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4443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包括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与承力机构相连的压力传感装置以及至少依次穿过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并将三者连接的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轴向加载力的大小、轴向加载力的作用方向以及轴向加载力的作用点,最终确保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轴向加载力的稳定性,由此保证了试验效果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复杂的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在加载过程中省去了反力架、千斤顶,降低了试验成本。

Pseudo static test load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seudo static test loading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force mechanism, a bearing mechanism, a limiting mechanism, a pressure sensing device connected to a bearing mechanism, and a steel bar connected by at least a force mechanism, a bearing mechanism, a limiting mechanism, and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hre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sure the size of the axial loading force, the direction of the axial loading force and the action point of the axial loading force, and finally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axial loading forc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us ensuring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effect. The utility model substitutes the complex pseudo static test loading system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saves the counterforce frame and Jack during the loading process, and reduces the test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
本技术涉及拟静力试验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
技术介绍
拟静力试验是指对结构构件施加多次反复循环作用的静力试验。土木构件的力学试验普遍采用静力加载方式加载。目前,土木试验轴向静力加载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反力架固定一个大吨位千斤顶对实验构件进行轴向力加载,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难以保持轴向力稳定;另外一种是通过两个穿筋式千斤顶加轴力,该实验中精轧螺纹钢上下均被固定,其随构件加载端位移的增大而不断倾斜,导致轴力波动、多余水平力产生。并且此两种加载系统加工成本相对昂贵,结构笨重不易安装,使用复杂等缺陷。通过对已有轴向力加载方式的分析,加载过程中如何保持加载系统的轴向加载力稳定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轴向加载力不稳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包括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与承力机构相连的压力传感装置以及至少依次穿过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并将三者连接的钢筋。在使用时钢筋的下部穿过试验构件上预埋孔道,钢筋一端固定在试验构件底部作为反力结构,本技术对试验构件加载时通过施力机构施加轴向力,轴向力在限位机构以及钢筋的约束下保证了轴向加载力的作用方向以及作用点。由此使得本技术能够保证轴向加载力的大小、轴向加载力的作用方向以及轴向加载力的作用点,最终确保了本技术轴向加载力的稳定性,由此保证了试验效果的准确性。本技术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复杂的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在加载过程中省去了反力架、千斤顶,降低了试验成本。施力机构以及压力传感装置共同控制轴向加载力的大小;承力机构能够承接和传送施力机构施加的压力;限位机构能够限制施力机构传送的轴向力的作用方向;钢筋依次穿过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由此保证施力机构施加的力能够依次逐层传递至试验构件。轴向力的施加依靠施力机构完成,轴向力大小控制由施力机构配合压力传感装置完成,轴向力作用方向以及作用点由限位机构保证,轴向力的作用点由贯穿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的钢筋进一步保证。从而,根本上解决了由于力学试验中加载环境持续变化导致轴力波动、分解等技术难题。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机构包括螺母,所述钢筋为螺纹钢。由此通过螺母能够从轴向对承力机构施加轴向加载力,然后轴向加载力沿着钢筋贯穿方向依次传递至试验构件。进一步地,所述承力机构包括反力板。由此反力板承受并传递施力机构施加的轴向力。进一步地,所述承力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施力机构与反力板之间的垫块。所述垫块减轻了承力结构与施力结构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通过弧面相接的块状结构。由此能够确保轴向加载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接触面,保证轴向加载力的方向不变,使得轴向加载力更加稳定。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凸块以及凹块,所述凸块上突出的凸弧面与凹块上凹陷的凹弧面配合连接,所述凸弧面的弧度大于凹弧面的弧度。由此能够保证上述轴向加载力方向始终垂直于两个弧面的接触面。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与试验构件端部契合的盖状结构。盖状结构能够进一步锁定试验构件的端部,由此进一步保证轴向加载力的作用点始终与钢筋以及试验构件的轴向一致,不会出现轴向加载力偏离作用点的情况,保证了轴向加载力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盖状结构顶面设有供限位机构卡接的卡槽。由此方便限位机构与盖状结构之间契合连接,同时进一步稳固了限位机构的位置,使得轴向加载力更加稳定。进一步地,所述钢筋还穿过设置于承力机构和限位机构之间的压力传感装置。由此使得压力传感装置与本技术的其它结构集成一体,使得本技术使用体积更小,安装方便。进一步地,所述承力机构底面设有卡接压力传感装置上部的上卡槽,所述限位机构的顶面设有卡接压力传感装置上部的下卡槽。由此使得承力机构与限位机构将压力传感装置夹持在两者之间,使得压力传感装置更加稳固,检测到的压力数据更加准确。可见,本技术确保了加载过程中轴向加载力的稳定性,由此保证了试验效果的准确性。本技术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复杂的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在加载过程中省去了反力架、千斤顶,降低了试验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的使用状态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的使用状态图之二。图3为图2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1:螺母;21:垫块;22:反力板;220;上卡槽;3:压力传感器;41:凸块;410:凸弧面;411:下卡槽;42:凹块;420:凹弧面;5:盖状结构;51:卡槽;6:试验构件;61:试验构件上端;62:试验构件下端;63:锚杆;7:螺纹钢;8:固定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技术。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技术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技术一分部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关于本技术中术语和单位。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反力”表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意图在于通过反作用力实现静力加载目的。本技术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包括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与承力机构相连的压力传感装置以及至少依次穿过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并将三者连接的钢筋。所述施力机构包括螺母1,所述钢筋为螺纹钢7。所述承力机构包括反力板22。所述承力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施力机构与反力板22之间的垫块21。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通过弧面相接的块状结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凸块41以及凹块42,所述凸块41上突出的凸弧面410与凹块42上凹陷的凹弧面420配合连接,所述凸弧面410的弧度大于凹弧面420的弧度。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与试验构件端部契合的盖状结构5。所述盖状结5顶面设有供限位机构卡接的卡槽51。所述钢筋还穿过设置于承力机构和限位机构之间的压力传感装置。所述承力机构底面设有卡接压力传感装置上部的上卡槽220,所述限位机构的顶面设有卡接压力传感装置上部的下卡槽411。如图1和图2和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的螺母1、方形的垫块21、圆形的反力板22、压力传感器3、凸块41、凹块42、盖状结构5,螺纹钢7依次穿过上述螺母1、方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

【技术保护点】
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与承力机构相连的压力传感装置以及至少依次穿过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并将三者连接的钢筋,所述施力机构包括螺母(1),所述钢筋为螺纹钢(7),所述承力机构包括反力板(22),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通过弧面相接的块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与承力机构相连的压力传感装置以及至少依次穿过施力机构、承力机构、限位机构并将三者连接的钢筋,所述施力机构包括螺母(1),所述钢筋为螺纹钢(7),所述承力机构包括反力板(22),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通过弧面相接的块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施力机构与反力板(22)之间的垫块(2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静力试验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凸块(41)以及凹块(42),所述凸块(41)上突出的凸弧面(410)与凹块(42)上凹陷的凹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长江韦旺佐雪孙南昌漆启明胡晨旭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