使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柱3的中心轴位置开设有贯穿固定柱3的螺纹孔301。当使用该支撑装置时,将固定柱3上的螺纹孔301与发动机舱盖上相应的螺纹孔对准,然后将一螺栓依次旋入固定柱3上的螺纹孔301和发动机舱盖上的螺纹孔,使固定柱3与所述发动机舱盖螺接。其中,发动机舱盖上的螺纹孔是发动机舱盖上原有的螺纹孔,如用于安装限位橡胶垫的螺纹孔或用于安装发动机舱盖锁的螺纹孔,这样,通过借用发动机舱盖上原有的螺纹孔,则不必专门为该支撑装置开设螺纹孔,可减少对汽车的改动,同时也可降低成本。此外,由于发动机舱盖上用于与固定柱3连接的螺纹孔是发动机舱盖上原有的螺纹孔,因此在设计该支撑装置时,可依据借用的发动机舱盖上的两个螺纹孔的间距,以确定两个固定柱3上的螺纹孔301的间距。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对该支撑装置进行操作,该支撑装置还包括:与连接杆1的第二端连接的把手5。其中,可直接通过该把手5实现发动机舱盖的开闭,以用于涂胶及检查。其中,该把手5的结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如方框形结构、三角框形结构、圆环形结构、杆状结构等。优选地,如图4所示,连接杆1与把手5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角度β,这样可利用杠杆原理,方便省力地通过该支撑装置将发动机舱盖抬起或放下。优选地,如图1所示,该支撑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杆6。其中,该第一支撑杆6的一端与连接杆1连接,另一端与把手5连接,以增大连接杆1与把手5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杆1与把手5可通过第一支撑杆6间接连接。例如,如图1和图3所示,在图中,第一支撑杆6的数量为3个,三个第一支撑杆6的一端均与连接杆1的第二端连接,另一端分散开来,使三个第一支撑杆6之间形成预设角度,然后与把手5连接。其中,此时可设计三个第一支撑杆6与把手5所处同一平面。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该支撑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杆7。其中,该第二支撑杆7的一端与连接杆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横梁2连接,以增大连接杆1与第一横梁2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第一支撑杆6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第一支撑杆6分别设置于连接杆1的两侧,关于连接杆1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一撑杆与连接杆1处于同一平面。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该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固定柱3与第一横梁2之间的过渡柱8,该过渡柱8与固定柱3平行设置。由于固定柱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1);与所述连接杆(1)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横梁(2),所述第一横梁(2)与所述连接杆(1)垂直设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2)的两端的固定柱(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2)上的限位支架(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1);与所述连接杆(1)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横梁(2),所述第一横梁(2)与所述连接杆(1)垂直设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2)的两端的固定柱(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2)上的限位支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杆(1)的第二端连接的把手(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与所述把手(5)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为方框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杆(6);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把手(5)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杆(7);所述第二支撑杆(7)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2)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猛彭洁张志强杨雪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