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4287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包括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内设有隔板,模块安装于所述隔板上方,所述隔板下方形成储液腔且储液腔内充有冷却液,模块的散热部分与所述储液腔之间设有冷却液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可靠,散热效率高,能保证产品正常运行等优点。

A module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nder closed environ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dule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in a closed environment, including a closed container, the closed container is provided with a partition board, the module is installed above the baffle plate, and the liquid storage cavity is formed under the baffle plate and the liquid storage cavity is filled with cooling liquid. Unific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liable structure, high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and ensur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产品散热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下、腐蚀性强、有毒等特殊的工作环境下,产品不能直接放置在工作位置,需要先放置在密闭容器中,通过密闭容器对产品进行保护,再将密闭容器连同产品整体放置到工作位置。这种结构虽然隔绝了工作环境对于产品的损害,但是也会导致产品的散热环境变得恶劣。因为在密闭环境下,产品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集聚在密闭容器中,不容易释放至外界,容器中的热量会不断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会使得产品本身以及密闭环境的温度不断升高,会导致产品整体或局部因温度过高而无法工作,甚至严重降低产品寿命。目前一般的解决方案,是在密闭容器中增加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对产品的发热部分进行吹风,通过加强对流的方式增强发热部分的热交换能力,将产品释放的热量加速释放到密闭容器中,再通过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与容器壁产生热交换,从而冷却密闭容器中的空气,而容器壁再通过与外界的热交换实现热量的释放,也即目前的热量释放路径为:产品→密闭容器中的空气→密闭容器壁→外界环境。对于该热了释放路径而言,虽然风扇能将产品本身的热量释放到密闭容器中,但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与容器壁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是非常低的,会导致密闭容器中的温度不断上升,密闭容器内平衡状态下的温度经常会严重超过产品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导致产品无法正常运行,产品的使用寿命也会大打折扣。此外,常规的风扇其可靠性,尤其是长时间连续运行时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有局限性,一旦发生故障,对产品的危害将是致命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可靠,散热效率高,能保证产品正常运行的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包括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内设有隔板,模块安装于所述隔板上方,所述隔板下方形成储液腔且储液腔内充有冷却液,模块的散热部分与所述储液腔之间设有冷却液循环系统。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用来将冷却液输送至模块的散热部分的进液管、用来将换热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储液腔的回流管、以及设于储液腔内的下潜式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所述进液管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上方设置有安装柜,模块为多个并自下而上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柜内,多个模块为并联结构,所述进液管设有多个进液支管,多个进液支管与多个模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回流管设有多个回流支管,多个回流支管与多个模块一一对应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上方设置有安装柜,模块为多个并自下而上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柜内,多个模块为串联结构,所述进液管将冷却液输送至第一个模块的散热部分,所述回流管将与最后一个模块换热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储液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用来将冷却液输送至模块的散热部分的进液管、用来将换热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储液腔的回流管、以及设于隔板上方的非潜式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所述进液管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上方设置有安装柜,模块为多个并自下而上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柜内,多个模块为并联结构,所述进液管设有多个进液支管,多个进液支管与多个模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回流管设有多个回流支管,多个回流支管与多个模块一一对应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上方设置有安装柜,模块为多个并自下而上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柜内,多个模块为串联结构,所述进液管将冷却液输送至第一个模块的散热部分,所述回流管将与最后一个模块换热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储液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闭容器顶部设有进出口,所述进出口处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取消了可靠性较低的散热风扇,避免了因风扇损坏带来的风险;通过在密闭容器内设置隔板,隔板下方形成储液腔且储液腔内充有冷却液,在模块的散热部分与储液腔之间设置冷却液循环系统,利用冷却液循环系统在模块的散热部分与密闭容器壁(主要为容器底壁,同时包含部分侧壁)之间形成可靠、高效的散热路径,热量可通过该可靠、高效的散热路径直接排放到外界,避免常规的先排至密闭容器内(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与密闭容器臂之间的热交换效率过低),能保证产品在密闭容器中正常运行,避免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密闭容器;11、进出口;12、密封盖;2、隔板;3、模块;4、储液腔;5、冷却液循环系统;51、进液管;511、进液支管;52、回流管;521、回流支管;53、循环泵;6、安装柜;7、串接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包括密闭容器1,密闭容器1内设有隔板2,模块3安装于隔板2上方,隔板2下方形成储液腔4且储液腔4内充有冷却液,模块3的散热部分与储液腔4之间设有冷却液循环系统5。该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取消了可靠性较低的散热风扇,避免了因风扇损坏带来的风险;通过在密闭容器内设置隔板,隔板下方形成储液腔且储液腔内充有冷却液,在模块的散热部分与储液腔之间设置冷却液循环系统,利用冷却液循环系统在模块的散热部分与密闭容器壁(主要为容器底壁,同时包含部分侧壁)之间形成可靠、高效的散热路径,热量可通过该可靠、高效的散热路径直接排放到外界,避免常规的先排至密闭容器内(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与密闭容器臂之间的热交换效率过低),能保证产品在密闭容器中正常运行,避免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冷却液循环系统5包括用来将冷却液输送至模块3的散热部分的进液管51、用来将换热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储液腔4的回流管52、以及设于储液腔4内的下潜式的循环泵53,该下潜式的循环泵53与进液管51连接。储液腔4内的低温冷却液从循环泵53出来后进入模块3前端的进液管51,经过模块3的散热部分(例如液冷散热器)后,带走各模块3内部的热量并变成高温冷却液,最后经过模块3后端的回流管52回流至储液腔4,流入储液腔4内的高温冷却液通过密闭容器1臂与外界环境进行热量交换,变成低温冷却液。更进一步地,隔板2上方设置有安装柜6,模块3为多个并自下而上依次安装于安装柜6内,多模块3采用自上而下集中安放的形式,结构紧凑,密闭容器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更高,也更整齐美观;多个模块3为并联结构,相应地,进液管51设有多个进液支管511,多个进液支管511与多个模块3一一对应设置,回流管52设有多个回流支管521,多个回流支管521与多个模块3一一对应设置,可保证所有模块3的散热。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密闭容器1顶部设有进出口11,进出口11处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12。打开密封盖12,各构件、工作人员可通过进出口11进入密闭容器1内,便于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包括密闭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器(1)内设有隔板(2),模块(3)安装于所述隔板(2)上方,所述隔板(2)下方形成储液腔(4)且储液腔(4)内充有冷却液,模块(3)的散热部分与所述储液腔(4)之间设有冷却液循环系统(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包括密闭容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容器(1)内设有隔板(2),模块(3)安装于所述隔板(2)上方,所述隔板(2)下方形成储液腔(4)且储液腔(4)内充有冷却液,模块(3)的散热部分与所述储液腔(4)之间设有冷却液循环系统(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循环系统(5)包括用来将冷却液输送至模块(3)的散热部分的进液管(51)、用来将换热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储液腔(4)的回流管(52)、以及设于储液腔(4)内的下潜式循环泵(53),所述循环泵(53)与所述进液管(5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上方设置有安装柜(6),模块(3)为多个并自下而上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柜(6)内,多个模块(3)为并联结构,所述进液管(51)设有多个进液支管(511),多个进液支管(511)与多个模块(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回流管(52)设有多个回流支管(521),多个回流支管(521)与多个模块(3)一一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环境下的模块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上方设置有安装柜(6),模块(3)为多个并自下而上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柜(6)内,多个模块(3)为串联结构,所述进液管(51)将冷却液输送至第一个模块(3)的散热部分,所述回流管(52)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强刘朝阳舒均庆向泰胜王颖曜黄柱杨斌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广义变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