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68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流器,用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散热器、与散热器的翅片相接触且均包含有若干个功率模块本体的第一组功率模块和第二组功率模块、与每个功率模块本体一一对应且进风口开设于箱体的侧壁上且散热器内置于其内的风道、与第一组功率模块的每个风道均连通的磁性元器件腔、与第二组功率模块的每个风道均连通的总风道、入风口与磁性元器件腔和总风道的另一端均连通的风机,风机的排风口与箱体外部连通,风机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风机之间并连连接。该变流器对箱体进行合理设计布局,提高了变流器的散热效率,使变流器内各个功率模块以及磁性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确保整机安全、平稳、高效的运行。高效的运行。高效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流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车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变流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八横八纵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提出,轨道交通里程不断增加,对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变流器的需求日益增加。
[0003]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变流器的工作运行模式多、内部功率模块多、需要利用风机进行强迫风冷,将箱体内部功率模块以及磁性器件所产生的热量排出,使整机能够平稳的运行。
[0004]现有的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变流器箱体大多没有进行合理的热设计,变流器箱体内的风道、风腔、风机缺少合理布局;变流器箱体内的散热风机工作方式单一,且未考虑风机会发生故障以及风机的使用寿命等因素,变流器散热效果不理想。
[0005]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提高变流器的散热效率,使变流器内各个功率模块以及磁性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确保整机能够安全、平稳、高效的运行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流器,该变流器对箱体进行合理设计布局,提高了变流器的散热效率,使变流器内各个功率模块以及磁性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确保了整机能够安全、平稳、高效的运行。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变流器,用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的翅片相接触且均包含有若干个功率模块本体的第一组功率模块和第二组功率模块、与每个所述功率模块本体一一对应且进风口开设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且所述散热器内置于其内的风道、与所述第一组功率模块的每个风道均连通的磁性元器件腔、与所述第二组功率模块的每个风道均连通的总风道、入风口与所述磁性元器件腔和总风道的另一端均连通的风机,所述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箱体外部连通,所述风机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风机之间并连连接。
[0009]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机外部的吸风腔,所述风机的排风口内置于所述吸风腔的内部,所述吸风腔的底面上开设有出风口。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组功率模块、总风道、吸风腔、磁性元器件腔以及第一组功率模块在所述箱体内依次排列。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功率模块的功率模块本体对应的风道的末端连接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延伸至所述磁性元器件腔的吸风口处。
[0012]优选地,所述风道位于所述功率模块本体的下方,所述功率模块本体安装于所述翅片的上个表面上。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功率模块和第二组功率模块均包含多个所述功率模块本体,多个所述功率模块本体并排摆布。
[0014]优选地,所述风机的数量为两个。
[0015]优选地,所述箱体包括骨架和封装于所述骨架外部蒙皮侧,所述风道、总风道和所述磁性元器件腔通过隔板拼装而成。
[0016]优选地,当第一组功率模块产生的热量大于第二组功率模块的热量时,所述风机的入风口设置于靠近且朝向所述第一组功率模块的一侧。
[0017]优选地,当第二组功率模块产生的热量大于第一组功率模块的热量时,所述风机的入风口设置于靠近且朝向所述第二组功率模块的一侧。
[001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变流器,变流器包括箱体、散热器、第一组功率模块、第二组功率模、风道、磁性元器件腔和风机。功率模块本体和散热器设置于箱体内,每个功率模块本体和一个散热器的翅片相接触,功率模块本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散热器,散热器对功率模块本体具有散热作用。功率模块本体的数量较多,按连接关系分,功率模块本体分为两组,第一组功率模块和第二组功率模块。第一组功率模块的每个风道均与磁性元器件腔连通,第二组功率模块的每个风道均与总风道连通。
[0019]每个功率模块本体对应一个风道,各个功率模块本体有单独的散热风道,相互之间互不影响,确保了风路的流畅性,使功率模块本体产生的热量能够顺利排出。风道的进风口开设在箱体的侧壁上,箱体内部设有风机,通过内部的风机进行吸风,使箱体外部冷空气分别从箱体两部分的进风口进入风道内。散热器的翅片内置于风道内,这样功率模块本体传导到散热器上的热量可通过强迫风冷带走。
[0020]与第一组功率模块连接的所有风道的另一端与磁性元器件腔的进口连通,电感以及变压器等磁性器件设置于磁性元器件腔,磁性元器件腔上设置有出口,风机的入风口与磁性元器件腔的出口连通,风机的排风口与箱体外部连通,风经过磁性元器件腔时能够将磁性器件的热量可通过强迫风冷带走,热量被风机从箱体排出。与第二组功率模块连接的所有风道的另一端与总风道的进口连通,汇合进入一个总风道,风机的入风口与总风道直接连通,最终被风机排出箱体。
[0021]设置至少两个风机,并且所有的风机之间并连连接,风机能够按照变流器的工作模式来调整其本身的运行模式,并且能够很好的满足整机在各种工作模式下的散热需求,同时提高了风机自身的工作效率和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延长了使用寿命。风机摆脱了以往运行方式的单一性,风机运行方式更加多样化、智能化。
[0022]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变流器整机的风道、风腔、风机布局简洁合理,出风顺畅,提高变流器的散热效率,使变流器内各个功率模块以及磁性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确保整机能够安全、平稳、高效的运行;风机的运行模式多,可以应对变流器的各种工作模式,风机的运行模式实现多样化、智能化;提高了风机使用的可靠性、延长了风机使用寿命;在不改变整机结构布局的情况下,风机布局位置灵活可变,整机模块布局拓展性强,有利于快速整理出设计方案,缩短布局周期。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变流器整机布局俯视图;
[0025]图2为变流器整机布局正视图;
[0026]图3为变流器整机风的流向示意图;
[0027]图4为整机风速粒子轨迹图;
[0028]图5为两个风机同时运行时的风速粒子轨迹图;
[0029]图6为第一风机正常运行,第二风机停机或发生故障时的风速粒子轨迹图;
[0030]图7为第二风机正常运行,第一风机停机或发生故障时的风速粒子轨迹图;
[0031]图8为风机布局的一种方式图;
[0032]图9为风机布局的另一种方式图;
[0033]图10为变流器模块扩展布局示意图;
[0034]图11为变流器箱体骨架结构图;
[0035]图12为变流器整体结构图。
[0036]附图中标记如下:
[0037]第一风道1、第二风道2、第三风道3、第四风道4、进风口5、磁性元器件腔6、入风口7、第一风机8、第二风机9、第五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流器,用于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8)、设置于所述箱体(18)内的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的翅片(15相接触且均包含有若干个功率模块本体的第一组功率模块和第二组功率模块、与每个所述功率模块本体一一对应且进风口(5)开设于所述箱体(18)的侧壁上且所述散热器内置于其内的风道、与所述第一组功率模块的每个风道均连通的磁性元器件腔(6)、与所述第二组功率模块的每个风道均连通的总风道、入风口(7)与所述磁性元器件腔(6)和总风道的另一端均连通的风机,所述风机的排风口(17)与所述箱体(18)外部连通,所述风机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风机之间并连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机外部的吸风腔(14),所述风机的排风口(17)内置于所述吸风腔(14)的内部,所述吸风腔(14)的底面上开设有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功率模块、总风道、吸风腔(14)、磁性元器件腔(6)以及第一组功率模块在所述箱体(18)内依次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功率模块的功率模块本体对应的风道的末端连接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礼徐渊王颖曜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广义变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