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和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718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和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段和防喘振结构。防喘振结构具有第一拐点,风道段和防喘振结构相连,并形成第二拐点,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之间设置有防喘槽。该风道结构可较好地抑制喘振发生。

Air duct structure and air conditioning

The air duct structure and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relat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 conditioning. The air duct structure comprises an air passage section and an anti surge structure. The anti surge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flection point, and the air passage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anti surge structure and forms second inflection points, and an anti surge troug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inflection point and the second inflection point. The wind tunnel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occurrence of su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结构和空调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和空调。
技术介绍
传统空调采用贯流风叶组件风道,由于长度较离心、轴流等长,容易出现进风不均匀的问题,若某节风叶风量过小会引起喘振问题。因此,研发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道结构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可较好地抑制喘振发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段和防喘振结构。所述防喘振结构具有第一拐点,所述风道段和防喘振结构相连,并形成第二拐点,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之间设置有防喘槽。进一步地,所述防喘振结构包括相连的防喘段和延伸段;所述防喘段和所述延伸段的连接端形成所述第一拐点,所述防喘段远离所述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风道段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二拐点,所述防喘槽设置于所述防喘段,且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形成所述防喘槽的槽口。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段包括相连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的连接端形成第三拐点,所述第三拐点的凸出方向与所述防喘槽的开口方向位于所述风道结构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防喘槽侧壁的垂线的夹角为3°-13°,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防喘槽侧壁的垂线的夹角为10°-25°。进一步地,所述防喘段和所述延伸段一体成型,所述风道段呈弧形,所述风道段与所述防喘振结构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防喘槽具有深口端和浅口端,所述深口端靠近所述第一拐点设置,所述浅口端靠近所述第二拐点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面板和中框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用于安装在空调上,并对风起导向作用。该风道结构的风道段用于与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连接,其防喘振结构用于伸入到围板和贯流风叶组件之间,并靠近贯流风叶组件设置。由于防喘振结构设置有朝向贯流风叶组件凸出的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形成双引导点结构,并且在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之间开设有防喘槽,可以积蓄气流,此气流根据风道工况系统的变化,自动调整补充到主气流中,增大风道瞬态的空气流量,提高贯流风叶组件的风叶做功能力,从而有效地抑制喘振的发生,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其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可较好地抑制喘振发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调,包括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贯流风叶组件、围板和所述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段和防喘振结构。所述防喘振结构具有第一拐点,所述风道段和防喘振结构相连,并形成第二拐点,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之间设置有防喘槽;所述第一拐点的凸出方向、所述第二拐点的凸出方向及所述防喘槽的开口方向位于所述风道结构的同一侧。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安装在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上,所述围板环设在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周缘,所述风道段与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连接,所述防喘振结构伸入所述围板和所述贯流风叶组件之间,并靠近所述贯流风叶组件设置;所述第一拐点和所述第二拐点均朝向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凸出。进一步地,所述防喘振结构远离所述风道结构的端点用于与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形成进风口,所述第一拐点用于与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形成第一缩颈口,所述第二拐点用于与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形成第二缩颈口;所述第一缩颈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缩颈口的宽度;所述进风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缩颈口的宽度;所述第一缩颈口的宽度为所述贯流风叶组件的风叶的直径的0.036-0.063倍。进一步地,所述防喘槽具有深口端和浅口端,所述深口端靠近所述第一拐点设置,所述浅口端靠近所述第二拐点设置;所述深口端的深度为所述贯流风叶组件的风叶直径的0.023-0.088倍;所述第一拐点到所述第二拐点的距离为所述贯流风叶组件的风叶的直径的0.13-0.32倍。进一步地,所述防喘振结构包括相连的防喘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包括相连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的连接端形成第三拐点,所述第三拐点用于与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形成第三缩颈口;所述第二延伸段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端点用于与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缩颈口的宽度,所述第三缩颈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缩颈口的宽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由于采用该风道结构,能够积蓄气流,此气流根据风道工况系统的变化,自动调整补充到主气流中,增大风道瞬态的空气流量,提高贯流风叶组件的风叶做功能力,从而有效地抑制喘振的发生,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210-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220-贯流风叶组件;230-围板;100-风道结构;110-风道段;120-防喘振结构;102-第一拐点;103-第二拐点;121-防喘槽;1211-深口端;1212-浅口端;104-进风口;105-第一缩颈口;106-第二缩颈口;122-防喘段;123-延伸段;1231-第一延伸段;1233-第二延伸段;1235-第三拐点;107-第三缩颈口;310-风道板;312-弧形段;3121-卡持凸起;313-伸入段;320-加强件;321-卡持段;3211-卡口;322-连接段;323-背风段;324-迎风段。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包括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210、贯流风叶组件220、围板230和风道结构100。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210用来安装贯流风叶组件220,风道结构100用于与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210连接,并对风其导向的作用。由于采用该风道结构100,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可较好地抑制喘振发生。本实施例中,贯流风叶组件220安装在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210上,围板230环设在贯流风叶组件220周缘。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100包括相连的风道段110和防喘振结构120。风道段110与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210连接,防喘振结构120伸入围板230和贯流风叶组件220之间,并靠近贯流风叶组件220设置。本实施例中,防喘振结构120具有第一拐点102和第二拐点103,第一拐点102和第二拐点103均朝向贯流风叶组件220凸出。第一拐点102和第二拐点103之间设置有防喘槽12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拐点102的凸出方向、第二拐点103的凸出方向及防喘槽121的开口方向位于风道结构100的同一侧,即是说,第一拐点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风道结构和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段(110)和防喘振结构(120);所述防喘振结构(120)具有第一拐点(102),所述风道段(110)和防喘振结构(120)相连,并形成第二拐点(103),所述第一拐点(102)和所述第二拐点(103)之间设置有防喘槽(1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段(110)和防喘振结构(120);所述防喘振结构(120)具有第一拐点(102),所述风道段(110)和防喘振结构(120)相连,并形成第二拐点(103),所述第一拐点(102)和所述第二拐点(103)之间设置有防喘槽(1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喘振结构(120)包括相连的防喘段(122)和延伸段(123);所述防喘段(122)和所述延伸段(123)的连接端形成所述第一拐点(102),所述防喘段(122)远离所述延伸段(123)的一端与所述风道段(110)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二拐点(103),所述防喘槽(121)设置于所述防喘段(122),且所述第一拐点(102)和所述第二拐点(103)形成所述防喘槽(121)的槽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123)包括相连的第一延伸段(1231)和第二延伸段(1233),所述第一延伸段(1231)和所述第二延伸段(1233)的连接端形成第三拐点(1235),所述第三拐点(1235)的凸出方向与所述防喘槽(121)的开口方向位于所述风道结构(100)的同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1231)与所述防喘槽(121)侧壁的垂线的夹角为3°-13°,所述第二延伸段(1233)与所述防喘槽(121)侧壁的垂线的夹角为10°-25°。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喘段(122)和所述延伸段(123)一体成型,所述风道段(110)呈弧形,所述风道段(110)与所述防喘振结构(120)一体成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喘槽(121)具有深口端(1211)和浅口端(1212),所述深口端(1211)靠近所述第一拐点(102)设置,所述浅口端(1212)靠近所述第二拐点(103)设置。7.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210)、贯流风叶组件(220)、围板(230)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100),所述贯流风叶组件(220)安装在所述贯流风叶组件安装结构(210)上,所述围板(230)环设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江华陈斌张伟捷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