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杆压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44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杆压装机,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活塞杆固定部、设置于活塞杆固定部两侧的横向夹持机构以及驱动横向夹持机构进行夹持的第一气缸;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活塞杆固定部一侧的第一横向夹持臂以及设置于该活塞杆固定部另一侧的第二横向夹持臂,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与第二横向夹持臂相互对应,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设置有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二横向夹持臂设置有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与所述第二夹持槽相互合拢对活塞杆进行夹持,由于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横向夹持臂和第二横向夹持臂进行相互合拢,所以活塞杆通过横向夹持机构对其进行夹持能够保持垂直度。

A piston rod press moun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ston rod press mounting machine, which includes a base, a fixed part on the base and a moving part arranged on the fixed part. The movable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iston rod fixed part, a lateral clamping mechanism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piston rod fixed part and a displacement lateral clamping mechanism for clamping. The transverse clamp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lateral clamping arm set on the side of a piston rod fixed part and a second lateral clamping arm se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iston rod fixed part. The first transverse clamping arm corresponds to the second lateral clamping arm, and the first transverse clamping ar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holding slot, and the first clamping ar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amping groove. The two lateral clamping arm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holding slot, and the first clamping groove is clamped with the second clamping groove. As the first cylinder drives the first lateral clamping arm and the second lateral clamping arm to close each other, the piston rod is clamped through a transverse gripping machine to maintain the perpendicular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杆压装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装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活塞杆压装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活塞杆压装机,一般是通过人工将活塞杆固定在活塞杆固定部,然后就进行压装。人工的固定安装很难保证垂直度,往往导致活塞杆被压歪,废品率剧烈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能够保持垂直度,提高成品率的活塞杆压装机。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活塞杆压装机,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活塞杆固定部、设置于活塞杆固定部两侧的横向夹持机构以及驱动横向夹持机构进行夹持的第一气缸;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活塞杆固定部一侧的第一横向夹持臂以及设置于该活塞杆固定部另一侧的第二横向夹持臂,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与第二横向夹持臂相互对应,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设置有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二横向夹持臂设置有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与所述第二夹持槽相互合拢对活塞杆进行夹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横向夹持臂和第二横向夹持臂进行相互合拢或者相互远离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上还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所述横向夹持机构设置有中部槽,所述中部槽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相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气缸以及由第二气缸进行驱动的第三夹持臂以及第四夹持臂,所述中部槽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的第一中部槽和设置于第二横向夹持臂的第二中部槽,所述第三夹持臂与所述第一中部槽相匹配,所述第四夹持臂与所述第二中部槽相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对活塞杆进行夹持的第三夹持机构,所述第三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以及第二夹持机构的下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机构包括第三气缸以及由第三气缸进行驱动的第五夹持臂以及第六夹持臂。上述活塞杆压装机,活塞杆安装在活塞杆固定部,第一汽缸驱动横向夹持机构对其进行夹持,使活塞杆保持垂直度;第二汽缸驱动第二夹持机构再次对活塞杆进行夹持,使活塞杆能更好的保持垂直度;压装时第三汽缸驱动第三夹持机构再次对下压的活塞杆进行夹持,使活塞杆能够有效的保持垂直度进行压装,从而提升了成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活塞杆压装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固定部,3、移动部,10、活塞杆固定部,100、横向夹持机构,110、第一横向夹持臂,111、第一夹持槽,120、第二横向夹持臂,121、第二夹持槽,130、中部槽,200、第二夹持机构,201、第三夹持臂,202、第四夹持臂,300、第三夹持机构,301、第五夹持臂,302、第六夹持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所示,是本实施例活塞杆压装机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的固定部2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2上的移动部3;参见图2所示,是本实施例移动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移动部3上设置有活塞杆固定部10、设置于活塞杆固定部10两侧的横向夹持机构100以及驱动横向夹持机构100进行夹持的第一气缸;所述横向夹持机构100包括设置于活塞杆固定部10一侧的第一横向夹持臂110以及设置于该活塞杆固定部另一侧的第二横向夹持臂120,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110与第二横向夹持臂120相互对应,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110设置有第一夹持槽111,所述第二横向夹持臂120设置有第二夹持槽121,所述第一夹持槽111与所述第二夹持槽121相互合拢对活塞杆进行夹持。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横向夹持臂110和第二横向夹持臂120进行相互合拢或者相互远离运动,所以在压装前,第一横向夹持臂110和第二横向夹持臂120相互远离,方便活塞杆安装进活塞杆固定部10,然后由第一汽缸驱动第一横向夹持臂110和第二横向夹持臂120相互合拢,使得第一夹持槽111与所述第二夹持槽121相互合拢对活塞杆进行夹持。活塞杆通过横向夹持机构100对其进行夹持能够保持垂直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3上还设置有第二夹持机构200,所述横向夹持机构100设置有中部槽130,所述中部槽130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0相匹配。其中,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00包括第二气缸以及由第二气缸进行驱动的第三夹持臂201以及第四夹持臂202,所述中部槽13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110的第一中部槽和设置于第二横向夹持臂120的第二中部槽,所述第三夹持臂201与所述第一中部槽相匹配,所述第四夹持臂202与所述第二中部槽相匹配。通过所述第三夹持臂201以及202第四夹持臂分别穿过所述第一中部槽和第二中部槽对活塞杆进行夹持,由于第二夹持机构再次对活塞杆进行夹持,所以活塞杆能更好的保持垂直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上设置有对活塞杆进行夹持的第三夹持机构300,所述第三夹持机构300包括第三气缸以及由第三气缸进行驱动的第五夹持臂301以及第六夹持臂302。由于所述第三夹持机构300设置于所述横向夹持机构100以及第二夹持机构200的下方,所以压装时活塞杆通过第三夹持机构300夹持能够保持垂直进行压装。具体实施时,活塞杆安装在活塞杆固定部10,第一汽缸驱动横向夹持机构100对其进行夹持,使活塞杆保持垂直度;第二汽缸驱动第二夹持机构200再次对活塞杆进行夹持,使活塞杆能更好的保持垂直度;压装时第三汽缸驱动第三夹持机构300再次对下压的活塞杆进行夹持,使活塞杆能够有效的保持垂直度进行压装,从而提升了成品率。完成压装后,整个活塞杆压装机恢复初始状态,即可进行下一活塞杆的压装。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活塞杆压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杆压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活塞杆固定部、设置于活塞杆固定部两侧的横向夹持机构以及驱动横向夹持机构进行夹持的第一气缸;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活塞杆固定部一侧的第一横向夹持臂以及设置于该活塞杆固定部另一侧的第二横向夹持臂,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与第二横向夹持臂相互对应,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设置有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二横向夹持臂设置有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与所述第二夹持槽相互合拢对活塞杆进行夹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杆压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活塞杆固定部、设置于活塞杆固定部两侧的横向夹持机构以及驱动横向夹持机构进行夹持的第一气缸;所述横向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活塞杆固定部一侧的第一横向夹持臂以及设置于该活塞杆固定部另一侧的第二横向夹持臂,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与第二横向夹持臂相互对应,所述第一横向夹持臂设置有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二横向夹持臂设置有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与所述第二夹持槽相互合拢对活塞杆进行夹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杆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横向夹持臂和第二横向夹持臂进行相互合拢或者相互远离运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杆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上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少平黄文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松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